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文物建筑保护的可拓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作 者: 程霏
导 师: 邹广天
学 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 业: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关键词: 文物建筑 保护 体验 可拓设计
分类号: TU-8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671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文物建筑是特殊的文物类型和建筑类型,对其进行保护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现在,文物建筑保护实践工作正在迅速发展,而理论研究成果较少。在文物建筑保护的理论研究中,大多是理念层面和技术层面的研究,需要新的理论以及基于此理论的保护方法,对文物建筑保护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以体验理论和可拓学为基础,在对文物建筑的体验机制研究的基础上,从突出体验个性、建构系统形态和表达本质意蕴三个方面对各种体验类型文物建筑保护的可拓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论述,提出了文物建筑保护的可拓设计理论与方法。论文首先介绍该课题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文物建筑保护、体验和可拓设计的主要概念及相关理论,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介绍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提出论文研究框架。论文对文物建筑的体验机制及保护设计对策进行阐释,研究了娱乐、审美、教育、超脱和综合五种体验类型文物建筑的体验机制,分析了不同体验类型文物建筑的体验内容、体验方式和体验者特点;文物建筑的保护设计对策包括突出体验个性、建构系统形态和表达本质意蕴三个方面,通过这样的保护设计,体验者能更好地体验文物建筑,实现文物建筑的价值。论文研究了文物建筑保护的可拓设计基本理论,对文物建筑保护的可拓设计的相关概念进行分析,研究了文物建筑保护设计的基元分析、矛盾问题的归类以及矛盾问题模型的建立;并且对文物建筑保护设计中的可拓分析原理、共轭分析理论、可拓变换原则、动态转化原理以及文物建筑保护的可拓设计中的创新思维模式进行研究。可以看出在文物建筑保护设计中运用可拓理论和方法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初步建构了文物建筑保护的可拓设计基本理论。论文分别研究了娱乐、审美、教育、超脱和综合这五种体验类型文物建筑保护的可拓设计,并总结出具体的可拓流程模型。一是突出体验个性的可拓设计,包括确定恰当体验主题的发散树,设置适宜功能的可拓变换;二是建构系统形态的可拓设计,包括保护本体形态的蕴含系、设计附加设施形态的分合链和保护环境场景的相关网三方面;三是表达本质意蕴的可拓设计,包括表达本体意义的虚实共轭对、补充相关内容信息的分合链、表达环境意义的分合链以及设计体验方式的软硬共轭对四个方面。论文还将可拓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运用于本人参与的贵州省镇远县青龙洞的保护规划和黑龙江省哈尔滨关道衙门旧址周边环境的整治规划中,使得青龙洞保护规划和关道衙门旧址周边环境的整治规划更为合理、科学,突出了它们不同的体验特色。可见这一理论与方法的实践操作性很强,是文物建筑保护的可拓设计的初步探索。通过对文物建筑保护的可拓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可知,运用体验理论和可拓学可以完善文物建筑保护设计,使体验者更好地体验文物建筑,文物建筑的价值可以更好地发挥。对文物建筑保护设计具有本体论和方法论意义层面上的启示和参考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21
第1章 绪论  21-43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1-23
    1.1.1 研究目的  22
    1.1.2 研究意义  22-23
  1.2 主要概念及相关理论概述  23-36
    1.2.1 文物建筑概念  23-24
    1.2.2 文物建筑体验  24-29
    1.2.3 文物建筑保护  29-33
    1.2.4 可拓设计理论  33-36
  1.3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36-39
    1.3.1 文物建筑保护研究  36-37
    1.3.2 体验理论与可拓学研究  37-39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39-40
    1.4.1 课题来源  39
