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京华烟云》中称呼语及其翻译的语用研究

作 者: 尹俊妃
导 师: 戈玲玲
学 校: 南华大学
专 业: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京华烟云 称呼语 动态语境顺应论 翻译方法 翻译策略
分类号: H315.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称呼语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它深深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中,充分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底蕴和心理特征。由于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汉英称呼语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并且很多汉语称呼语在英语称谓系统中很难找到其对应准确的表达方式。“脚踏中西文化”的林语堂先生,运用其娴熟的英文写作技巧和深厚的语言功底,通过英文小说的形式向西方介绍中国的文化,包括汉语称谓系统。因此,林先生对称呼语的处理值得我们研究借鉴。本研究以维索尔伦的语境动态顺应论为基础,选取林语堂的英文小说Moment in Peking及其中译本(张振玉译《京华烟云》和郁飞译《瞬息京华》)中出现的称呼语为研究对象,建立原文和译文对照的小型双语平行数据库,统计并分析了Moment in Peking及其两个汉译本中称呼语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归纳总结了该小说中称呼语翻译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小说中称呼的动态使用及其动态翻译。研究发现:(1)Moment in Peking作为华裔英语文学的代表,虽是用英文写作,但是小说描写的是中国社会及文化,其写作过程其实是一种创作性的汉译英的过程,因此,林语堂的创作便带有翻译的性质;(2)为了实现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文化的目的,林语堂的原作在对称呼语的处理上体现了一种杂糅性翻译,他借用英文中的词缀概念创造性地再现中文称呼语,尤其是人名称呼语和亲属称呼语;(3)通过对比分析原作和两本译作,林语堂和两位译者对称呼语采取的翻译方法主要有七种,其中最主要的有直译、音译和意译,并且直译在三个版本中所占比例最大,而意译所占比例比直译少得多,另外两汉语译本都存在个别误译现象;(4)林语堂在创作性的汉译英过程中,对称呼语的处理较多地使用了归化策略,使西方读者领略到独特的中华文化,而张译本和郁译本都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因为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回译,为了帮助译作的读者正确和完整地看懂原作,两位译者都尽可能不打扰读者的安宁,而是通过归化翻译让原作者靠近读者。研究结果表明,不仅小说中称呼语的使用具有动态性,相应的翻译也体现了动态选择的过程。称呼语的翻译是译者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译者通过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不断适应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的变化,达到语言成分与语境的动态顺应。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商品说明书汉译俄问题研究,H35
  2. 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谈省市简介的英译,H315.9
  3. 文化操纵视域下的音译,H059
  4. 礼貌原则下中日称呼语对比研究,H36
  5. 目的论视角下的化妆品商标的翻译,H059
  6. 从《京华烟云》两中译本对比看语篇的衔接,H059
  7. 《聊斋俚曲集》称呼语研究,H134
  8. 汉维句子主述结构对比及其翻译方法刍议,H215
  9. 维吾尔语的“黑”“白”在汉语中的翻译,H215
  10. 论《红楼梦》中双关语的翻译,H2
  11. 维语文化词的内涵及汉译方法,H215
  12. 从功能派目的论视角看电影《桑树的影子》的字幕翻译,H215
  13. 关于汉维翻译中文化词语处理的几点思考,H215
  14. 汉维翻译中的文化局限词及其翻译方法探析,H215
  15. 从语用平衡假设角度看王熙凤的称呼语,H13
  16. 《大唐西域记》藏译方法研究,H214
  17.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H315.9
  18. 基于翻译转换理论的影视翻译方法考察,H059
  19. 论关联理论下视听字幕翻译策略研究,H315.9
  20. 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及翻译方法探究,H059
  21. 《红楼梦》对偶句翻译策略研究,H315.9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常用外国语 > 英语 > 翻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