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通勤者出行行为特征与分析方法研究

作 者: 陈团生
导 师: 毛保华;孙全欣
学 校: 北京交通大学
专 业: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关键词: 通勤者 出行行为 出行链 非集计方法 结构方程
分类号: U49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256次
引 用: 2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出行行为理论是交通管理和控制中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对个体出行行为的研究,是进行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也是城市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通勤出行是城市居民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出行,其影响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早、晚高峰通勤时段的交通拥堵,已成为城市交通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并制约城市社会和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在城市居民出行调查的基础上,以通勤者出行行为特征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出行链、基于活动等新的出行行为分析方法,提炼出通勤者的出行规律和出行特征,对制定和实施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出行需求管理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围绕通勤者出行行为特征这一主题,本文作了以下的一些研究:1、在对国内、外有关出行行为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各种出行行为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并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另外,本文还阐述了消费者行为理论、Hagerstrand时空限制理论、随机效用理论等有关出行行为的基础理论,提出了行为解释、行为预测、行为控制三个层次的研究思路。2、交通方式选择行为是出行行为研究中最受关注的内容之一,本文首先探讨了分类变量的独立性检验问题,为了解各个影响因素和选择行为的关系提供了统计检验方法。利用非集计理论,构造了通勤者上、下班交通方式选择行为模型。从变量的显著性检验、模型似然比检验、优度比指标、命中率四个方面,对模型的统计特性进行分析。利用事件发生比、事件发生比率等指标,阐述模型回归系数的含义。根据模型的结论,对通勤者交通方式选择行为进行解释、预测,并就模型在交通政策影响效果评价的应用进行分析。3、在传统出行链定义的基础上,界定了通勤者上、下班出行链开始和结束的标准,利用基于出行链的分析方法,比较了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下通勤者对出行链类型选择的差异。利用非集计理论,构建了通勤者上、下班出行链类型选择模型,定量分析了通勤者的社会经济等属性对其出行链选择行为的影响,为全面了解通勤者上、下班整个活动和出行特征,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4、在对通勤者交通方式和出行链类型选择行为研究的基础上,以出行链整体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利用Nested Logit模型,构造基于出行链的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的模型,定量地分析通勤者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和上、下班出行链类型选择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文还阐述了Nested Logit模型阶层关系的确定原则和确定方法,利用包容系数,对各选择层的阶层关系进行辨识。5、利用生存分析方法,构建了通勤者上班出发时刻选择模型,定量地分析了社会经济属性、出行属性对通勤者上班出发时刻选择行为的影响,并建立了通勤出行量随时间变化的连续分布模型。以通勤交通方式、单位上班时间作为分层控制变量,分析了在不同分层控制变量下,通勤者上班出发时刻选择行为的差异。结论将为制定拥挤收费、错时上班等交通需求管理措施,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6、根据出行需求是活动的派生需求这一理论,利用主要成分分析方法,对传统的结构方程进行改进,建立了通勤者个人和家庭的社会经济属性、出行模式、活动模式之间的相互影响模型。有效地分析通勤者在一日有限的时间预算下,从事各种活动和出行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以及通勤者的社会经济属性对其从事的活动和出行产生的影响。最后,本文对非集计模型的集计方法,以及非集计模型交叉弹性系数和直接弹性系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为非集计模型在实践的应用进行了一些探索。

