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临汾市耕地资源轨迹变化研究

作 者: 文冬
导 师: 薛龙义
学 校: 山西师范大学
专 业: 自然地理学
关键词: 耕地资源 轨迹分析 数据变化 原因分析 SPSS综合分析
分类号: F323.2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4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土地承载着人类的生产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作为土地重要利用方式的耕地更是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耕地是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保护耕地资源就是保护粮食安全,就是保护人类最基本的物质需求。面对着粮食这个人类生存的基础,耕地资源尤为显得重要,研究这个具有很重要社会政治意义的自然资源就很有必要了。临汾市是山西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能源和金属矿产资源生产基地,这些农业、工业生产活动都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从建国到现今,在工业建设和农业生产过程影响下,临汾市耕地资源经历着剧烈的变动。起初,临汾市耕地面积波动较小,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临汾市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耕地资源日益受到来自人口、工业和城市建设的挑战;同时水土流失、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自然灾害、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的占用等也严重制约着临汾市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临汾市1949年时耕地面积为485.124千公顷,到1996年时减少到了405.537千公顷;在经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农田大力整顿之后,耕地面积在1997年时达到了523.703千公顷的高峰,随后逐年减少,到2005年时,耕地面积为458.00千公顷。本文在认识到临汾市耕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严峻性的基础上,客观的分析了临汾市耕地资源的数量,耕地资源的年变化趋势、空间变化趋势和利用程度,耕地资源与其他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指标的相关关系等,得出:建国以来,临汾市耕地面积线性趋势是逐年下降;与其他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指标均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平原地区比山地地区耕地面积减少的快;耕地资源的利用程度逐年提升。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临汾市耕地资源变化的原因,得出临汾市耕地面积的变化是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政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社会经济和政策因素尤为重要;还对临汾市社会经济综合指标和耕地资源进行定量的分析,得出临汾市耕地面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三段式的变化过程,即F综合指标值X每增加一个单位,1949—1957年耕地面积增加78.913千公顷,1958—1996年耕地面积减少19.717千公顷,1997—2005年耕地面积减少26.068千公顷,显示出随着时间的推进,耕地面积有加快减少的趋势。最后在理论指导和客观分析基础之上,结合临汾市的实际,提出保护耕地的建议,即对建设占用耕地资源严加管控,科学布局市场化过程中的建设用地,因地制宜开展实施土地整理、开发和复垦,实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制定合理的市、县、乡土地开发利用规划,完善土地法制建设等。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0
1 绪论  10-16
  1.1 选题依据  10-11
  1.2 研究现状  11-12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过程  12-16
2 临汾市区域环境特征  16-20
  2.1 临汾市自然环境概况  16-17
  2.2 临汾市社会经济概况  17-20
3 临汾市耕地资源变化轨迹分析  20-38
  3.1 临汾市土地开发和利用  20
  3.2 临汾市耕地资源变化轨迹  20-24
  3.3 临汾市其他因子变化轨迹  24-33
  3.4 耕地资源和其他因子之间的关系  33-38
4 临汾市耕地资源变化动态数据分析  38-46
  4.1 临汾市耕地资源年变化动态数据分析  38-40
  4.2 临汾市耕地资源空间变化动态数据分析  40-44
  4.3 临汾市耕地资源利用程度动态数据分析  44-46
5 临汾市耕地面积变化原因分析  46-58
  5.1 自然环境因素对耕地资源的影响  46-48
  5.2 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资源的影响  48-58
6 临汾市耕地资源与社会经济指标综合分析  58-70
  6.1 模型的建立和方法的运用  58
  6.2 临汾市社会经济指标主成分分析  58-65
  6.3 临汾市耕地面积和 F 综合值聚类分析  65-66
  6.4 耕地面积和 F 综合指标值线性回归统计分析  66-70
7 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分析  70-72
  7.1 保护耕地,实施耕地可持续发展战略  70
  7.2 对建设占用耕地资源严加管控  70
  7.3 因地制宜开展实施土地整理、开发和复垦,以及耕地占补政策  70
  7.4 制定合理的市、县、乡土地开发利用规划,完善土地法制建设  70-72
8 总结  72-74
  8.1 结论  72-73
  8.2 研究过程中的不足  73-74
致谢  74-76
参考文献  76-80
附录  80-90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90

相似论文

  1. 番禺区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现状及其优化策略,G633.3
  2. 对转型期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学分析,C912.6
  3. 粮食危机背景下的耕地流失现象研究,F323.211
  4. 我国民事执行状况实证分析,D925.1
  5. 论劳动教养制度的完善,D926.8
  6. 健全和完善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路径探析,F124.7
  7. 论当前基层信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632.8
  8. 我国高校学术道德建设的实证研究,G644
  9. 中国水电八局人才流失的应对与防控体系构建研究,F426.91;F426.61
  10.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G647
  11. D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案例研究,F830.42
  12. “瓮安事件”涉案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调查,C913.5
  13. “以事立案”的实证研究,D925.2
  14. 扣件式钢管高支模体系的防坍塌研究,TU755.2
  15. 当代大学生诚信素质培养研究,G641
  16. 基于机器视觉的客流量统计技术研究,TP391.41
  17.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桃江县耕地保护研究,F301.21
  18. 地面自主机器人的测试支撑架构与基于轨迹分析的导航性能评估方法,TP242
  19. 新形势下江西省大学生就业难及其对策分析,G647.38
  20. 6σ质量管理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应用研究,U416.216
  21. 交通监控系统中目标跟踪与行为识别研究,TP277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 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 > 农业资源类型及评价 > 土地、耕地资源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