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优良黄酒酵母菌株的筛选、鉴定和发酵特性研究

作 者: 杨鲁君
导 师: 蒋予箭; 李余动
学 校: 浙江工商大学
专 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
关键词: 黄酒酵母 脉冲场凝胶电泳 胁迫耐受性 单倍体
分类号: TS26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0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黄酒是我国的传统酿造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丰富的营养物质及较高的保健功效。它是以谷物为主要原料,利用酒药、麦曲或米曲中所含有的多种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发酵而成的酿造酒。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作为关键微生物对酒精发酵起主导作用。在黄酒生产中,酵母细胞受到各种环境因子的胁迫,如温度、渗透压、pH、乙醇浓度等,当胁迫条件超过细胞的生理极限时,就会抑制细胞生长及酒精发酵效率。因此,选育具备优良抗逆性能的黄酒酵母菌株对黄酒发酵工业至关重要。本研究从黄酒厂提供的麦曲、发酵醪和酒药中分离黄酒相关酵母,得到52株菌株;并利用耐乙醇和耐渗透压实验,初筛选到11株优良菌株;然后,根据黄酒发酵过程中的特点进行第二轮的筛选,采用高糖、高酸环境筛选出4株优良的菌株。接着,通过形态学和生理生化试验,初步表明筛选到的4株菌株属于酿酒酵母;通过ITS序列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4株菌株的确属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4株黄酒酵母菌株的发酵试验结果显示,从发酵醪中分离到的菌株F-18和F-19的发酵能力比从酒药中分离到得菌株J-16和J-26的发酵能力强,同时黄酒的品质、色泽等方面也比J-16和J-26突出;比较工厂菌株的发酵结果,F-18菌株在产酒精量上和工厂菌株相差不多,产酒率则高于工厂菌株,而且总酸、氨态氮和非糖固形物也高于工厂菌株,这增加了黄酒的色泽和口感;此外,本实验也获得了低产酒精的酿酒酵母菌株J-16和J-26,为低度黄酒的生产提供了基础。通过F-18菌株的单倍体分离筛选,获得了两株抗性优良的单倍体菌株D-2和D-3。发酵试验结果显示,在相同的发酵条件下,D-2和D-3对糖的利用能力强,产酒精少,产酸较高,高级醇产量高等发酵特点。单倍体菌株为黄酒酵母的遗传育种奠定了基础。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2
第1章 引言  12-23
  1.1 黄酒概况  12-14
    1.1.1 黄酒生产的特点  12-13
    1.1.2 主要技术成就  13-14
  1.2 黄酒酵母研究进展  14-15
  1.3 酵母菌的分类鉴定方法  15-22
    1.3.1 经典分类学方法  15-16
    1.3.2 化学分类学方法  16-17
      1.3.2.1 细胞壁成分的分析  16
      1.3.2.2 同工酶的分析  16-17
      1.3.2.3 辅酶Q的分析  17
    1.3.3 分子分类学方法  17-22
      1.3.3.1 GC比的测定  17-18
      1.3.3.2 26S rDNA D1/D2区域  18
      1.3.3.3 18s rDNA区域  18-19
      1.3.3.4 ITS区间  19
      1.3.3.5 脉冲电泳核型分析  19-20
      1.3.3.6 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分析  20-21
      1.3.3.7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  21-22
  1.4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22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2-23
第2章 黄酒酵母优良抗逆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23-46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23-25
    2.1.1 实验材料  23-24
    2.1.2 主要试剂  24-25
    2.1.3 主要仪器  25
  2.2 试验方法  25-31
    2.2.1 酵母的分离筛选  25-26
      2.2.1.1 样品的处理  25-26
      2.2.1.2 酵母的分离  26
      2.2.1.3 抗逆酵母菌株的筛选  26
    2.2.2 酵母菌的复筛选  26-27
      2.2.2.1 高糖耐受性  26
      2.2.2.2 乳酸耐受性  26-27
      2.2.2.3 生长曲线的绘制  27
    2.2.3 酵母菌的常规鉴定  27-29
      2.2.3.1 酵母菌的形态学观察  27
      2.2.3.2 糖发酵试验  27
      2.2.3.3 碳源同化试验  27-28
      2.2.3.4 氮源同化试验  28
      2.2.3.5 产类淀粉化合物试验  28
      2.2.3.6 产脂试验  28
      2.2.3.7 无维生素生长试验  28-29
    2.2.4 PCR分子鉴定  29-30
      2.2.4.1 酵母基因组的提取  29-30
      2.2.4.2 PCR扩增  30
      2.2.4.3 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30
    2.2.5 脉冲场凝胶电泳  30-31
      2.2.5.1 酵母基因组DNA样品制备  30-31
      2.2.5.2 脉冲场凝胶电泳  31
  2.3 结果与分析  31-45
    2.3.1 分离筛选结果  31-32
    2.3.2 复筛结果  32-38
      2.3.2.1 高糖耐受结果  33-34
      2.3.2.2 乳酸耐受结果  34-35
      2.3.2.3 生长曲线绘制结果  35-38
    2.3.3 常规鉴定结果  38-41
      2.3.3.1 形态学观察结果  38-39
      2.3.3.2 生理生化实验结果  39-41
    2.3.4 PCR鉴定结果  41-44
      2.3.4.1 扩增结果  41-42
      2.3.4.2 Blast搜索结果及进化树的构建  42-44
    2.3.5 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  44-45
  2.4 本章小结  45-46
第3章 黄酒发酵试验  46-53
  3.1 实验试剂和仪器  46-48
    3.1.1 实验材料  46
    3.1.2 主要试剂  46-47
    3.1.3 主要仪器  47-48
  3.2 试验方法  48-49
    3.2.1 黄酒发酵过程  48
    3.2.2 理化指标的测定  48
    3.2.3 高级醇含量的检测方法  48-49
    3.2.4 数据处理  49
  3.3 结果与分析  49-52
  3.4 本章小结  52-53
第4章 优良抗逆菌株单倍体的分离筛选及发酵特性的研究  53-65
  4.1 实验试剂和仪器  53-55
    4.1.1 实验材料  53
    4.1.2 主要试剂  53-54
    4.1.3 主要仪器  54-55
  4.2 试验方法  55-58
    4.2.1 黄酒酵母单倍体的分离和鉴定  55-56
      4.2.1.1 酵母的活化  55
      4.2.1.2 诱导孢子的形成  55
      4.2.1.3 单倍体的分离和获得  55-56
      4.2.1.4 单倍体的鉴定  56
    4.2.2 黄酒酵母单倍体抗性筛选  56-57
      4.2.2.1 乙醇耐受性  56
      4.2.2.2 渗透压耐受性  56
      4.2.2.3 高糖耐受性  56
      4.2.2.4 乳酸耐受性  56-57
    4.2.3 黄酒酵母单倍体的黄酒发酵试验  57
      4.2.3.1 黄酒发酵过程  57
      4.2.3.2 理化指标的测定  57
      4.2.3.3 高级醇含量的检测方法  57
    4.2.4 数据处理  57-58
  4.3 结果与分析  58-64
    4.3.1 黄酒酵母单倍体的分离与鉴定结果  58
    4.3.2 黄酒酵母单倍体的抗性筛选结果  58-61
      4.3.2.1 乙醇和渗透压耐受结果  58-59
      4.3.2.2 高糖耐受结果  59-60
      4.3.2.3 乳酸耐受结果  60-61
    4.3.3 发酵试验结果  61-64
  4.4 本章小结  64-65
第5章 结论与存在的问题  65-67
  5.1 结论  65
  5.2 存在的问题  65-67
参考文献  67-73
附录  73-74
  附件1 脉冲细胞破壁添加关系对照表  73-74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74-75
致谢  75-76

