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Resting-state fMRI(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为研究手段,通过比较电针大肠下合穴上巨虚与同节段的非经非穴点(同节段足阳明胃经与足少阳胆经的中点)激活脑区的差异及其功能连接的变化,初步探讨电针大肠下合穴上" />
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电针大肠下合穴上巨虚对功能便秘患者r-fMRI脑功能连接即刻效应的影响

作 者: 罗容
导 师: 章薇
学 校: 湖南中医药大学
专 业: 针灸推拿学
关键词: 电针 大肠下合穴 上巨虚穴 功能性便秘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功能 连接
分类号: R24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以功能性便秘 的学位论文">功能性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Resting-state fMRI(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为研究手段,通过比较电针大肠下合穴上巨虚与同节段的非经非穴点(同节段足阳明胃经与足少阳胆经的中点)激活脑区的差异及其功能连接的变化,初步探讨电针大肠下合穴上巨虚与大脑的投射对应关系,为针刺上巨虚治疗功能性便秘发挥效应的中枢机制的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自身同质交叉对比,第一次试验时电针刺激上巨虚穴(观察组),在第三天同一时间电针刺激其同侧非经非穴组(对照组)。经筛选以激活效应最活跃的右侧岛叶为种子点,分别对两组针刺前后的静息状态、电针刺激状态进行r-fMRI扫描,采用功能连接作为观察指标,运用MATLAB、DPARSF和REST等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和统计分析,得到各自与右侧岛叶存在功能连接的脑区图像,进而分析两组间静息态、电针刺激后脑功能连接的差异及两组自身经电针刺激前后脑功能连接的差异。结果:1.功能性便秘患者在静息状态正激活脑区为:左侧岛叶、右侧额叶额下回、右侧额叶额内侧回、左侧额叶额内侧回、左侧白质胼胝体、右侧额叶额中回脑区(REST One sample T-test, P<0.05);负激活脑区为:右侧小脑半球后叶、左侧小脑半球后叶、右侧顶叶楔前叶、右侧顶叶顶上小叶、左侧额叶额中回脑区(REST One sample T-test, P<0.05)。2.与静息态相比,针刺上巨虚穴后负激活了右侧额叶额下回、右侧顶叶楔前叶(REST Paired T-test, P<0.05)。针刺非经非穴后正激活了右侧额叶中央前回、左侧额叶中央前回(REST Paired T-test, P<0.05)。3.与电针非经非穴相比,电针刺激上巨虚穴正激活了左侧小脑后叶小脑山坡、左侧枕叶舌回、左侧枕叶枕中回、右侧枕叶、右侧顶叶缘上回、右侧穹窿回扣带回、左侧顶叶楔前叶功能连接增强(REST Two-sample T-test, P<0.05);负激活了右侧额叶Sub-Gyral、右侧岛叶、左侧岛叶(REST Two-sample T-test, P <0.05).4.两组静息态比较:右侧小脑后叶、右侧顶叶扣带回、右侧额叶额内侧回功能连接增强(REST Two-sample T-test, P<0.05);左侧额上回功能连接减弱(REST Two-sample T-test, P<0.05)。结论:1.正常状态下,大脑在无任务的安静、清醒情况下存在一定功能活动,即静息态脑默认网络。功能性便秘患者静息态默认网络与之相比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差异为激活了与情绪加工及内脏高敏相关的脑区。该发现有待进一步验证。2.电针上巨虚穴后高级认知相关脑区功能连接减弱,该穴能有效治疗功能性便秘并缓解焦虑情绪的临床效应可能与这一变化有关。电针非经非穴后主要出现躯体感觉区功能连接增强,这可能与针刺对躯体的刺激有关。3.与电针非经非穴相比,电针上巨虚穴能激活情感、记忆等脑功能区,并降低内脏高敏,提示上巨虚穴能有效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症状及其负性情绪,可能与上述变化有关。4.同一组受试者前后两次的静息态脑功能网络亦略有不同,出现小片与情感、认知相关的脑功能区功能连接增强,可能与受试者接受试验时的即时思想动态有关。

