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时代诉求与革命规限下的乡村言说

作 者: 杨利娟
导 师: 吴秀明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科学出版社 大学出版社 解放区 教育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赵树理 革命意识形态 革命话语 农民 毛泽东
分类号: I207.4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341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解放区文学与民族国家建制的关系密不可分。194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采用政治革命与文化革命并轨的策略,将文学整合进民族国家建设方案之中,把国人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梦想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本文从革命叙事角度解读解放区农村题材小说的革命化历程。全文除“绪论”、“结语”外,共分四章,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绪论部分指出民族国家想象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新视点,而解放区文学与民族国家想象有深刻关联。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乡村形象实际上是现代性语境下民族国家想象的投影,而解放区农村题材小说则作为开启民族国家梦想之门的文化动力被纳入民族国家建设的革命性方案之中。第一章考察了解放区农村题材小说的生成语境。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催生了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1940年代深重的民族危机使创建现代民族国家成为当务之急,《讲话》浓缩了毛泽东创建现代民族国家的文艺构想。在《讲话》规约下,解放区农村题材小说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理想的方式独具特色。第二章探究了知识分子在《讲话》规限下的不同应对策略和命运遭际。赵树理、丁玲和马烽是其中三类不同的代表。赵树理秉承自由意志的创作因吻合了时代诉求而被革命意识形态借用,其作品的经典化过程打上了鲜明的政治炒作痕迹;丁玲在规训下转身,曾经桀骜不驯的性别意识趋于消隐;而马烽则是《讲话》孕育出来的正典革命样板作家。第三章论述了解放区农村题材小说的叙事主旨。革命是解放区农村题材小说中闪闪发光的名词,农民在革命的激荡中翻身、成长,以社会主角的地位涌进历史舞台,劳动妇女则在革命家务中立命安身;诉苦斗争会是农民庆祝翻身的盛大政治狂欢仪式,而日常生活成为他们进行革命大联展的嘉年华会。第四章分析了解放区农村题材小说的审美风尚。文学作品审美风格的呈现最终是经由叙事抵达的,而叙事蕴含着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在以《讲话》为核心的体制化文学生产轨道中,实录和简化成为解放区农村题材小说讲述中国革命故事的主要叙事特征,小说相应地呈现出写实基调和明朗激越的审美风格。结语部分认为应以冷静客观的态度理性看待解放区文学,并就解放区文学研究中的几个误区进行了简要辨析。##属性不符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2-3
Abstract  3-7
绪论 在梦想与现实之间  7-27
  一、问题的缘起: 民族国家想象——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视点  7-12
  二、研究的基点:乡村形象——现代性语境下民族国家想象的投影  12-19
  三、研究的意义:文学革命化——开启民族国家梦想之门的文化动力  19-27
第一章 生成语境:战火中的缪斯之舞  27-54
  第一节 民族危机与现代民族国家建构  27-34
    一、生死存亡关头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  27-31
    二、“立人”: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命门  31-34
  第二节 毛泽东创建现代民族国家的文艺构想  34-43
    一、创建现代民族国家: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聚焦点  35-38
    二、革命·农民·知识分子:《讲话》关键词解读  38-43
  第三节 解放区农村小说建构民族国家理想的独特方式  43-54
    一、新国民精神的革命修辞  43-48
    二、第一视野屏蔽第二视野  48-54
第二章 创作主体:被规训的自由  54-93
  第一节 革命制造:“赵树理方向”的身份认证  55-66
    一、“方向”的出场:主体意志与时代诉求的耦合  55-60
    二、错置的经典:工农兵文学旗帜的五四精魂  60-66
  第二节 当自由遭遇规训:丁玲的转身  66-78
    一、革命:丁玲两度左转的精神驱动与政治外压  66-72
    二、延安时期丁玲女性意识的潮起潮落  72-78
  第三节 正典化的革命叙事:马烽的文学朝圣之旅  78-93
    一、政治优位:阶级意识驱逐文化批判与性别审视  79-86
    二、人文情怀:意识形态叙事中的潜隐话语  86-93
第三章 叙事主旨:惟有革命多壮志  93-138
  第一节 革命农民:浮出历史地表的群像  93-107
    一、革命农民序列:从“地之子”到“党之子”  94-101
    二、劳动妇女形象: 性别道路上的革命景观  101-107
  第二节 斗争会:翻身农民的政治狂欢仪式  107-120
    一、诉苦: 阶级认同的集体再生产  108-114
    二、斗争:革命狂欢的暴力场景  114-120
  第三节 农民日常生活图景的革命大联展  120-138
    一、私人空间瓦解:农民情感T台上的革命“秀”  121-126
    二、乡村亚文化的政治占位:俗世风情画卷中的革命艳影  126-138
第四章 审美风尚:政治诉求的艺术演绎  138-184
  第一节 政治“流水线”上的文学生产  138-152
  第二节 实录:农村世相的革命蒙太奇  152-163
    一、写实:农民生活的时代镜像  152-157
    二、择录:革命阈限下的乡村书写  157-163
  第三节 简化:革命颂歌的提纯  163-184
    一、简化历史:线性叙事与情节突转  164-175
    二、简化现实:乡村社会的阴阳脸与平面化的人  175-184
结语 当梦想照进现实  184-190
主要参考书目  190-195
后记  195

相似论文

  1. 毛泽东、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比较研究,A841
  2.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创新精神与现实意义,A841
  3. 论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创造性贡献,A841
  4.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研究,A841
  5.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农业思想研究,F091.93
  6. 中国共产党关于党军关系的早期探索,D231
  7. 毛泽东诗词英译本的文化翻译研究,I046
  8. 孙中山、毛泽东宪政思想比较研究,D693.0;A841.6
  9. 毛泽东矛盾观与阿尔都塞多元决定论之比较研究,B565.59
  10. 毛泽东集体主义价值观探析,A841.6
  11.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与蒋介石争夺和平话语权问题的研究,K266
  12. 美术作品中的毛泽东形象研究,J205
  13. 毛泽东时代的现代性想象,J209.2
  14. 接受美学观照下的毛泽东诗词英译研究,I046
  15.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刑法思想研究,D909.2;D924
  16. 浅析毛泽东对俄国民粹主义的超越,A841
  17. 毛泽东文化发展战略思想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当代价值研究,G124
  18. 切斯特曼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的毛泽东诗词英译综评,H315.9
  19. 1940年代周扬、冯雪峰对《讲话》阐释的差异性研究,I206.6
  20. 试论新中国初期的监狱改造,D926.7
  21. 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方法论研究,A841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新体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