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野生鸭儿芹组织培养及其种子休眠特性、破除方法的研究

作 者: 喻梅
导 师: 周守标
学 校: 安徽师范大学
专 业: 植物学
关键词: 鸭儿芹 组织培养 种子 形态生理休眠 萌发率 产地
分类号: S567.23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鸭儿芹(Cryptotaenia japonica Hassk.),又名鸭脚板,属于鸭儿芹属(Cryptotaenia DC.)伞形科(Umbelliferae)植物,为药食两用植物,嫩苗及叶可供蔬食,全草及根可提取芳香油,全草及果可入药,果实可榨油,供制肥皂和油漆用。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还不多,主要集中在对其营养成分及矿质元素的分析、食品的加工研制、挥发性成分研究、药用及毒理研究、形态解剖学研究及栽培技术研究等方面。以安徽地区的野生鸭儿芹为研究材料,以鸭儿芹叶作为外植体对野生鸭儿芹的组织培养进行了初步研究;以野生鸭儿芹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鸭儿芹种子的休眠特性和解除方法,并对安徽四地区的鸭儿芹种子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为安徽种植鸭儿芹的选种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结果如下:1.研究了鸭儿芹不同材料(茎、叶)作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条件,愈伤组织继代、试管苗生根及试管苗移栽所需的条件。结果表明固体培养基为MS+6-BA 2.0 mg/L + NAA 1.0 mg/L对叶片诱导愈伤组织较好,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 + IAA 1.0 mg/L,较适合鸭儿芹愈伤组织继代的培养基为MS+6-BA 1.0 mg/L + NAA 0.1 mg/L,在试管苗的移栽中,选用珍珠岩∶蛭石∶腐殖土=1∶1∶1的基质移栽的成活率较腐殖土基质效果更好。2.TTC法对种子活力的测定表明有活力的种子为55.33%±3.71%;切破种皮种子与完整种子吸水率在前12 h相差较大,但最终吸水率相差不大,分别达到70.00%±1%和68.32%±0.32%,表明种皮并不阻碍种子吸水;种子中存在内源抑制物,其粗提液在较低浓度下即可抑制芹菜种子的萌发;鸭儿芹种子成熟时胚未分化完全,胚率为28.65%±2.49%,经过低温处理后完成后熟,胚率达到65.93%±3.86%,萌发率达到100.00%,因此鸭儿芹种子具有形态生理休眠特性。清水浸种和低温冷藏共同处理可有效解除其休眠,浸种和低温冷藏具有交互效应,浸种36 h、5°C冷藏30天即可解除其休眠,萌发率达到100.00%,发芽势达到91.11%±0.91%。已破除休眠的种子适宜其萌发的温度范围扩大(15.0~27.5°C ),而且在土壤中也可较好的萌发,萌发率达到96.67%±3.33%,发芽势达到71.11%±1.93%。3.安徽四产地(黄山、大别山、繁昌、南陵)的鸭儿芹种子千粒重、外部形态(种子长、宽、厚)有差异,千粒重:黄山( (2.67±0.15)g)>大别山( (1.98±0.06)g)>繁昌( (1.88±0.06)g)>南陵( (1.57±0.01)g);休眠解除前,种子活力、相对电导率值不同,种子活力:大别山(78.67%±1.76%)>繁昌(74.00%±3.06%)>黄山(64.67%±4.67%)>南陵(55.33%±3.71%),相对电导率测定结果:大别山(23.20%±2.23%)<繁昌(23.70%±1.00%)<黄山(35.91%±2.79%)<南陵(43.54%±4.04%);破除休眠后,在滤纸上的发芽势、萌发率几乎差不多,在土壤中的发芽势、萌发率以及幼苗成活率不同,四产地种子萌发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南陵地区种子发芽势和幼苗成活率显著低于其他三个产地,黄山、大别山、繁昌三产地种子的发芽势、萌发率以及幼苗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2
第一章 综述  12-24
  1 营养成分及矿质元素的分析  12-13
  2 食品加工研制  13
  3 挥发性成分研究  13-14
  4 药用及毒理研究  14
  5 形态解剖学研究  14-15
  6 栽培技术研究  15-17
  7 鸭儿芹种子具有休眠现象  17-20
  8 鸭儿芹组织培养技术  20-23
  9 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23-24
第二章 鸭儿芹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  24-35
  1 材料与方法  24-27
    1.1 实验材料  24
    1.2 实验所用实验仪器和药品试剂  24-25
    1.3 实验方法  25-27
  2 结果  27-33
    2.1 不同消毒剂与不同消毒时间对外植体的影响  27-29
    2.2 不同基本培养基对茎诱导分化的影响  29
    2.3 不同浓度激素配比对鸭儿芹茎分化的影响  29-30
    2.4 不同激素对鸭儿芹生根的影响  30-31
    2.5 不同浓度激素鸭儿芹离体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1
    2.6 不同浓度激素对鸭儿芹叶片愈伤组织继代的影响  31-32
    2.7 炼苗和移栽  32-33
  3 结论与讨论  33-35
    3.1 结论  33
    3.2 讨论  33-35
第三章 野生鸭儿芹种子休眠特性及其破除方法的研究  35-48
  1 材料与方法  35-38
    1.1 实验材料  35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35
    1.3 实验方法  35-38
  2 结果  38-44
    2.1 鸭儿芹种子初始萌发率、生活力的测定及种皮对吸水率的影响  38
    2.2 鸭儿芹种子粗提物对芹菜种子发芽的影响  38-39
    2.3 赤霉素、硝酸钾和49%硫酸处理对种子休眠解除的影响  39-40
    2.4 休眠解除前鸭儿芹种子种胚的观察与测定  40-41
    2.5 浸种和低温处理对种子休眠解除的影响  41-43
    2.6 温度对破除休眠的种子萌发的影响  43
    2.7 破除休眠的种子在土壤中的萌发情况  43-44
  3 结论与讨论  44-48
    3.1 结论  44-45
    3.2 讨论  45-48
第四章 安徽四产地野生鸭儿芹种子质量比较分析  48-55
  1 材料与方法  48-50
    1.1 实验材料  48
    1.2 主要仪器、试剂  48
    1.3 实验方法  48-50
  2 结果  50-53
    2.1 四产地鸭儿芹种子千粒重和形态特征的比较  50-51
    2.2 四产地鸭儿芹种子活力及相对电导率的测定  51
    2.3 四产地鸭儿芹种子吸水率的测定  51-52
    2.4 破除休眠后四产地鸭儿芹种子萌发情况比较  52-53
  3 结论与讨论  53-55
    3.1 结论  53-54
    3.2 讨论  54-55
参考文献  55-60
附录  60-62
附图  62-63
致谢  63-64
附录:读研期间论文发表情况及获奖情况  64