相似论文

  1. 鸡奇异变形杆菌和沙门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检测及扩散机制,S858.31
  2. 青岛野生种群不同倍性龙须菜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以及与性别相关SCAR标记的开发与验证,S917.3
  3. 30株野生Bt菌株的大质粒谱分析及晶体蛋白毒杀美洲钩虫(Necator americanus)的活性鉴定,Q93
  4.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调节小鼠MHC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实验研究,R55
  5. 多重置换扩增联合单倍体分析对DMD行植入前诊断的可行性研究,R440
  6. 皮肌炎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多态性位点研究,R593.26
  7.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及同源性研究,R446.5
  8. 斑马鱼雌核发育诱导及早期胚胎发育研究,S917.4
  9. 大麦坚黑粉菌遗传转化体系优化及其侵染机制初探,S435.123
  10. 志贺菌的多重PCR检测和分子分型研究,R450
  11. 脉冲场凝胶电泳在铜绿假单胞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R378
  12. 牛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及耐药机制研究,S852.61
  13. 耐高温酵母选育及突变株超高浓度乙醇发酵研究,TQ223.122
  14. 动物源沙门氏菌耐药性及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流行病学研究,S855.1
  15. 利用分子标记和单倍体技术进行西葫芦抗ZYMV的种质创新研究,S642.6
  16. 黄瓜离体雌核发育诱导单倍体及其DH群体SSR标记图谱构建,S642.2
  17.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关联性研究,R735.1
  18. 玉米花粉诱导小黑麦单倍体技术建立及单倍体诱导率遗传规律分析,S512.4
  19. 玉米活体诱导单倍体受精情况和发育过程研究,S513
  20. 玉米单倍体高频诱导系的筛选与加倍技术的研究,S513
  21. 甘蓝型油菜硼高效遗传连锁图的构建及相关QTL定位,S565.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食品工业 > 酿造工业 > 酿酒工业 > 酿酒微生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