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城市化语境下内蒙古二人台音乐文化研究

作 者: 魏琳琳
导 师: 杨民康
学 校: 中央音乐学院
专 业: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关键词: 二人台 城市化进程 身份建构 文化认同 音乐风格
分类号: J617.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城市化语境下内蒙古二人台的音乐研究。论文以内蒙古二人台为例,从其产生、发展、传播等角度,突出其城市化过程特征,并由此展开研究思路。本文研究范围界定在以包头市为主的土默川地区。笔者选取包头市城市化进程中内蒙古二人台为个案,将城市化过程分为人口迁徙与族际文化交融、传统城市及农业化、现代城市及工业化、当代信息化几个重要阶段。二人台在其中经历了雏形、产生、发展、传播的过程,不同时期都有阶段性发展的痕迹,它们不仅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当代并存现象,体现共时态并存特点。当前学界对二人台音乐的研究,以艺术概论型书写方式居多,关注二人台音乐本体、蒙汉交融、美学、戏曲、说唱以及语言学等方面,真正将二人台与社会因素结合,并放置到“城市化”、社会变迁语境下进行音乐民族志个案研究者比较少见。因此,笔者基于研究现状和民族音乐学研究“文化中的音乐”的学术主旨,将二人台从城市化的视角进行研究,而不仅仅局限以二人台音乐品种的表层因素为研究对象加以探讨,力图从研究视角上有所突破。在呈现出整体性、区域性、地域性层次性特征的中国传统音乐“多元分层一体化格局”中,二人台以横向组合的平面方式体现民族文化的多元化;以纵向聚合的立体型角度突出二人台内部的分层化。本文将采用民族音乐学的相关理论、方法,以“宏观、中观、微观”以及“主文化、交叉文化、亚文化”不同层面相结合的方法论视角去关注二人台的生存现状,进而全面关照整体文化事象,揭示其内在的文化本质。本文的基本内容有:1.在承接交迭的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二人台从雏形、产生、发展经历了“蒙古曲儿——打坐腔——打玩艺儿”的发展过程,其表演组织形式经历了“街头卖艺——戏班——国有剧团”的过程。2.将二人台放置在社会变迁及城市化差异的语境下,注重对脉络中个体细节的关注。选取山西省河曲县、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两位传承人进行个案描述,思考并阐释社会转型过程中其表演者身份建构文化认同问题。3.二人台表演及其体裁形式的发展经历了从“民歌——民间歌舞——小戏——大戏”的不同阶段过程,笔者采用不同的方法手段,对二人台音乐形态和艺术风格进行分析,并关注其在“多元分层一体化格局”中纵横交错的关系,进而以文化的和整体的眼光审视中国传统音乐。