    1.4.2 研究内容  39-40
    1.4.3 研究方法  40
  1.5 论文研究框架  40-43
第2章 文物建筑的体验机制及保护设计对策  43-65
  2.1 文物建筑的体验机制  43-55
    2.1.1 娱乐型以感知促体验  44-46
    2.1.2 审美型以体味促体验  46-48
    2.1.3 教育型以认知促体验  48-51
    2.1.4 超脱型以移情促体验  51-53
    2.1.5 综合型复合多重体验  53-55
  2.2 文物建筑的保护设计对策  55-63
    2.2.1 突出体验个性  56-59
    2.2.2 建构系统形态  59-61
    2.2.3 表达本质意蕴  61-63
  2.3 本章小结  63-65
第3章 文物建筑保护的可拓设计基本理论  65-83
  3.1 文物建筑保护的可拓设计的相关概念  65-69
    3.1.1 文物建筑保护设计的基元分析  66-68
    3.1.2 文物建筑保护设计的矛盾问题归类  68
    3.1.3 建立文物建筑保护设计的矛盾问题模型  68-69
  3.2 可拓分析原理与文物建筑保护设计  69-71
    3.2.1 发散分析原理与文物建筑保护设计  69
    3.2.2 相关分析原理与文物建筑保护设计  69-70
    3.2.3 蕴含分析原理与文物建筑保护设计  70-71
    3.2.4 可扩分析原理与文物建筑保护设计  71
  3.3 共轭分析理论与文物建筑保护设计  71-73
    3.3.1 物质性分析原理与文物建筑保护设计  72
    3.3.2 系统性分析原理与文物建筑保护设计  72-73
    3.3.3 动态性分析原理与文物建筑保护设计  73
    3.3.4 对立性分析原理与文物建筑保护设计  73
  3.4 可拓变换原则与文物建筑保护设计  73-75
    3.4.1 置换变换原则与文物建筑保护设计  74
    3.4.2 增删变换原则与文物建筑保护设计  74
    3.4.3 扩缩变换原则与文物建筑保护设计  74-75
  3.5 动态转化原理与文物建筑保护设计  75-77
    3.5.1 物元可拓集合的概念与文物建筑保护设计  75-76
    3.5.2 动态转化原理与文物建筑保护设计  76-77
  3.6 可拓学中的创新思维模式与文物建筑保护设计  77-81
    3.6.1 菱形思维模式与文物建筑保护设计  77-78
    3.6.2 逆向思维模式与文物建筑保护设计  78-79
    3.6.3 共轭思维模式与文物建筑保护设计  79-80
    3.6.4 传导思维模式与文物建筑保护设计  80-81
  3.7 本章小结  81-83
第4章 娱乐型文物建筑保护的可拓设计  83-104
  4.1 强调娱乐个性的可拓设计  84-89
    4.1.1 确定愉悦性娱乐体验主题的发散树  84-87
    4.1.2 设置适宜娱乐体验功能的可拓变换  87-89
  4.2 强化娱乐形态的可拓设计  89-95
    4.2.1 保护娱乐本体形态的蕴含系  90-92
    4.2.2 配置适当娱乐设施的分合链  92-93
    4.2.3 保护娱乐环境场景的相关网  93-95
  4.3 烘托娱乐氛围的可拓设计  95-103
    4.3.1 表现建筑本体娱乐气氛的虚实共轭对  96-98
    4.3.2 表达多种展示活动娱乐情调的分合链  98-100
    4.3.3 渲染环境中娱乐性文化氛围的分合链  100-101
    4.3.4 设计妙趣横生体验方式的软硬共轭对  101-103
  4.4 本章小结  103-104
第5章 审美型文物建筑保护的可拓设计  104-140
  5.1 显示审美个性的可拓设计  105-111
    5.1.1 确定欣赏性审美体验主题的发散树  105-109
    5.1.2 设置适宜审美体验功能的可拓变换  109-111
  5.2 完善审美形态的可拓设计  111-127
    5.2.1 保护审美本体形态的蕴含系  112-117
    5.2.2 设计附加夜景灯光的分合链  117-121
    5.2.3 保护审美环境场景的相关网  121-127
  5.3 展示审美韵味的可拓设计  127-138
    5.3.1 展示建筑本体艺术特质的虚实共轭对  128-132
    5.3.2 补充其他类型艺术审美意蕴的分合链  132-134
    5.3.3 塑造环境中审美性文化内涵的分合链  134-136
    5.3.4 设计渐入佳境体验方式的软硬共轭对  136-138
  5.4 本章小结  138-140
第6章 教育型文物建筑保护的可拓设计  140-177
  6.1 表明教育个性的可拓设计  141-150
    6.1.1 确定知识性教育体验主题的发散树  141-146
    6.1.2 设置适宜教育体验功能的可拓变换  146-150
  6.2 确立教育形态的可拓设计  150-162
    6.2.1 保护教育本体形态的蕴含系  151-155
    6.2.2 设置合理保护设施的分合链  155-158
    6.2.3 保护教育环境场景的相关网  158-162
  6.3 传达教育内涵的可拓设计  162-175
    6.3.1 表达建筑本体教育意义的虚实共轭对  163-166
