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提高大白猪生长速度和体型外貌育种措施的研究

作 者: 陈亚新
导 师: 曹洪战
学 校: 河北农业大学
专 业: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关键词: 大白猪 生长速度 体型外貌 育种措施
分类号: S828.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0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根据我国现行的种猪遗传评估方案的要求,以保定远方农牧公司大白猪群体作为育种研究对象,运用动物模型BLUP法及相应育种软件GBS对其进行性能测定研究,建立、健全全场内种猪育种体系,其中包括种猪登记、育种流程、种猪性能测定、种猪遗传评估、选育选配措施等,以提高大白猪的生长速度和繁殖性能为主要育种目标,同时加大对体型外貌的选择,尤其是对肢蹄紧实度的选择,最终提高种大白猪整体的生产性能。本试验参加性能测定的个体数为276头,其中公猪47头,母猪为229头,最终被选留的群体数量为156头,其中公猪为14头,母猪为142头,留种率分别为29.79%和62.00%,选择强度分别为1.159和0.644。核心群0世代母猪的繁殖性能与同期全场大白猪母猪群相比,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及出生窝重分别高出0.50头、0.52头及1.91kg。经过1年的选育,核心群1世代的生长速度有所提高,体型外貌有一定程度的改良。与繁殖群相比,核心群1世代公猪和母猪21日龄重分别增加了0.03kg和0.13kg;达100kg体重的校正日龄从表型上分别降低1.41d和3.67d;30~100kg体重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上升了16.22g和21.82g;母猪体重达100kg的背膘厚降低了0.05mm,而公猪的该项指标在表型上的改善不显著。1世代核心群公猪达100kg体重日龄及背膘厚育种估计值整体优于同期后备公猪群体,后备公猪的这两项育种估计值最低值及最高值分别为-0.533、3.73和-3.99、3.78,较之核心群的公猪分别要高出60.07%、184.52%及91.00%、2.38%。1世代核心群母猪达100kg体重日龄及背膘厚育种估计值整体亦优于同期后备母猪群体,后备母猪的这两项育种估计值最低值及最高值分别较之核心群的母猪分别要高出46.40%、56.08%及9.38%、39.59%。近交程度控制较好,群体近交系数为0.036。公猪的各项体尺数据均没有较为明显的改善,母猪的体尺指数高于后备母猪群体,这表明其生长发育较为良好,身体结构较为匀称。从一年来的测定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在生长速度方面,相对于同期后备种猪群体,核心群已体现出了一定的优势;体型外貌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在后期选育工作中仍需加强;留种率偏高,选择强度较低,在以后的育种工作中需继续探索选择强度与实际生产所能允许的留种率的最佳平衡点。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1 引言  9-18
  1.1 国内外遗传评估概况  9-15
    1.1.1 育种体系  9-11
    1.1.2 育种目标  11-12
    1.1.3 种猪性能测定  12-13
    1.1.4 种猪性能遗传评估  13-14
    1.1.5 联合育种  14-15
  1.2 大白猪的特点和优势  15-16
  1.3 猪肢蹄病  16
  1.4 主要研究目的及意义  16-18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18-20
  2.1 试验材料  18
  2.2 制定育种方案  18
  2.3 种猪的饲养管理  18-19
  2.4 测定指标及方法  19
  2.5 数据分析  19-20
3 结果与分析  20-38
  3.1 育种方案  20-28
    3.1.1 确定育种目标  20-21
    3.1.2 组建基础群体  21
    3.1.3 育种流程  21
    3.1.4 选配措施  21-22
    3.1.5 测定规模  22
    3.1.6 测定性状  22-23
    3.1.7 性状测定方法  23-25
    3.1.8 选种措施  25-27
    3.1.9 种猪登记制度  27-28
  3.2 选育结果  28-36
    3.2.1 基础群体繁殖性能  28-29
    3.2.2 生长速度及背膘厚  29-30
    3.2.3 遗传评估  30-34
    3.2.4 肢蹄及体尺测量结果  34-36
    3.2.5 留种率及选择强度  36
    3.2.6 选择指数  36
    3.2.7 群体近交系数  36
  3.3 育种资金收支情况  36-38
4 讨论  38-43
  4.1 育种体系问题  38-39
    4.1.1 中小型企业育种工作的开展  38
    4.1.2 加强商品猪的处理  38
    4.1.3 测定规模适度  38-39
    4.1.4 经济投入适宜  39
  4.2 选育结果  39-40
    4.2.1 影响生长速度与背膘厚改良的因素  39-40
    4.2.2 BLUP 法估计育种值  40
    4.2.3 适度近交  40
  4.3 试验中对于育种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40-43
    4.3.1 动物模型  40
    4.3.2 遗传评估方案  40-41
    4.3.3 联合育种体系  41
    4.3.4 先进的测定技术和设备  41
    4.3.5 分子育种  41-43
5 结论  43-44
6 存在及待解决的问题  44-45
参考文献  45-47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7-48
作者简介  48-49
致谢  49-50
附录  50-51

相似论文

  1. 杨柳田头菇生活史及分类地位研究,S646
  2. 德美×寒、陶赛特×寒F1代羔羊生长速度和产肉性能的研究,S826
  3. 苜蓿在我国江淮地区的生长特性及适应性研究,S541.9
  4. 优质立方六面体金刚体大单晶的生长及表征研究,TQ164
  5. 利用同源重组载体和体细胞克隆技术生产MSTN基因和GGTA1基因敲除猪,S828
  6. ADP溶液稳定性及晶体生长的实验研究,O795
  7. 一个大白猪群血液参数健康标准的制定及BCL10基因多态性与部分血液参数的关联分析,S828
  8. 杏鲍菇品种筛选与栽培技术研究,S646
  9. 基于基因聚合策略选育高产仔数大白猪新品系的研究,S828
  10. 300mm直拉硅单晶生长过程中微缺陷的数值分析,TN304.12
  11. 马氏珠母贝两个地理群杂交子代在不同养殖环境下的生长速度、贝壳强度及珍珠层颜色比较研究,S917.4
  12. 金针菇自交子代群体生物学性状的研究,S646.15
  13. 生长速度和合金元素对Al-Fe合金凝固过程的影响,TG146.21
  14. 匙吻鲟、杂交鲟、史氏鲟网箱养殖生长对比试验,S965
  15. 甲癣洗剂治疗全甲营养不良型甲真菌病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R275
  16. 改良三倍体鲫鱼的形成及其生物学特征研究,S917.4
  17. 金针菇遗传连锁图的构建及菌丝生长速度的QTL定位,S646.15
  18. 妊娠早中期大白猪与梅山猪子宫免疫特征研究,S828
  19. 载铜硅酸盐纳米微粒对不同品种断奶仔猪生长影响的研究,S828
  20. 二花脸猪生长激素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其与大白猪的比较研究,S828.1
  21. 川西平原油菜菌核病菌群体结构研究,S435.65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家畜 > > 品种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