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原、亚高原训练对世居亚高原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作 者: 赵晋
导 师: 田野
学 校: 北京体育大学
专 业: 运动人体科学
关键词: 高原训练 亚高原训练 运动能力 血液携氧能力 骨骼肌用氧能力
分类号: G808.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62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世居亚高原赛艇运动员在高原和亚高原训练期间及其后续平原训练期间的生理生化指标和运动能力的变化,系统研究高原和亚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探索高原和亚高原训练的特点及规律。方法:赛艇运动员16人,随机分为高原组(8人)和亚高原组(8人),高原组到2260米高原训练25天,同期亚高原组在1250米亚高原训练,然后两组到平原训练24天。在历时55天的实验期间,每周测试一次血液指标(共9次),每二天测试一次体重、血氧饱和度、晨肌氧含量、身体成份、尿十项等无创指标,分别于实验前、高原末及平原末用核磁共振技术测试了运动员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的横断面积,并采用赛艇专项方法定期测试了运动员的有氧运动能力、无氧运动能力及力量素质能力。实验期间运动员采用常规手段训练,三组训练计划相同,但负荷以当地最好成绩的百分比制定。结果:高原组:经过高原训练及后续平原训练后,其赛艇测功仪6000米成绩男女分别提高5.7%和4.1%,2000米成绩分别提高4.1%和1.5%,20秒最大能力分别提高3.7%和3.1%,最大卧拉力量分别提高11.1%和11.4%,最大深蹲力量分别提高2.1%和1.4%,3分钟卧拉分别提高21.3%和12.9%,3分钟深蹲分别提高9.0%和8.7%,高原组男子的股四头肌横断面积在高原末减小6.7%,乳酸无氧阈速度在男女分别提高3.6%和2.7%。亚高原组:经过亚高原训练及后续平原训练后,其赛艇测功仪6000米成绩男女分别提高7.4%和4.1%,2000米成绩分别提高4.5%和3.9%,20秒最大能力分别提高1.1%和3.8%,最大卧拉力量分别提高6.9%和8.2%,最大深蹲力量分别提高11.1%和14%,3分钟卧拉分别提高15.4%和18.1%,3分钟深蹲分别提高11.0%和9.1%,男女运动员的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横断面积均无明显变化,乳酸无氧阈速度在男女分别提高6.1%和5.1%。结论:1,高原训练提高了运动员的血液携带氧的能力和骨骼肌利用氧的能力,从而使有氧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均提高,但由于不能保持较大的训练负荷,造成骨骼肌原有训练效果的退行性变化,使主要做功肌横断面积减小,虽然经训练使其最大力量得以保持,但亦无明显提高;2,亚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的血液携带氧的能力变化不甚明显,但由于保持了较大的训练负荷,运动员的骨骼肌利用氧的能力得到明显改善,也表现为有氧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均明显提高,并且运动员的主要做功肌横断面积得以保持,故下肢最大力量素质亦明显提高;3,高原训练与亚高原训练相比较,亚高原组的有氧运动能力、主要做功肌群的最大力量及专项综合能力提高幅度均大于高原组,说明亚高原尽管有低氧刺激不深的缺陷,但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是可以通过训练来给予弥补的;4,高原组和亚高原组到平原后的最佳效应期均为平原第7天和第21天左右;5,本研究的受试者是长期生活和训练在亚高原的运动员,到高原后适应期较短,高原反应较小,因此认为亚高原训练可以作为高原训练前的有效过渡平台。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7-9
英文摘要  9-11
英文缩略词表  11-12
1 文献综述  12-38
2 选题依据  38-42
  2.1 高原及亚高原的界定  38-39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9-41
    2.2.1 高原训练的研究及实践现状  39-40
    2.2.2 亚高原训练的效果及研究现状  40-41
  2.3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目的  41-42
3 论文总体设计思路  42-43
4 研究一:高原、亚高原训练对世居亚高原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  43-66
  4.1 研究对象  43
  4.2 实验路线  43-44
  4.3 测试指标及测试方法  44
    4.3.1 赛艇测功仪6000 米测试  44
    4.3.2 赛艇测功仪2000 米测试  44
    4.3.3 赛艇测功仪20 秒最大能力测试  44
    4.3.4 最大力量测试  44
    4.3.5 力量耐力测试  44
  4.4 统计分析  44
  4.5 结果  44-56
    4.5.1 高原、亚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赛艇测功仪6000 米成绩的变化  44-46
    4.5.2 高原、亚高原训练对运动员赛艇测功仪2000 米最大能力测试成绩的影响  46-48
    4.5.3 高原、亚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赛艇测功仪20 秒最大能力测试成绩的变化  48-49
    4.5.4 高原、亚高原训练对运动员最大力量素质的影响  49-53
    4.5.5 高原、亚高原训练对运动员力量耐力素质的影响  53-56
  4.6 讨论  56-65
    4.6.1 高原、亚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的变化  56-59
    4.6.2 高原、亚高原训练对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的影响  59
    4.6.3 高原、亚高原训练对运动员最大磷酸原供能能力的影响  59-61
    4.6.4 高原、亚高原训练对运动员力量素质的影响  61-65
  4.7 小结  65-66
5 研究二:高原、亚高原训练对世居亚高原运动员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66-97
  5.1 研究对象  66
  5.2 实验路线  66
  5.3 测试指标及测试方法  66-67
    5.3.1 血球计数指标的测试  66
    5.3.2 血清激素的测试  66-67
  5.4 统计分析  67
  5.5 结果  67-84
    5.5.1 高原、亚高原训练对运动员血球计数指标的影响  67-73
