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亚高寒草甸不同空间尺度种内性状变异与群落构建机制研究

作 者: 李远智
导 师: 王刚
学 校: 兰州大学
专 业: 生态学
关键词: 群落构建 性状 种内性状变异 生物多样性 生境过滤 极限相似性 亚高寒草甸
分类号: S8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形成及维持机制一直都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近年来,基于性状的研究方法被广泛用于群落构建机制的研究中,并且在许多生态系统中都证实了生境过滤极限相似性在群落构建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基于性状的群落构建机制研究中,物种大都以其性状平均值来描述,因而忽略了种内性状变异。为此,我们选择了三个重要植物性状-株高、叶片干物质含量和比叶面积,然后量化这三个性状的种内变异和种间变异的相对大小,以及它们对性状-梯度关系的贡献率,并用零模型来检验生境过滤和极限相似性在亚高寒草甸群落构建中的作用,最后寻求生物多样性沿连续坡向梯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这三个所选的性状的种内变异几乎等于种间变异的大小;种内性状变异是造成群落水平性状沿土壤水分梯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生境过滤和极限相似性对这三个性状都有作用,而且在考虑种内性状变异之后,显著提高了基于平均值为标准的生境过滤的检出,而降低基于范围为标准的生境过滤以及基于邻距变异系数为标准的极限相似性的检出;生物多样性沿坡向梯度的变化呈单峰型,造成这种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包括土壤含水量等资源的限制、种间竞争以及极限相似性的强度。为此我们得出中性机制并不足以解释亚高寒草甸的物种共存和群落构建的机制,而基于生态位过程的生境过滤和极限相似性在群落构建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种内性状变异在其中所起作用是依赖于所选择的性状和检验标准。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一章 前言  8-20
  1.1 群落构建机制  8-12
    1.1.1 生态位理论  8-9
    1.1.2 中性理论  9-10
    1.1.3 生态位理论与中性理论的争论与整合  10-12
  1.2 性状  12-14
    1.2.1 性状的定义  12-13
    1.2.2 性状的选择与测量  13
    1.2.3 基于性状的研究方法  13-14
  1.3 关于坡向梯度的群落生态学研究  14-17
    1.3.1 国外研究  14-16
    1.3.2 国内研究  16-17
  1.4 研究内容与总体框架  17-20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0-25
  2.1 实验地点  20
  2.2 样方设置与样方调查  20
  2.3 性状的选取与测量  20-21
  2.4 统计分析  21-25
    2.4.1 不同尺度的性状的方差分解  21
    2.4.2 量化种内性状变异对群落水平性状-梯度关系的贡献率  21
    2.4.3 基于零模型的生境过滤极限相似性的检验  21-23
    2.4.4 生物多样性沿坡向梯度变化趋势及其机制分析  23-25
第三章 实验结果  25-31
  3.1 种内性状与中间性状变异的相对大小  25
  3.2 群落平均性状沿土壤水分梯度的变化  25
  3.3 生境过滤和极限相似性的检验与种内性状变异对其的影响  25-26
  3.4 生物多样性沿坡向的变化规律以及与生境过滤和极限相似性强度的关系  26-31
第四章 讨论  31-35
  4.1 种内性状变异来源  31
  4.2 种内性状变异与物种周转对群落水平性状-梯度关系的贡献率  31-32
  4.3 亚高寒草甸的群落构建机制以及种内性状变异对其影响  32-33
  4.4 生物多样性沿坡向变化的机制  33-35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35-37
  5.1 主要结论  35
  5.2 不足与展望  35-37
参考文献  37-46
致谢  46

相似论文

  1. 不同类型稻田非作物生境的节肢动物多样性,S435.112
  2. 大豆农艺和品质性状遗传模型分析与QTL定位,S565.1
  3. 紫花苜蓿根系生长与地上部生长的相关性分析,S541.9
  4. 玉米秸秆发酵基质混合配比对盆栽牡丹理化性状的影响,S685.11
  5. 猪BMP7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状关联性分析,S828
  6. 猪BMP7基因外显子和内含子多态性检测及其与繁殖性状关系的研究,S828
  7. 玉米抗倒伏有关性状遗传的初步研究,S513
  8. 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不同壳色选育系的建立及其生长发育研究,S968.3
  9. 连作花生红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及微生物制剂对连作花生的影响,S565.2
  10. 模拟土壤环境对土壤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的影响,S154.3
  11. 浙江西苕溪流域城镇溪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研究,X826
  12. 土壤有机营养添加物对土壤微生态的修复效果与机制分析,S143
  13. 作物品种群体抗性性状基因座定位的新方法研究,S336
  14. 连作烟田烟草青枯病的生态控制技术及其微生态机制,S435.72
  15. 玉米四交群体株型及生育期相关性状的QTL分析,S513
  16. 氮肥施用时期对小麦产量形成及品质调控研究,S512.1
  17. 烤烟连作对土壤理化特性及烟叶品质的影响,S572
  18. 大豆(Glycine max L. Merr.)籽粒大小和形状的QTL定位和驯化研究,S565.1
  19. 象草自交后代无性系的饲用价值及生物质能特性初步评价,S543.9
  20. 不同管理模式稻田节肢动物多样性研究,S511
  21. 我国栽培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与青籽粒性状QTL的关联定位,S565.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普通畜牧学 > 草地学、草原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