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并州片晋语语言研究

作 者: 王琼
导 师: 李小凡
学 校: 北京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并州片 晋语 语音 文白异读 演变
分类号: H1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46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并州片晋语作为晋语的核心区域,存在丰富的文白异读,对这些文白材料的分析有助于厘清并州片语音的历史层次。本文在离析本地层、外来层的基础上,着重研究本地层的语音特点。并州片本地层在保留晋语的特点上具有典型性,深入研究其语音特点对于晋语研究有重要意义,有些较为古老的特点还可以为音韵史研究提供佐证。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采用共时描写,历史层次分析法、历史比较等多种法对并州片晋语的语音特点作深入的区域性研究。本文分四章,其中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首先介绍了并州片晋语涵盖地理区域的概况,包括地理、行政区划、历史沿革等。其次考察并州片晋语的研究概况,涉及语音、词汇、语法,其中着重介绍了语音的研究概况,内容包括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不足。最后说明本文的目的、意义、方法,材料来源及研究方法。第二章,声母。主要讨论并州片晋语声母的读音类型和演变情况。首先介绍并州片声母的概况,重点讨论全浊声母、泥母、知庄章组、影疑母。全浊声母平声字有文白异读,文读送气,白读不送气,归纳出其本地层全浊声母清化都不送气,这是区别于晋语其他地区的一个重要的显著特征。并州片本地层全浊声母清化都不送气与晋语西南部的吕梁片隰县小片和中原官话汾河片的全浊声母清化都读为送气音相对立,形成两种完全不同的格局。泥母分两类,大多数方言中只为一个n,在平遥、介休、孝义、文水四点泥母读音比较复杂,表现为一二三四等读音不同,一四等互补,二三等对立,形成一四等、二等、三等的对立。这不同于后文归纳的韵母格局:一二等对立,三四等合流,形成一等、二等、三四等对立的格局。据此提出早期并州片有两个不同的泥母,这似乎反映音韵史上泥娘有别,但并不密合。知庄章三组声母的分合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知庄章合一型,一类是开口知二庄与知三章分立型。其中,第二类按照合口读音有别分为两类:一类是合口声母读同开口声母,一类是合口读为pf组。其格局为:开口知二庄、知三章对立,合口知庄章合流。这是在开合口都分二三等的《中原音韵》之后发生的合流。从娄烦合口读为pf组来看,并州片合口曾都合流为ts组。疑母一二三四等基本读为鼻音声母,影母仅只有一二等和疑母合并,呈现出二和三等对立。疑母读为舌根鼻音-η,与影母分立的格局,可以追溯到晚唐五代西北方音中影母已丢失声母,疑母仍读舌根鼻音的格局。第三章,韵母。首先按照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的顺序对并州片韵母的文白异读作历史层次分析,根据词汇环境以及韵类分合情况离析本地层和外来层。然后着重对其本地层作深入的描述和分析,从而归纳出并州片本地的韵类格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年代。二等韵读音一致,主元音为a。多数方言二等与一等合流,少数方言一二等有别,一等主元音为e。一二等合流不包括果假摄、曾梗摄,合流后的主元音a类。一二等有别早于《中原音韵》的格局,合流则是较晚的变化。宕江曾梗阳声韵文白异读丰富,据此离析出来的本地层宕江曾梗摄读为开尾韵。宕江摄舒声韵有些方言开合口主元音都是。类,有些方言开口为α类,合口为。类。开合一致的。类音值与《千字文》宕摄(除“糠康”)相似,反映唐五代西北方音。曾梗摄本地层二等主元音为a类,三四等与蟹止摄三四等合流为i类。该特点也与唐五代西北方音格局相似。入声韵有喉塞音韵尾,根据主元音合并为几组分三类,一组型读a?,二组型读a?和(?)?,三组型读a?、(?)?、(?)?。多数方言为二组型。并州片入声韵基本看不出一二等的差别,仅在太谷、太原柴村、孝义等地能看出一些痕迹。第四章,声调。首先分析并州片声调格局和特点,然后着重讨论平声不分阴阳的问题,以及入声的来源和发展趋势。平声不分阴阳是并州片声调的一大特点,学界对平声是先分后合还是从未分过阴阳有争论。本文赞同先分后合说,并进一步从连读变调和音值的角度来证明。并州片入声按声母清浊分阴入、阳入,现代阳入有向阴入合并的趋势,本文从连读变调的角度加以证明。本文还分析了入声舒化现象,提出有两种舒化方式,一是入声调时长加长,归入调型相似的平声或上声;二是读为与普通话相应的调类。当前以第二种方式为主流。第五章,结语。对全文作了简要的总结。指出本文的研究在文白异读和历史层次分析、利用晋语特点考察音韵史问题、音韵特征的地理推移等方面对晋语语音研究有所推进,但在方法论上存在不足,希望今后能运用语言接触、实验语音学等方法对语言现象进行更加合理、有说服力的解释。本文对并州片周边方言点的调查也存在不足,以后将扩充周边方言点的材料,从而对并州片语音现象做更充分的解释。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4
第一章 绪论  14-29
  1.1 太原地区概况  14-17
    1.1.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14-15
    1.1.2 建置沿革  15-17
  1.2 并州片晋语的研究现状  17-20
    1.2.1 并州片晋语的调查和描写  17-18
    1.2.2 并州片晋语研究的深入  18-20
  1.3 并州片晋语语音研究的若干问题  20-23
    1.3.1 平声  20
    1.3.2 入声  20-21
    1.3.3 语流音变  21-22
    1.3.4 文白异读  22-23
  1.4 本文研究范围、目的及意义  23-24
    1.4.1 研究范围  23
    1.4.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3-24
  1.5 本文的材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24-29
    1.5.1 材料来源  24-27
    1.5.2 研究方法  27-29
第二章 声母  29-63
  2.1 概说  29-35
    2.1.1 声母概况  29-30
    2.1.2 中古声母今读  30-34
    2.1.3 声母的特点  34-35
  2.2 全浊声母字的读音类型及其演变  35-39
    2.2.1 全浊声母字的读音情况  35
    2.2.2 周边地区全浊声母的读音情况  35-37
    2.2.3 全浊声母的演变  37-39
  2.3 泥母的分合及其演变  39-44
    2.3.1 泥母字的读音情况  39-41
    2.3.2 周边地区泥母的读音情况  41-42
    2.3.3 泥母的演变  42-44
  2.4 知庄章的分合及其演变  44-56
    2.4.1 知庄章组字的读音类型及音值  44-47
    2.4.2 周边地区知庄章的读音  47-49
    2.4.3 知庄章组声母的演变  49-53
    2.4.4 日母字的演变  53-56
  2.5 影疑母的分合及其演变  56-63
    2.5.1 影疑母字的读音类型及其音值  56-60
    2.5.2 周边地区影疑母字的读音比较  60-62
    2.5.3 影疑母的演变  62-63
第三章 韵母  63-122
  3.1 阴声韵  63-79
    3.1.1 果假摄  63-69
    3.1.2 遇摄  69-71
    3.1.3 蟹摄开口  71-75
    3.1.4 蟹摄、止摄合口  75-77
    3.1.5 效摄  77-79
  3.2 阳声韵  79-100
    3.2.1 咸山摄  79-86
    3.2.2 宕江摄  86-94
    3.2.3 深臻摄与曾梗通摄  94-100
  3.3 入声韵  100-110
    3.3.1 入声韵的类型及其音值  100-104
    3.3.2 并州片入声韵分合的大体趋势  104-109
    3.3.3 入声舒化  109-110
  3.4 韵类格局  110-122
    3.4.1 并州片晋语的音韵格局  110-116
    3.4.2 并州片晋语韵母读音类型及其与周边方言比较  116-122
第四章 声调  122-139
  4.1 概说  122-123
  4.2 平声  123-134
    4.2.1 平声的特点  123
    4.2.2 有关平声的研究  123-125
    4.2.3 平声综合类型  125-134
  4.3 入声  134-137
    4.3.1 阴阳入声的合流  134
    4.3.2 入声的舒化  134-136
    4.3.3 入声调的演变趋势  136-137
  4.4 并州片声调的形成与发展  137-139
    4.4.1 声调的形成  137
    4.4.2 声调的发展  137-139
第五章 结语  139-141
参考文献  141-145
附录 并州片文白异读字音对照  145-180
后记  180-182