全文目录


论文摘要  4-5
Abstract  5-7
目录  7-12
绪论  12-33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12-18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8
  第三节 文献梳理与现状述评  18-24
  第四节 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  24-27
  第五节 研究思路、框架及文献来源  27-33
第一章 人口迁徙与族际文化交融中内蒙古二人台的雏形  33-48
  第一节 人口迁徙与族际文化交融的历史背景  33-34
    一、清代内蒙古的政策  33-34
    二、清代内蒙古社会经济状况  34
  第二节 二人台产生的历史语境——“走西口”  34-41
    一、“走西口”历史成因  35
    二、“走西口”历史过程  35-39
    三、山西河曲二人台中的移民文化元素  39-41
      (一) 河曲民歌  39-41
      (二) 庙会  41
  第三节 二人台的雏形  41-45
    一、蒙古曲儿  41-42
    二、风搅雪  42-44
    三、社火  44
    四、打坐腔  44-45
  第四节 二人台艺人  45-47
  本章小结  47-48
第二章 传统城市及农业化语境下内蒙古二人台的形成  48-65
  第一节 二人台形成的文化语境  48-50
    一、蒙汉融合的族群结构  48-49
    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  49
    三、文化融合的产生  49-50
  第二节 传统城市语境下二人台的形成  50-61
    一、戏班表演形式  51-52
    二、戏班演出场合、时令、地点  52-58
      (一) 田间地头“赶烟市”  53
      (二) 堂会  53-57
      (三) 街头卖艺  57-58
    三、戏班表演剧目  58-59
    四、山西省河曲县二人台状况  59
    五、西方人眼中早期二人台的戏班活动  59-61
  第三节 二人台艺人及传承谱系  61-64
  本章小结  64-65
第三章 现代城市及工业化语境下内蒙古二人台的发展  65-81
  第一节 二人台发展的城市化语境  65-66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初期二人台的发展  66-78
    一、从街头卖艺到乡曲组  66-69
    二、乡曲组合并为包头市民间曲艺社  69-71
    三、官方直接领导下的民营剧团  71-73
    四、国家所有制下的国有剧团  73-74
    五、“大跃进”对二人台剧团的影响  74-76
    六、社会主义改造初期的表演剧目  76
    七、山西省河曲县二人台状况  76-78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二人台  78-80
    一、“文化大革命”对二人台的冲击  78-79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表演剧目  79-80
  本章小结  80-81
第四章 当代城市化语境下内蒙古二人台传统的遗存与变迁  81-110
  第一节 当代社会及文化特征  81-82
    一、包头物质空间  81-82
    二、包头文化空间  82
  第二节 传统戏班的遗存与改良——玲玲艺术团  82-97
    一、戏班的组成及规模  83-90
    二、戏班的经济运作与管理  90-91
    三、戏班表演形式与表演剧目  91-92
    四、剧作分析:对一部传统二人台小戏《压糕面》改良的评论透析  92-94
    五、下乡演出田野实录  94-97
    六、戏班现状述评  97
  第三节 国有剧团的延续与变迁——呼和浩特民间歌舞剧团  97-109
    一、大事记  98-101
    二、剧团的体制与管理  101-102
    三、剧团的演出性质与表演剧目  102-105
    四、下乡演出田野实录  105-109
  本章小结  109-110
第五章 当代信息化社会中内蒙古二人台传播、传承的多元化  110-129
  第一节 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  110-112
    一、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的界定  110-111
    二、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二者的关系  111-112
  第二节 当代信息化社会及文化特征  112-113
  第三节 二人台音乐传播空间的媒介化  113-120
    一、二人台唱片  113-116
    二、二人台比赛  116-117
    三、二人台电视栏目  117-119
    四、二人台艺术节  119-120
  第四节 二人台音乐传承方式的多元化  120-126
    一、传统传承方式的延续  121-123
      (一) 包头市老年二人台演艺社  121
      (二) 土默特右旗文化大院  121-123
    二、现代学校传承方式的纳入  123-126
      (一) 呼和浩特市艺术学校  123-124
      (二) 内蒙古西部民间艺术学校  124-126
  第五节 关于二人台传承、传播及保护策略的思考  126-128
  本章小结  128-129
第六章 社会变迁中二人台身份建构与认同反思  129-149
  第一节 社会变迁与个人经历的阐释  129-141
    一、河曲民间歌王——辛礼生  129-135
    二、二人台活字典——郭威  135-141
  第二节 社会变迁中个体差异凸显地域性及城市化程度差异  141-144
    一、共性化特征  141-142
    二、个性化特征  142
    三、地域性特征  142-143
    四、城市化程度差异特征  143-144
  第三节 二人台音乐与认同的思考  144-148
    一、个人自我认同  145
    二、族群文化认同  145-147
    三、音乐在认同中的作用  147-148
  本章小结  148-149
第七章 二人台音乐风格阐释  149-177
  第一节 传统社会二人台音乐风格的形成  149-158
    一、晋、陕民歌中的曲调  150-151
    二、晋、陕戏曲中的板式结构  151-154
    三、社火跑圈子秧歌中的码头调  154-156
    四、蒙古族短调民歌中的旋律  156-158
  第二节 现代社会二人台音乐风格的变迁  158-172
    一、唱腔变异  158-160
    二、唱词变异  160-163
    三、板式变异  163-165
    四、乐器变异  165-172
  第三节 传统社会音乐风格区划  172-173
    一、传统音乐风格区划的理论观念  172-173
    二、传统社会二人台风格层次区划  173
  第四节 现代社会音乐风格区划  173-176
    一、中西结合及多元音乐风格区划的理论视角  173-174
    二、现代社会二人台风格层次区划  174-176
  本章小结  176-177
结语  177-179
参考文献  179-190
  一、中文参考文献  179-189
    (一) 著作  179-183
    (二) 论文  183-188
    (三) 地方史志、集成  188-189
  二、英文参考文献  189-190
附录  190-208
  附录一:呼和浩特民间歌舞剧团人员构成表  190-193
  附录二:呼和浩特民间歌舞剧团剧目表  193-196
  附录三:主要会演及各类比赛一览表(50、60年代)  196-197
  附录四:汇报及慰问主要演出一览表(50年代)  197-198
  附录五:第二届内蒙古二人台艺术节活动日程安排  198-200
  附录六:谱例  200-203
  附录七:索引  203-208
后记  208

相似论文

  1. 查尔斯·泰勒的政治认同观研究,D09
  2. 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建构研究,D820
  3. 弗罗斯特诗歌面具下的个体身份建构,I712.072
  4. 品牌叙事中身份认同的建构,H04
  5. 贺绿汀早期钢琴作品研究,J624.1
  6. 民营企业员工的企业社会责任认同状况研究,F270
  7. 土豆网再编视频中的青年亚文化认同问题研究,C913.5
  8. 高中文言文教学优化研究,G633.3
  9. 文化身份建构视野下的中学生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G633.3
  10. 日本视域下东亚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F114.46
  11. 论张贤亮小说的才子佳人模式,I207.42
  12. 论十九世纪俄罗斯音乐艺术发展大背景下的柴科夫斯基歌剧创作,J832
  13. 新媒介文化语境下新闻评论节目的电视文化认同研究,G222
  14. 城市化进程中征地拆迁补偿模式及其改革的探析,F301
  15. 论亨德尔的声乐作品,J616
  16. 国际华人移民二代社会融合研究,C913
  17. 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二人台历史与现状调查研究,J825
  18. 从《自由生活》探讨哈金的离散写作,I712
  19. 福雷(Gabriel Fauré)声乐套曲《一日诗》的音乐特征与演唱方法探究,J616
  20. 康保二人台形成与发展研究,J825
  21. 返乡务工人员城乡文化认同问题初探,G122

中图分类: > 艺术 > 音乐 > 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 > 戏剧音乐理论 > 地方戏曲音乐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