全文目录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7-8
中文摘要  8-10
Abstract  10-13
引言  13-14
第一部分 临床试验  14-25
  1. 临床试验对象  14-16
    1.1 试验对象的来源  14
    1.2 试验对象的选择标准  14-16
  2. 试验设备与试验用具  16
    2.1 试验设备  16
    2.2 试验用具  16
  3. 试验前准备  16-17
    3.1 针刺应答预试验  16
    3.2 试验前被试指导  16-17
  4. 试验方法  17-21
    4.1 对照与分组  17-18
    4.2 针刺试验方案设计  18-20
    4.3 静息态脑成像方案设计  20-21
  5. 观察指标  21-22
    5.2 激活脑区的分析  21-22
  6. 统计学分析  22-24
  7. 试验路线图  24-25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25-35
  1. 试验完成情况  25-26
  2. 电针前静息态及电针刺激态激的脑功能区  26-30
    2.1 电针前静息态激活的脑功能区  26-27
    2.2 电针刺激上巨虚穴激活的脑功能区  27-29
    2.3 电针刺激非经非穴激活的脑功能区  29-30
  3. 两组自身前后静息态与电针刺激态脑功能连接差异的比较  30-32
    3.1 电针上巨虚穴前后(静息态与电针刺激态)脑功能连接的差异  30-31
    3.2 电针非经非穴前后(静息态与电针刺激态)脑功能连接的差异  31-32
  4. 两组之间静息态、电针刺激态的脑功能连接差异的比较  32-35
    4.1 两组穴静息态的比较结果及分析  32-33
    4.2 两组电针刺激态的比较结果及分析  33-35
第三部分 讨论  35-51
  1. 中医对功能性便秘的认识  35-39
    1.1 中医对功能性便秘病因病机的认识  35-36
    1.2 针灸对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作用  36-39
  2. 电针大肠下合穴上巨虚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依据  39-43
    2.1 中医“合治内腑”理论  39-41
    2.2 中医对上巨虚穴的认识  41-43
  3. 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  43-44
    3.1 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43
    3.2 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针刺研究中的优势  43-44
  4. 功能性便秘患者的静息态网络初探  44-45
    4.1 人脑存在默认功能网络  44
    4.2 功能性便秘患者可能存在异常默认静息态网络  44-45
  5. 电针上巨虚穴对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脑功能连接的影响  45-48
    5.1 电针上巨虚穴能同步激活部分高级认知相关脑区  45-46
    5.2 电针上巨虚穴能同步激活内脏高敏相关脑区  46-47
    5.3 电针上巨虚穴对其它相关脑区的整体激活作用  47
    5.4 人脑脑回的侧别差异性  47-48
  6. 试验总结与展望  48-51
    6.1 针刺过程中的局限及展望  48-49
    6.2 功能成像问题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49
    6.3 图像后处理软件的选择问题与展望  49-51
结论  51-52
致谢  52-53
参考文献  53-55
附录  55-68
  附录一:实验记录表  55-59
  附录二:Brodmann分区简介  59-60
  附录三:试验图片  60-61
  附录四:综述  61-67
  附录五: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及发表的文章  67-68

相似论文

  1. 大豆乳清蛋白的微滤技术研究及蛋白粉的研制,TQ936.2
  2. 竖向荷载作用下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简化分析,TU391
  3. 铁电薄膜与组分梯度铁电薄膜的性能研究,TM221
  4. 文学语言的模糊修辞研究,H05
  5. 航天科技研发建筑设计研究,TU244
  6. 高校艺术教学建筑设计研究,TU244.3
  7. 基于功能节点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多对密钥管理协议研究,TP212.9
  8. 一种新型模块化自重构机器人的研究,TP242.2
  9. 湛江湾微生物群落在不同营养梯度水体中的变化,Q938.8
  10. 两个不同叶色棉花品种光合功能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差异及机理,Q945.11
  11. 青山湖植物群落空气负离子及其功能评价研究,Q948
  12. 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的修订及相关研究,B841.7
  13. 大红山铁矿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系统的优化研究,TN929.5
  14. 西施舌精子冷冻保存及其冷冻损伤机理研究,S968.3
  15. 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高钾血症与口服中药汤剂的关联性分析,R692.5
  16. 肢残者男夹克耐磨性研究与产品开发,TS941.2
  17. 危北海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应用胃肠复元法对脓毒症肠功能障碍治疗作用的探讨,R249.2
  18. 艺术体操教学对女大学生心功能的影响,G834-4
  19. 抗菌型多功能聚酰胺纤维的性能及应用研究,TQ342.1
  20.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服装结构研究,TS941.1
  21. 织物结构对无缝运动内衣面料性能影响的研究,TS941.1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临床学 > 针灸学、针灸疗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