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唐《诗人主客图》考论

作 者: 赵目珍
导 师: 戴建业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诗人主客图》 张为 句图 诗歌流派 考论
分类号: I207.2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6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旨在对张为的《诗人主客图》进行全面、客观的梳理、分析与研究,并对其中部分诗人的家世、生平事迹、交游、诗文传播等进行考证,对少数诗人的诗歌进行辨伪、辑佚。通过研究与考证,试图将学界对《诗人主客图》的研究有一个大的推进。文章的中心论旨是:《诗人主客图》这一理论著作在中国诗歌流派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过渡作用,是钟嵘的《诗品》和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之间的桥梁,逐渐实现了中国诗歌流派由“体”到“派”的转变。《诗人主客图》划分中晚唐诗人八十余家入“广大教化”、“高古奥逸”、“清奇雅正”、“清奇僻苦”、“博解宏拔”和“瑰奇美丽”六派,其中不乏大家、名家,即使不出名的那些诗人,在当时也有一定的名声或影响。文章主要包括三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为对《诗人主客图》的全面论析,即“上编·论析篇”。本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对《诗人主客图》的作者张为和《诗人主客图》的命运沉浮进行全面的考述;第二章从这一理论文本的形式上作考察,辨明其“主客”由来的渊源以及其在“摘句为图”上的演变;第三章透过《诗人主客图》反映的审美取向来考察中晚唐时期诗歌创作的现实状态:第四章在梗概中国诗歌的风格理论之后,具体分析《诗人主客图》在从《诗品》到《江西诗社宗派图》演变中的重要过渡作用,并对其六大流派划分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细微的发掘;第五章讨论《诗人主客图》的价值、意义和地位,分《诗人主客图》的文献价值、《诗人主客图》的理论价值和意义、《诗人主客图》在文学史方面的意义和《诗人主客图》在中国诗歌理论发展史中的地位和影响四个方面来考量。第二部分为对《诗人主客图》中部分诗人的考证,即“下编·考论篇”。本部分也分五章:第六章考证“广大教化派”中的“上入室”弟子杨乘以及费冠卿等六位“及门弟子”;第七章考证“高古奥逸派”的“入室”弟子李馀、刘猛、胡幽贞以及“及门”弟子陈润;第八章考证“清奇雅正派”“上入室”弟子苏郁以及刘畋等四位“入室”弟子、贾岛和厉玄这两位“升堂”弟子、僧良义等五位“及门”弟子;第九章考证“瑰奇美丽派”中的“瑰奇美丽主”武元衡以及其门下除“升堂”弟子许浑以外的十二位弟子;第十章考证“清奇僻苦派”“及门”弟子李溟和“博解宏拔派”“升堂”弟子司马退之。本部分合计考证诗人三十八位。第三部分为“附录”部分,包含《诗人主客图》各派诗人一览表、《诗人主客图》“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年谱、武元衡及其相关诗文考证系年三个部分。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4
绪论  14-22
  一、选题的意义  14-15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5-19
  三、研究目标(内容)和研究方法  19-21
    (一) 研究目标(内容)  19-20
    (二) 研究方法  20-21
  四、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21-22
上编 论析  22-159
  第一章 张为其人及《诗人主客图》的命运沉浮  23-66
    第一节 张为生平及其诗学思想考略  23-32
      一、张为生平考略  23-25
      二、张为个性及其交游  25-27
      三、张为撰述著录情况及诗歌辑佚  27-30
      四、张为的创作倾向及诗学思想  30-32
    第二节 从沉寂到复活:《诗人主客图》的命运沉浮  32-53
      一、产生背景及《唐诗纪事》之辑录  32-35
      二、沉寂与遭贬斥的时代  35-37
      三、清人的辑录及其版本流传  37-44
      四、命运转折与回归风流  44-53
    第三节 从理解到发掘:《诗人主客图》的重新增值  53-66
      一、从责难到理解  53-59
      二、从开采到发掘  59-66
  第二章 《诗人主客图》的文本形式及其流变之考察  66-81
    第一节 “主客”形式的渊源及其流变  66-74
      一、“主”与“客”的原始流别  66-69
      二、等级观念与“主客”的行政职能  69-72
      三、“主客”的其他含义及张为的等级划分  72-74
    第二节 “诗句图”形式的传播及《诗人主客图》之异  74-81
      一、“摘句论诗”的渊源及其形成  74-76
      二、唐代的“秀句集”和“句图”  76-77
      三、“主客图”与“句图”之辨  77-81
  第三章 《诗人主客图》的审美趋向与中晚唐诗歌创作  81-105
    第一节 教化与美刺:风雅精神的时代承担  82-86
    第二节 高古与清雅:典雅诗风的回归  86-90
      一、中晚唐尚高古、重五古的趋向  87-89
      二、中晚唐重清雅、尚五律的趋向  89-90
    第三节 尚奇与逐新:苦与丽的交织  90-98
      一、“奇”与“苦”的新观念  91-95
      二、“奇”与“丽”的复归  95-98
    第四节 从选本的角度来考察  98-105
  第四章 《诗人主客图》以风格立派及其可行性  105-146
    第一节 古典诗歌中的风格理论及其发展演变  105-112
      一、从“体”到“派”的风格演进  105-108
      二、“不主一体”和“一枝独放”  108-110
      三、以“品”论诗风及其嬗变  110-112
    第二节 从《诗品》、《主客图》到《江西诗社宗派图》  112-117
      一、《诗品》:诗歌流派形成的滥觞  112-113
      二、《主客图》:自觉建构诗歌流派的标志  113-116
      三、《江西诗社宗派图》:诗歌流派的成熟及大成气象  116-117
    第三节 《诗人主客图》六大流派的建立及其可行性分析  117-146
      一、广大教化派  119-123
      二、高古奥逸派  123-127
      三、清奇雅正派  127-130
      四、清奇僻苦派  130-133
      五、博解宏拔派  133-137
      六、瑰奇美丽派  137-146
  第五章 《诗人主客图》的价值、意义与地位  146-159
    第一节 《诗人主客图》的文献价值  146-149
      一、文献辑佚价值  146-147
      二、文献校勘价值  147-149
    第二节 《诗人主客图》的理论意义和影响  149-153
      一、理论形式的意义和影响  149-152
      二、诗派理论的意义和影响  152-153
    第三节 《诗人主客图》在文学史方面的意义  153-155
    第四节 《诗人主客图》在诗歌理论发展史中的影响和地位  155-159
下编 考辨  159-304
  第六章 《诗人主客图》“广大教化派”诗人考  160-188
    第一节 上入室弟子杨乘  160-166
      一、杨乘生平及其家族  160-163
      二、入派原因考  163-166
    第二节 及门弟子费冠卿、周元范等  166-188
      一、费冠卿  166-174
      二、周元范  174-178
      三、祝元膺  178-179
      四、朱可名  179-181
      五、陈标  181-186
      六、童翰卿  186-188
  第七章 《诗人主客图》“高古奥逸派”诗人考  188-201
    第一节 入室弟子李馀、刘猛、胡幽贞  188-197
      一、李馀、刘猛  188-194
      二、胡幽贞  194-197
    第二节 及门弟子陈润  197-201
  第八章 《诗人主客图》“清奇雅正派”诗人考  201-229
    第一节 上入室弟子苏郁  201-202
    第二节 入室弟子刘畋、卢休等  202-214
      一、刘畋  202-203
      二、卢休  203-205
      三、杨洵美  205-206
      四、僧无可  206-214
    第三节 升堂弟子贾岛、厉玄  214-221
      一、贾岛  214-219
      二、厉玄  219-221
    第四节 及门弟子僧良乂、潘诚等  221-229
      一、僧良乂  221-223
      二、潘诚  223-224
      三、詹雄  224-227
      四、卫准  227-228
      五、僧志定  228-229
  第九章 《诗人主客图》“瑰奇美丽派”诗人考  229-298
    第一节 “瑰奇美丽主”武元衡  229-249
      一、里籍考  229-231
      二、登第时间考  231-232
      三、生平仕履考  232-238
      四、曾祖考  238
      五、祖父考  238-242
      六、父母考  242-243
      七、妻子考  243-244
      八、子女考  244-245
      九、兄弟考  245-248
      十、诗文集考  248-249
    第二节 刘禹锡与武元衡交往诗文系年  249-252
    第三节 入室弟子赵嘏、长孙佐辅等  252-270
      一、赵嘏  252-258
      二、长孙佐辅  258-262
      三、曹唐  262-270
    第四节 升堂弟子卢频、陈羽等  270-281
      一、卢频  270-272
      二、陈羽  272-279
      三、张萧远  279-281
    第五节 及门弟子张陵、章孝标等  281-298
      一、张陵  281-282
      二、章孝标  282-293
      三、雍陶  293
      四、周祚  293-294
      五、袁不约  294-298
  第十章 其他两派诗人考  298-304
    第一节 “清奇僻苦派”及门弟子李溟  298-299
      一、生平考略  298
      二、交游考  298-299
    第二节 “博解宏拔派”入室弟子司马退之  299-304
      一、生平考略  299-300
      二、《洗心》诗考  300-302
      三、补残诗句及其他  302-303
      四、入派依据考略  303-304
附录  304-385
  附录一:《诗人主客图》各派诗人一览表  304-310
  附录二:《诗人主客图》“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年谱  310-358
  附录三:武元衡及其相关诗文考证系年  358-385
参考文献  385-406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情况  406-407

