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孔隙介质动电耦合系数及渗透率的实验研究

作 者: 尹诚刚
导 师: 胡恒山
学 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 业: 固体力学
关键词: 孔隙介质 双电层 流动电势 电渗 动电耦合系数 渗透率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从动电效应角度认识地震电磁现象、利用井中震电耦合效应进行地球物理勘探,是当前地球物理研究的前沿课题,而动电耦合系数是衡量岩石中力-电耦合的关键参数。渗透率是岩石的另一个重要参数,它反映石油、天然气等的在储层中的渗流能力,是衡量储层特性的重要指标。本文采用实验方法,测量这两个参数,并分析它们的联系。岩石的动电效应源于流-固表面附近的双电层。孔隙流体中的负离子被化学吸附到孔道表面,使得孔道内正离子占据优势。当双电层形成后,流体的流动和电流的流动会相互耦合,形成动电效应。动电信号十分微弱,为论证实验所测量的信号是由动电效应引起的,需要区别背景噪声和动电信号。本文以孔隙度为零因而不产生动电效应的石墨替代岩样,测量了实验的背景噪声,发现了背景噪声远小于孔隙岩样的动电信号。岩石动电耦合系数和渗透率的确定,需要测定电渗压力系数、岩石电导率和流动电势系数。这三个参数分别由电渗实验、电导率实验和流动电势实验测得。本文在介绍前人的测量方案之后,提出了改进测量方案和操作步骤。在电渗实验中,通过改变锁相放大器参考端信号的输入波形、使用串联的四级低通滤波器、开启同步滤波等,将整个系统的工作频率降低至毫赫兹级别,从而测到了200mD以下渗透率的电渗信号。通过摄影法记录电渗压力信号,使得原本无法读取的信号现在可以识别,进一步提高了电渗实验的测量能力。在电导率实验中,通过合理的接线方法,消除了同电路内多台锁相放大器之间的干扰,使得可以用两台锁相放大器测量岩石的阻抗。通过实验测量,获得了三个岩样的动电耦合系数和渗透率,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此外,针对流动电势实验中岩石的等效电路问题,提出了电流源模型,并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进行了验证。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1章 绪论  9-12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9
  1.2 地层动电效应和动电测井的发展  9-10
  1.3 动电渗透率的发展  10-11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11-12
第2章 孔隙介质双电层及动电效应  12-20
  2.1 双电层  12-13
    2.1.1 微观机理  12
    2.1.2 Stern 的双电层模型  12-13
  2.2 动电效应  13-19
    2.2.1 电渗  13-15
    2.2.2 流动电势  15-16
    2.2.3 流动电势的岩石电路模型  16-18
    2.2.4 动电耦合系数渗透率  18-19
  2.4 本章小结  19-20
第3章 岩样动电实验  20-36
  3.1 样品及预处理  20-21
    3.1.1 样品  20
    3.1.2 岩样的预处理  20
    3.1.3 盐水的制备  20-21
  3.2 实验设备  21-22
  3.3 电渗  22-28
    3.3.1 前人所做的工作  22-24
    3.3.2 电渗实验的改进  24-27
    3.3.3 电渗实验的操作步骤  27-28
  3.4 电导率  28-32
    3.4.1 前人所做的工作  28-29
    3.4.2 电导率实验的改进  29-32
    3.4.3 电导率实验的操作步骤  32
  3.5 流动电势  32-34
    3.5.1 前人所做的工作  32-33
    3.5.2 流动电势实验的改进  33-34
    3.5.3 流动电势实验的操作步骤  34
  3.6 致密样品的对比实验  34-35
    3.6.1 致密样品的作用  34
    3.6.2 样品的选择  34-35
  3.7 本章小结  35-36
第4章 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36-55
  4.1 电渗实验  36-48
    4.1.1 降低频率的措施的效果  36-39
    4.1.2 压力差数据的处理方法  39-44
    4.1.3 电渗压力系数的分析  44-48
  4.2 电导率实验  48-50
    4.2.1 多锁相放大器干扰问题  48-49
    4.2.2 计算岩石的电导率  49-50
  4.3 流动电势实验  50-53
    4.3.1 电流源模型  50-51
    4.3.2 锁相放大器的内阻  51
    4.3.3 计算流动电势系数  51-53
  4.4 石墨样品的测量分析  53
  4.5 动电耦合系数和渗透率  53-54
  4.6 本章小结  54-55
结论  55-56
参考文献  56-5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59-61
致谢  61

相似论文

  1. 多孔介质相对渗透率的耦合模型,O357.3
  2. 针刺土工织物垂直渗透率理论研究,TS176.5
  3.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制备、成型及初步应用,TQ424.1
  4. 松质骨微结构的图像分析与特性研究,R318.08
  5. 裂隙—孔隙介质细观渗流机理研究,P618.13
  6. 电解氧化法对纳滤膜处理模拟染料废水的影响,X703
  7. 循环载荷和卸围压下突出煤的力学与渗流特性研究,TD713
  8. 玄武岩增强体的渗透性及其复合材料性能与VARTM成型工艺监测技术研究,TB33
  9. 改性TiO_2微球—高分子杂化膜及其质子传导和阻醇性能研究,TM911.4
  10. 腰腿痛Ⅱ号电渗液离子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观察,R274.9
  11. 从文化视角对国际租赁的研究,F832.49
  12. 裂隙介质AVO敏感性分析,P618.13
  13. 考虑温度作用下煤层气—水两相流运移规律的研究,P618.13
  14. 水及化学溶液对岩石力学性质影响的试验研究,TU452
  15. 孔隙介质条件下PP波与PS波AVO敏感性分析,P618.13
  16. 基于LBM的两相流数值模拟及其并行算法的实现,O359
  17. 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数值模拟,TD712
  18. 岩石破坏渗流机理的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TD313
  19. RTM工艺渗透率的研究,TB332
  20. 渤中25-1油田保护油层钻井液技术研究,TE254
  21. 变压器油流带电现象及其静电可靠性的研究,TM401.1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