    6.3.2 补充各种展览陈设教育意义的分合链  166-168
    6.3.3 塑造环境中教育性文化内涵的分合链  168-173
    6.3.4 设计由浅入深体验方式的软硬共轭对  173-175
  6.4 本章小结  175-177
第7章 超脱型文物建筑保护的可拓设计  177-203
  7.1 体现超脱个性的可拓设计  178-182
    7.1.1 确定特色性超脱体验主题的发散树  178-180
    7.1.2 设置适宜超脱体验功能的可拓变换  180-182
  7.2 明晰超脱形态的可拓设计  182-190
    7.2.1 保护超脱本体形态的蕴含系  183-187
    7.2.2 处理某些特殊设施的分合链  187-188
    7.2.3 保护超脱环境场景的相关网  188-190
  7.3 塑造超脱底蕴的可拓设计  190-201
    7.3.1 表达本体独特生活文化的虚实共轭对  191-196
    7.3.2 补充非建筑设施超脱性意蕴的分合链  196-197
    7.3.3 塑造非物质遗产超脱性内涵的分合链  197-200
    7.3.4 设计身临其境体验方式的软硬共轭对  200-201
  7.4 本章小结  201-203
第8章 综合型文物建筑保护的可拓设计  203-226
  8.1 彰显综合个性的可拓设计  204-208
    8.1.1 确定主导性综合体验主题的发散树  204-207
    8.1.2 设置适宜综合体验功能的可拓变换  207-208
  8.2 组织综合形态的可拓设计  208-215
    8.2.1 评估各部分体验的优度评价  209-211
    8.2.2 保护综合本体形态的蕴含系  211-213
    8.2.3 保护综合环境场景的相关网  213-215
  8.3 反映综合意义的可拓设计  215-225
    8.3.1 展示本体特色主导信息的虚实共轭对  216-219
    8.3.2 补充多种展览陈设综合信息的分合链  219-221
    8.3.3 塑造环境中综合性文化内涵的分合链  221-223
    8.3.4 设计兼收并蓄体验方式的软硬共轭对  223-225
  8.4 本章小结  225-226
第9章 实践与分析  226-244
  9.1 镇远青龙洞文物保护规划中的可拓设计实践  226-238
    9.1.1 青龙洞概述及其保护的可拓设计理论分析  226-229
    9.1.2 显示青龙洞地域性建筑美学体验特色的可拓设计  229-230
    9.1.3 完善青龙洞丰富的审美形态的可拓设计  230-233
    9.1.4 展示青龙洞审美内涵意蕴的可拓设计  233-238
  9.2 哈尔滨关道衙门旧址周边环境整治规划中的可拓设计实践  238-242
    9.2.1 关道衙门旧址概述及其周边环境整治的可拓设计理论分析  238-240
    9.2.2 运用置换变换设置环境为教育体验与文化商业休闲的功能  240
    9.2.3 运用相关网保护以某个历史事件为主的教育环境场景  240-241
    9.2.4 运用分合链塑造文化广场环境中的教育文化内涵  241-242
  9.3 本章小结  242-244
结论  244-246
参考文献  246-257
附录 文物建筑的概念及阐释表  257-25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59-261
致谢  261-262
个人简历  262

相似论文

  1. 吉林市历史风貌区保护研究,TU984.114
  2. 兴城古城保护研究,TU984.114
  3. 长春市历史保护区的形态特征与保护对策研究,TU984.114
  4. HID灯整流效应的研究,TM923.32
  5. 2D人脸模板保护算法研究,TP391.41
  6. 矢量CAD电子图纸保护系统研究,TP391.72
  7. 基于“童谣体验”的小学生诚信教育研究,G621
  8. 基于距离映射码的安全指纹认证研究,TP391.4
  9. 芦苇基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Q174.1
  10. 女性内衣品牌服务接触对顾客忠诚的影响,F274
  11. 乌贼墨—黄芪合剂缓解化疗副作用研究,R285.5
  12. 论我国农民环境权的保护,D922.68
  13. 中职幼师口语课教师示范的“表演”问题研究,G633.41
  14. 基于用户体验的灯具设计策略研究,TS956
  15. 酵母抗冻性研究及其在冷冻面团中的应用,TS213.2
  16.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研究,X36
  17. 公共行政学范式的厘清与界定,D035
  18. 江苏省陆栖濒危脊椎动物分布格局及优先保护区研究,Q948.2
  19. 羊种布鲁氏菌16M优势蛋白抗原的鉴定,S852.61
  20. 栖霞山景区植物资源调查、保护与开发利用,Q948
  21. 傣族生态文化及其法律保护研究,D922.6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艺术 > 建筑艺术作品的保护、修缮和仿造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