相似论文

  1. 复杂布尔网络稳定性问题的研究,O157.5
  2. 张炳厚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应用地龟汤类方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经验研究,R249.2
  3. 林鸿年交游及其著述研究,K29
  4. 3.0T高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特发性癫痫的研究,R445.2
  5. 深水管道位姿测量装置结构设计及样机研制,TE973
  6. 脑梗死后椎体束华勒变性的功能磁共振研究,R445.2
  7. 急性脊髓损伤的3.0TMR-DTI及DTT应用研究,R651.2
  8. NF-κB信号通路在应力介导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R781.4
  9. 开胸术后肺不张的临床分析,R563.4
  10.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乙肝后肝硬化常见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的影响,R575.2
  11. 3.0T高场磁共振对中央型肺癌的初步研究,R734.2
  12. 莱芜九龙山寒武系张夏组树形石特征及地质意义,P581
  13. 清阳城传奇作家张锦生平行事考略,I207.3
  14. 汉末士人心态与汉赋创作流变研究,I207.22
  15. 张炜创作的精神流变,I207.42
  16. NF-κB信号通路在张应力介导的成纤维细胞凋亡中的作用,R780.2
  17. SIRT6介导周期性张应变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R329
  18. 张羽诗歌研究,I207.22
  19. 宋代成纪张氏家族与文学研究,I207.22
  20. 张嵲及其诗歌研究,I207.22
  21. 地域视角下的明代诗话文献考论,I207.2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诗歌、韵文 > 诗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