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南方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过程研究

作 者: 徐义保
导 师: 查轩
学 校: 福建师范大学
专 业: 自然地理学
关键词: 红壤区 林下水土流失 治理模式 产流产沙 过程
分类号: S714.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8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南方红壤区是我国仅次于黄土高原的严重水土流失区,马尾松林我国南方最具代表性的森林类型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南方森林系统结构中面积最大的退化类型。人为营造纯林、清除林下灌草和枯枝落叶,导致许多林地缺失地被物,土壤裸露面积大,“远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的景象,林下水土流失流严重,治理难度大,严重影响着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以长汀河田为研究区,设置了3种不同处理坡面、5种不同治理模式样地和1个对照样地。3种不同处理样地分别为:马尾松林下侵蚀劣地原地表(R1)、去除表面粗化层处理(R2)、翻耕30cm处理(R3);5种典型治理模式为:乔灌草混交模式(M1)、全坡面播草模式(M2)、条沟草灌模式(M3)、封禁治理模式(M4)、低效林改造模式(M5);对照样地(CK1)为植被保存完好的风水林。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模拟降雨条件下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过程、不同处理对坡面土壤颗粒迁移的影响和不同治理模式减流减沙效益三个方面,分析了南方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演变规律,探讨了不同治理模式的治理效果,旨为南方红壤区马尾松林下土壤侵蚀的治理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目录


摘要  2-3
Abstract  3-4
中文文摘  4-8
目录  8-11
绪论  11-17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2
  2. 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12-17
    2.1 退化马尾松林群落结构的研究  12-13
    2.2 马尾松林地土壤退化研究  13-14
    2.3 马尾松林下土壤侵蚀过程研究  14-16
    2.4 小结  16-17
第一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17-29
  1.1 研究区概况  17-20
    1.1.1 地理位置  17
    1.1.2 地质、地貌  17-18
    1.1.3 气候  18
    1.1.4 水文  18-19
    1.1.5 土壤  19
    1.1.6 植被  19-20
    1.1.7 社会经济概况  20
  1.2 水土流失  20-21
    1.2.1 水土流失现状  20-21
    1.2.2 水土保持现状  21
  1.3 试验地概况  21-24
    1.3.1 不同处理措施下严重侵蚀劣地  22
    1.3.2 不同治理模式样地  22-24
    1.3.3 对照样地  24
  1.4 研究方法  24-28
    1.4.1 野外样地调查与样品采集  24-25
    1.4.2 室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  25-26
      1.4.2.1 实验设计  25
      1.4.2.2 雨强率定  25-26
      1.4.2.3 样品采集  26
    1.4.3 室内实验分析方法  26-28
      1.4.3.1 土壤物理性质测定  26-27
      1.4.3.2 数据处理方法  27-28
  1.5 技术路线图  28-29
第二章 研究样地基本性质分析  29-35
  2.1 样地植被群落分析  29-30
  2.2 林下土壤物理性质分析  30-35
    2.2.1 土壤水分特征  30-31
    2.2.2 土壤容重特征  31-32
    2.2.3 土壤抗冲性  32-34
    2.2.4 土壤崩解  34-35
第三章 模拟降雨条件下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过程分析  35-49
  3.1 马尾松林下裸地与风水林地产流产沙比较  35-37
    3.1.1 产流特征比较  35-36
    3.1.2 产沙特征比较  36-37
  3.2 表面不同处理对马尾松林下裸地产流产沙过程影响  37-44
    3.2.1 表面不同处理对产流过程的影响  37-40
      3.2.1.1 表面不同处理对初始产流时间的影响  37-38
      3.2.1.2 表面不同处理对产流量的影响  38-40
    3.2.2 表面不同处理对产沙过程的影响  40-44
      3.2.2.1 表面不同处理对累计产沙量的影响  40-41
      3.2.2.2 不同处理坡面峰值前后侵蚀产沙量变化特征  41-44
  3.3 连续降雨条件下不同处理坡面产流产沙量变化特征分析  44-49
    3.3.1 连续降雨下不同处理坡面产流量变化特征分析  44-46
    3.3.2 连续降雨对产沙量的影响  46-49
第四章 不同处理对坡面土壤颗粒迁移的影响  49-55
  4.1 侵蚀泥沙颗粒组成的变化特征  49-52
    4.1.1 不同处理坡面侵蚀泥沙颗粒总体变化特征  49-50
    4.1.2 不同处理坡面侵蚀泥沙颗粒随产流历时的变化  50-52
  4.2 连续降雨对侵蚀泥沙颗粒组成的影响  52-55
第五章 不同治理模式减流减沙效益分析  55-61
  5.1 不同治理模式减流效益分析  55-57
    5.1.1 不同模式对产流时间的影响  55-56
    5.1.2 不同模式对产流过程的影响  56-57
  5.2 不同治理模式减沙效益分析  57-61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65
  6.1 结论  61-63
  6.2 研究展望  63-65
参考文献  65-71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71-73
致谢  73-75
个人简历  75-76

相似论文

  1. 基础教育改革中过程性评价平台的构建与完善,G521
  2.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评价方法的实施研究,G633.67
  3. 基于逼真度的仿真系统评估研究,TP391.9
  4. 硝酸钠制配过程中pH值的预测控制及仿真研究,TP273
  5. 过程支持向量机及其在卫星热平衡温度预测中的应用研究,TP183
  6. 基于过程的协作学习环境设计研究,G434
  7. 高等设计艺术专业教学中设计思维培养的有效途径,J50-4
  8. 基于嵌入式的面向造纸企业的一种QCS研究与设计,TP368.1
  9. 烤烟打叶复烤片烟结构稳定性评价,TS443
  10. 侵蚀红壤小流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肥力质量评价,S158
  11. 面向业务过程的服务动态组合方法研究,TP393.09
  12. 转基因Roundup Ready大豆外源CP4-EPSPS蛋白及内外源基因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降解变化规律,S565.1
  13. 天津中新药业藿香正气颗粒上市营销策划研究,F426.72
  14. 基于风险的雷达软件系统测试策略研究,TP311.53
  15. 农民工随迁子女“一视同仁”教育政策执行研究,G521
  16. 中国电信GZ分公司ZY中心绩效管理改进方案研究,F626
  17. 时枝诚记语法研究,H04
  18. 2150连铸机结晶器液压伺服振动系统研究,TF341.6
  19. 深基坑施工过程对临近地铁区间作用研究,TU753
  20. CMLIP项目沥青路面施工质量与风险控制研究,U415.1
  21. FRP箱形梁与混凝土板组合梁受力性能分析,U44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林业基础科学 > 森林土壤学 > 森林水土保持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