全文目录


致谢  6-7
中文摘要  7-9
ABSTRACT  9-15
1 绪论  15-29
  1.1 研究背景  15-17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7-25
    1.2.1 出行行为研究的发展进程  17-20
    1.2.2 国外研究现状  20-23
    1.2.3 国外研究存在问题  23
    1.2.4 国内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23-25
  1.3 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25-28
    1.3.1 研究目标  25
    1.3.2 研究主要内容  25-28
  1.4 小结  28-29
2 出行行为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29-41
  2.1 出行行为分析方法概述  29-30
  2.2 出行行为分析的基本理论  30-35
    2.2.1 消费者行为理论  30-31
    2.2.2 时空限制理论  31-32
    2.2.3 随机效用理论  32-35
  2.3 出行行为分析方法  35-39
    2.3.1 基于出行链的出行行为分析方法  35-37
    2.3.2 基于活动的出行行为分析方法  37-39
  2.4 小结  39-41
3 通勤者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研究  41-61
  3.1 研究背景  41
  3.2 模型与方法  41-46
    3.2.1 分类变量独立性检验  41-43
    3.2.2 模型的结构  43-44
    3.2.3 模型的算法  44-45
    3.2.4 模型的统计特性  45-46
  3.3 模型系数的解释  46-49
    3.3.1 事件发生比  46-47
    3.3.2 事件发生比率  47-48
    3.3.3 回归系数对选择概率的解释  48-49
  3.4 通勤者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实证分析  49-56
    3.4.1 数据背景及分析  49-53
    3.4.2 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建模分析  53-56
    3.4.3 模型精度检验  56
  3.5 交通方式选择行为模型的应用  56-59
    3.5.1 通勤者出行行为的解释  56-58
    3.5.2 通勤者交通方式选择预测  58
    3.5.3 交通政策分析与评价  58-59
  3.6 小结  59-61
4 通勤者出行链选择行为研究  61-71
  4.1 研究背景  61
  4.2 出行链的定义  61-62
  4.3 通勤出行链特征分析  62-67
    4.3.1 数据背景及分析  62-65
    4.3.2 通勤出行链类型选择模型  65-66
    4.3.3 出行链选择模型的精度检验  66-67
  4.4 出行链选择模型的应用  67-69
    4.4.1 通勤者出行链选择行为的解释  67-68
    4.4.2 通勤者出行链选择行为预测  68-69
  4.5 小结  69-71
5 基于出行链的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分析  71-83
  5.1 研究意义  71
  5.2 模型和方法  71-73
  5.3 模型算法  73-74
  5.4 模型结构关系的辨识  74-75
  5.5 基于出行链的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建模  75-78
    5.5.1 数据背景及分析  75-76
    5.5.2 模型的构造  76
    5.5.3 模型下层参数估计结论  76
    5.5.4 模型上层参数估计结论  76-78
    5.5.5 模型的精度检验  78
  5.6 模型的应用  78-80
    5.6.1 出行行为的预测  78-80
    5.6.2 交通方式和出行链选择行为相互影响关系分析  80
  5.7 小结  80-83
6 通勤者上班出发时刻选择行为研究  83-101
  6.1 研究背景  83
  6.2 研究方法概述  83-85
  6.3 生存分析模型和算法  85-89
    6.3.1 累积生存率  85
    6.3.2 比例风险模型  85-86
    6.3.3 模型的算法  86-88
    6.3.4 比例风险性分析  88-89
  6.4 实证分析  89-95
    6.4.1 数据背景及分析  89-92
    6.4.2 累计上班出发人数比例  92
    6.4.3 模型的回归结论  92-95
  6.5 模型的应用  95-99
    6.5.1 通勤者上班出发时刻选择行为的解释  95-96
    6.5.2 通勤者上班出发时刻的预测  96-98
    6.5.3 分层变量控制  98-99
  6.6 小结  99-101
7 通勤者活动和出行关联性分析  101-125
  7.1 研究背景  101-102
  7.2 结构方程模型与分析方法  102-106
    7.2.1 结构方程的描述  102-103
    7.2.2 结构方程的分析步骤  103-105
    7.2.3 模型参数的估计  105-106
  7.3 通勤者活动特征指标分析  106-109
    7.3.1 活动的定义  106-107
    7.3.2 活动的特征指标分析  107-109
  7.4 出行和活动的关联性建模分析  109-122
    7.4.1 结构方程变量的选择  109-111
    7.4.2 传统的结构方程联立模式  111-113
    7.4.3 潜变量的设置  113-116
    7.4.4 改进的结构方程模式  116-118
    7.4.5 结构方程模型参数估计结论  118-121
    7.4.6 结构方程模型的评价  121-122
  7.5 结构方程模型的应用  122-123
  7.6 小结  123-125
8 出行行为模型集计化及弹性分析  125-133
  8.1 非集计模型集计化  125-128
    8.1.1 非集计行为模型的集计方法  125-126
    8.1.2 集计方法的误差分析  126-127
    8.1.3 非集计模型集计化实例分析  127-128
  8.2 非集计行为模型的弹性分析  128-132
    8.2.1 非集计弹性分析  129-131
    8.2.2 集计弹性分析  131
    8.2.3 集计弹性系数计算实例  131-132
  8.3 小结  132-133
9 结论与展望  133-137
  9.1 主要研究结论  133-135
  9.2 本文的创新点  135-136
  9.3 研究展望  136-137
参考文献  137-143
作者简历  143-147
学位论文数据集  147

相似论文

  1. 基于SEM的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研究,G522.3
  2. 创新资源环境与技术创新能力及创新绩效的作用关系研究,F273.1
  3. 基于LISREL的黑龙江省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评价研究,G643
  4. 垂直协作与奶农质量控制行为研究,F322
  5. 基于SEM的大学生运动鞋消费及抱怨行为研究,F426.86;F224
  6. 电影放映中顾客体验对顾客忠诚影响的实证研究,J943
  7. 相对性顾客价值影响因素的研究,F224
  8. 产品功能疲劳对客户资产的影响研究,F224
  9. 湖北省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因素研究,F126;F224
  10. 健康信念对低档场所女性性工作者安全套使用行为的影响研究,R181.3
  11. 低档娱乐场所FSWs安全套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R181.3
  12. 基于政策执行模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差别化孵育对策研究,F276.3;F224
  13. 零售业营业员的沟通能力、工作投入与工作绩效关系模型研究,F721;F224
  14. 基于S-O-R模型的服装网络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F713.36;F224
  15. 居民私家车可持续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F426.471
  16. 手机报服务继续使用行为实证研究,F224
  17. 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制造企业双渠道协调机理研究,F425;F724.6
  18. 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F224
  19. 员工幸福感对组织公民行为及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F224
  20. 可雇佣性对员工工作不安全感及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F272.92
  21. 高校研发团队内部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G644

中图分类: > 交通运输 > 公路运输 > 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 > 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