相似论文

  1. 布依语—英语语音对比研究,H319
  2. 多重ANN/HMM混合模型在语音识别中的应用,TN912.34
  3. 网络语音传输丢包的恢复技术,TN912.3
  4. 基于小波变换的语音信号去噪及其DSP算法实现,TN912.3
  5.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6. 我国企业档案管理体制的发展与演变,G275.9
  7. 英语语音意识,句法意识与工作记忆对英语阅读理解之预测力的动态变化,G633.41
  8. 基于多重分形的语音情感识别研究,TN912.34
  9. 从社会变迁视角探究村落民俗体育演变,G812.4
  10. 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初中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633.41
  11. 论藏族传记文献价值及其演变,K28
  12. 不匹配信道下耳语音说话人识别研究,TN912.34
  13. 基于BF533的多路语音编码模块的设计与实现,TN912.3
  14. 西宁市产业结构演变对交通运输影响研究,F127;F224
  15. 肃北蒙古族长调民歌的传承及其特证,J607
  16. 基于日本学习者的汉语语音教学,H195
  17. 重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演变与重庆经济发展研究,F127
  18. 欧美留学生汉语语流音变习得现象调查报告,H195
  19. 1990年以来吉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研究,F127
  20. 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语音教学整合研究,G633.41
  21. 山西文水(裴会村)话语音研究,H17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方言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