相似论文

  1. 数字电路内建自测试方法的研究,TN79
  2. 光调控对花烛组织培养及试管苗光合特性的影响,S682.14
  3. 能源植物绿玉树快速繁殖研究,Q949.93
  4. 蝴蝶兰新品种‘恒巨双龙’花梗离体培养技术的研究,S682.31
  5. 拮抗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分析,S476.1
  6. 宁镇丘陵地区假俭草种质资源特性的研究,S688.4
  7. 豆梨组织培养过程中玻璃化形成机制及其恢复技术研究,S661.2
  8. 高效节能组培系统的研发及在园林植物组培中的应用,S688
  9. 大豆花叶病毒保存方法及安徽省大豆主产区SMV株系动态变化的研究,S435.651
  10. 高丛蓝莓组培体系及种子萌发率的建模研究,S663.9
  11. 高温胁迫对番茄幼苗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S641.2
  12. 不同化学引发剂对不结球白菜种子引发效果的研究,S634.3
  13. 萝卜肉质根形成性状的蛋白组分析与种质资源鉴定,S631.1
  14. NaCl胁迫对超大甜椒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影响的生理生化机制,S641.3
  15. 光环境调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Q945
  16. 荞麦种质CHS基因遗传多样性研究,S517
  17. 不结球白菜种子老化衰变生理基础的研究,S634.3
  18. 滨梅繁殖技术初步研究,S685.99
  19. 玉米对生种子脱粒机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S226.1
  20. 大豆种子老化的生理生化特征和RAPD分析,S565.1
  21. 低能N~+离子注入诱变的凤仙花突变体组织培养及其诱变机制分析,S681.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药用作物 > 草本 > 多年生 > 其他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