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LBM的两相流数值模拟及其并行算法的实现

作 者: 魏艳
导 师: 张新明
学 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 业: 应用数学
关键词: 格子玻尔兹曼方法 并行算法 消息传递接口 两相流 孔隙介质
分类号: O35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4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孔隙介质两相流流动在科学和工程的许多领域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随着环境岩土工程的发展,两相渗流在地下水污染预测、去除环境污染、地下工程等实践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这些工程实践也对二相流体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孔隙介质中两相流体流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近二十年来,格子Boltzmann方法(Lattice Boltzmann Method,LBM)作为一种流体系统建模和模拟的新方法,在其理论及应用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迅速发展。该方法是介于流体的微观分子动力学模型和宏观连续模型之间的介观模型,兼具二者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孔隙介质等传统模拟方法难以胜任的领域。然而,随着研究对象的规模日益庞大,网格数目不断上升,计算量也随之递增。因此,需要通过功能更强大的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技术来加快求解的速度以解决此类问题,并行计算机及并行计算技术应运而生,提供了一种实现高速计算的方法。此刻,格子Boltzmann方法在并行性和可扩展性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本文在RedHat Linux环境下提出了基于Fortran和消息传递接口(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MPI)的LBM一般并行实现方法,并将其应用到二维Poseuille流的模拟中,以验证该算法的正确性和高效性。然后通过引入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及流-固作用力,设计了两相流的并行算法,并应用该算法模拟不同理想状态下的流体流动,包括相分离模拟和接触角模拟,将模拟结果与已知的理论结果作对比,从而验证该两相流并行算法的正确性及用之模拟孔隙介质中两相流流动的可行性。最后根据此并行算法模拟孔隙介质中的两相流流体流动,研究了孔隙介质中润湿相入侵非润湿相的流动特性以及固体润湿性对于流体流动的影响,再现了孔隙介质中流体流动的狭长薄膜形成、狭窄孔道流体卡断及非润湿性相聚集等现象。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1章 绪论  8-14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8-9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9-12
    1.2.1 格子Boltzmann 方法  9-10
    1.2.2 多相流动的格子Boltzmann 方法  10-11
    1.2.3 孔隙介质流动的格子Boltzmann 方法  11-12
    1.2.4 格子Boltzmann 方法的并行算法设计  12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12-14
第2章 格子Boltzmann 方法简介  14-25
  2.1 引言  14
  2.2 格子Boltzmann 方法的发展  14-20
    2.2.1 格子气自动机(LGA)  14-15
    2.2.2 格子Boltzmann 方法  15-20
  2.3 格子Boltzmann 方法中的边界处理方法  20-24
    2.3.1 周期边界  21-22
    2.3.2 反弹边界  22
    2.3.3 速度边界  22-23
    2.3.4 压力边界  23-24
  2.4 本章小结  24-25
第3章 格子Boltzmann 方法的并行算法设计  25-39
  3.1 引言  25
  3.2 并行计算基础  25-28
    3.2.1 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  25-26
    3.2.2 并行算法设计过程  26-27
    3.2.3 并行算法性能评测  27-28
  3.3 MPI 并行程序设计  28-31
    3.3.1 MPI 简介  28
    3.3.2 MPI 程序的基本结构  28-30
    3.3.3 MPI 六个基本函数的调用  30-31
  3.4 格子Boltzmann 方法并行算法设计  31-36
  3.5 格子Boltzmann 方法并行算法的验证  36-37
  3.6 格子Boltzmann 方法并行算法的性能分析  37-38
  3.7 本章小结  38-39
第4章 孔隙介质中两相流流动数值模拟的并行算法实现  39-47
  4.1 引言  39
  4.2 两相流的格子Boltzmann 方法  39-40
  4.3 不同理想状态下的两相流并行数值模拟  40-45
    4.3.1 相分离模拟  40-42
    4.3.2 接触角模拟  42-45
  4.4 孔隙介质中汽液两相流的数值模拟  45-46
  4.5 本章小结  46-47
结论  47-48
参考文献  48-53
致谢  53

相似论文

  1. 比例式气液两相高温燃料流量调节阀的研究,V233.2
  2. 喷动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研究,TK173
  3. 频繁图结构并行挖掘算法的研究与实现,TP311.13
  4. 基于并行算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设计与应用,TP18
  5.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两相流动特性描述,TP391.41
  6. 裂隙—孔隙介质细观渗流机理研究,P618.13
  7. 气液两相流中气泡特征参数三维测量方法研究,O359.1
  8. 应用截面检测技术和V型内锥式流量计的两相流测量,O359
  9. 微通道内微细颗粒对气液传质的影响研究,TK124
  10. 面向星载计算机的容错并行算法研究与实现,TP302.8
  11. 孔隙介质条件下PP波与PS波AVO敏感性分析,P618.13
  12. 液固两相流固相浓度及沉降速度的测量研究,TQ021.1
  13. 循环流化床内结构布置对气固流动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TK221
  14. 管径及侧向载荷对管内沸腾两相流流动和传热影响,TK124
  15. 机械泵驱动两相热控系统动态仿真,V444.36
  16. 电大导体目标宽带RCS快速计算的关键技术研究,TN011
  17. 液柱冲击塔内的流场特性研究,X701.3
  18. 图像匹配的并行算法研究,TP301.6
  19. 理想孔隙介质超声蠕动以及超声波在其中的传播,P631.814
  20. 流体饱和多孔隙介质波动方程反演的共轭梯度方法,P631.4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力学 > 流体力学 > 多相流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