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的血液流变学影响
作 者: 贾艳
导 师: 黄海
学 校: 西安体育学院
专 业: 运动人体科学
关键词: 高原训练 游泳运动员 血液流变学 影响
分类号: G80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6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高原训练作为一种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的训练方法和途径被广泛应用于运动训练中。本实验旨在通过对高原训练中游泳运动员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的观察,结合运动员的有氧运动能力和运动成绩,探讨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的血液流变性和运动能力的影响,为游泳运动员的高原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陕西省8名游泳运动员(国际健将1名,国家级健将1名,国家一级6名)进行为期6周的高原训练实验观察。第1周和第6周均在陕西省游泳训练中心进行平原训练,第2-5周在青海省多巴国家高原训练基地训练。训练期间每周一早7:00取运动员空腹安静时静脉血用于测试血常规和血流变。当天训练中测试个人400m混合泳(蝶泳、仰泳、蛙泳、自由泳依次各100m)成绩,并记录400m混合泳后第1、3、5、7min末血乳酸和心率。通过数据分析探寻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1.与平原基础值相比高原时期男女游泳运动员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压积都有升高。男子的红细胞数从4.5×1012/L升高到5.05×1012/L,血红蛋白从140 g/L升高到160 g/L;女子的红细胞数从4.53×1012/L升高到4.76×1012/L。下高原后男子的血象各指标值比平原基础值高而低于高原期间训练值;女子运动员的血象各指标低于平原基础值和高原值,红细胞数下降至4.36×1012/L,血红蛋白降至129 g/L,但均在正常范围之内。2.与平原基础值相比,高原期间男女运动员的高、中、低切全血黏度呈下降趋势,男子血浆黏度从1.72 mpa.S下降至1.4 mpa.S;女子高切黏度从3.91 mpa.S降至3.72 mpa.S,中切黏度从5.2 mpa.S降至4.87 mpa.S,血浆黏度从1.7 mpa.S降至1.36 mpa.S,且下高原后都低于平原基础值,血液黏度变化为良性改变。3.与平原基础值相比男女运动员经过4周的高原训练后红细胞变形指数、聚集指数和刚性指数降低。男子红细胞聚集指数从5.05降至4.98;女子红细胞变形指数从0.7降至0.64,刚性指数从3.23降至2.77,说明运动员红细胞变形性升高。4.高原训练期间男女运动员的400m混合泳成绩稳步提高,男子从基础成绩302s提高到最好成绩288s;女子从310s提高到291s,运动后血乳酸较平原基础值相所升高,心率较平原基础值相比呈下降趋势。结论: 1.在高原训练期间,男女游泳运动员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压积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返回平原后,男子运动员的血细胞指标高于平原基础值而低于高原期间训练值;而女子运动员的血象各指标低于平原基础值和高原值,并且男女运动员的血象各指标的最低值也都均在正常范围之内。说明高原训练对运动员的血象指标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可能与性别和运动水平有关。2.在高原训练期间,男女游泳运动员的高、中、低切血液黏度和血浆黏度都没有明显升高,返回平原后运动员的血液黏度低于平原基础值,红细胞变形能力各指标也都比平原基础值低。说明高原训练可以降低血液黏度,提高红细胞的变形性,增强机体氧运输能力。血液流变学的良性变化为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改善提供有力保障。3.高原训练中男女游泳运动员的400m混合泳成绩逐步提高,运动后心率的下降提示高原训练可以改善运动员的心脏功能,血乳酸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示高原训练可以增强糖酵解能力,提高机体对酸的忍受和缓冲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高原训练可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8 1 前言 8-9 2 文献综述 9-17 2.1 高原概况 9 2.2 高原训练概况 9-10 2.3 高原训练方法的扩展 10-11 2.4 游泳项目高原训练发展概况 11-12 2.5 血液流变学概况 12-17 2.5.1 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其意义 12-14 2.5.2 运动与血液流变学 14-16 2.5.3 低氧与血液流变学 16-17 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7-19 3.1 研究对象 17-18 3.2 研究方法 18-19 3.2.1 文献资料法 18 3.2.2 实验法 18 3.2.3 数理统计法 18-19 4 实验结果 19-23 4.1 高原训练期间血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指标的变化情况 19-20 4.2 高原训练期间血黏度指标的变化情况 20-21 4.3 高原训练期间血液流变性指标的变化情况 21-22 4.4 高原训练期间运动能力的变化 22-23 5. 讨论与分析 23-32 5.1 高原训练对血细胞各指标的影响 23-25 5.2 高原训练对血黏度指标的影响 25-27 5.3 高原训练对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 27-29 5.4 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29-32 6. 结论 32 7. 致谢 32-33 8. 参考文献 33-39 9. 附件 39-40 在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40-41
|
相似论文
- 大型汽轮机转子动平衡测控系统研制,TH877
- 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估与学生学习态度研究,H319.3
- 断指再植患者重返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R658.1
- 对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G633.6
-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 低蛋白日粮添加合成氨基酸和小肽对肉仔鸡的影响,S831.5
-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 “网络红人”现象及其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G41
-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 福建省业余网球教练员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 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X502
- 公路环境影响公众参与评价量化模型研究,U41
- 建筑工程生命周期人体健康损害评价体系研究,R131
- 当代流行文化对“90后”价值观的影响研究,C913.5
- 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C924.2
- 西安地区少年儿童网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 我国足球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G843
- 地州级卷烟销量预测影响因素研究,F224
- 建设工程事故致因相互影响关系研究,TU714
- 网络语言影响职校学生语用情况的调查及研究,G715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体育理论 > 体育基础科学 > 运动生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