    5.5.2 高原、亚高原训练对运动员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  73-84
  5.6 讨论  84-95
    5.6.1 高原、亚高原训练对运动员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数及网织红细胞的影响  84-86
    5.6.2 高原、亚高原训练对运动员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  86-95
  5.7 小结  95-97
6 研究三:高原、亚高原训练对世居亚高原运动员骨骼肌横断面积和氧含量的影响  97-108
  6.1 研究对象  97
  6.2 实验路线  97
  6.3 测试指标及测试方法  97
    6.3.1 肌氧含量  97
    6.3.2 股四头肌及股二头肌肌腹横截面积  97
  6.4 统计分析  97-98
  6.5 结果  98-101
    6.5.1 高原、亚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晨肌氧含量的变化  98-99
    6.5.2 高原、亚高原训练期间运动中肌氧含量的变化  99-100
    6.5.3 高原、亚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横断面积的变化  100-101
  6.6 讨论  101-106
    6.6.1 高原、亚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清晨及运动中肌氧含量变化  101-104
    6.6.2 高原、亚高原训练对运动员骨骼肌横断面积的影响  104-106
  6.7 小结  106-108
7 研究四:高原、亚高原训练对世居亚高原运动员定量负荷运动后血乳酸浓度的影响  108-118
  7.1 研究对象  108
  7.2 实验路线  108
  7.3 测试指标及测试方法  108
    7.3.1 运动负荷  108
    7.3.2 血乳酸测试  108
  7.4 统计分析  108
  7.5 结果  108-114
    7.5.1 高原、亚高原训练中运动员乳酸无氧阈速度的变化  108-110
    7.5.2 高原、亚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递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的变化  110-114
  7.6 讨论  114-117
    7.6.1 高原、亚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乳酸无氧阈速度的变化  114-115
    7.6.2 高原、亚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递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速度曲线的变化  115-117
  7.7 小结  117-118
8 研究五:典型个案分析  118-125
  8.1 高原组运动员廖某某的情况分析  118-121
    8.1.1 廖某某运动能力的变化  118-119
    8.1.2 廖某某血液学指标的变化  119-120
    8.1.3 廖某某股四头肌横断面积的变化  120
    8.1.4 廖某某血乳酸-速度曲线的变化  120-121
  8.2 亚高原组运动员卜某的情况分析  121-125
    8.2.1 卜某运动能力的变化  121-123
    8.2.2 卜某血液学指标的变化  123
    8.2.3 卜某股四头肌横断面积的变化  123-124
    8.2.4 卜某血乳酸-速度曲线的变化  124-125
9 综合讨论  125-126
10 结论及创新点  126-128
  10.1 结论  126
  10.2 本研究的创新点  126-127
  10.3 建议  127-128
11 参考文献  128-142
致谢  142

相似论文

  1. 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前后超声心动图、细胞因子TNF-α、TGF-β及H-FABP的研究,R87
  2. 补充铁剂对模拟高原训练大鼠铁代谢相关指标及骨骼肌线粒体呼吸链功能的影响,G804.2
  3. 肌肽复合物对人体无氧运动能力及代谢的影响,R87
  4. 合肥市普通高校学生健美操综合运动能力现状分析及培养研究,G831.3
  5. 奥运周期中国赛艇重点运动员不同环境模式“高原训练”机能变化特点的研究,G861.4
  6. 补充铁剂对高原训练大鼠铁代谢及肝脏线粒体呼吸链功能的影响,G808.1
  7. 感觉统合训练课程开设现状及其对幼儿身体素质的影响研究,G613.7
  8. 张力平衡针法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R246
  9. HiHiLo对体能运动员铁代谢及有氧能力的影响,G804.7
  10. CETP/TaqIB基因多态性与有氧运动能力的关联性研究,G804.2
  11. 职业男子足球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血液生化恢复值的研究,G843
  12. 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锻炼网络模式研究,G807.4
  13. 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的血液流变学影响,G804.2
  14. 8周不同模式低氧训练对赛艇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G861.4
  15. 模拟高原训练及恢复方法对大鼠肾脏影响的组织学研究,R594.3
  16. 8周(长时间)高原训练对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G861.4
  17. 中药复方敷贴足底反射区对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实验研究,R87
  18. 上海男子中跑受伤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研究,R873
  19. 八周高原训练对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EPO和CGRP等指标的影响,G861.4
  20. 优秀散打运动员十一运决赛前体重控制、机能状态和运动能力的监控研究,G852
  21. 功能性运动测试在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的理论和应用研究,G804.49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体育理论 > 运动训练、运动竞赛 > 运动训练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