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霍耐特承认理论研究

作 者: 胡云峰
导 师: 俞吾金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外国哲学
关键词: 霍耐特 承认 规范 形式伦理 社会诊断 道德 正义
分类号: B08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607次
引 用: 1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当代社会批判理论家阿克赛尔.霍耐特承认理论的起源、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内在基本特征,以及这种承认理论对于现时代的诊断、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社会批判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揭示了这种理论本身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面临的困境。霍耐特承认理论的诞生和德国哲学人类学以及德国古典哲学分不开,它们赋予了霍耐特承认理论以“需要"和“感性”的人类学眼光、以及人类自主、自我实现、主体间性和承认等概念;而马克思则为霍耐特提供了“斗争”和“解放”概念;社会批判理论传统为霍耐特提供了内在批判的基本方法,尤其哈贝马斯为霍耐特提供了“交往”的“主体间性”的分析框架,而它们本身面临的、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的一面则为霍耐特提出承认理论提供了理论动力;米德和社会心理学的客观关系理论则为霍耐特论证承认要求的合法性提供了经验科学上的证据。霍耐特承认理论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酝酿、提出和拓展。这三个阶段能够勾勒出了霍耐特承认理论从诞生到成熟、从天才的灵感到成型、再到体系化的理论发展图景。霍耐特承认理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作为基本概念,它围绕着承认类型的重建,承认的本质、以及承认与他者、承认与认识等这些基本关系来展开。霍耐特围绕个体自主和人格完整、以及社会再生产和社会融合这两个维度阐发了承认的本质;承认离不开他者和主体间的符号(不局限于狭义的语言、还包括肢体、表情等)交流以及情感表达等前认知的兴趣,因此承认是先于认知,而认知态度则是对承认态度的克制;承认的遗忘构成现代社会物化的本质。霍耐特承认理论一开始是为社会冲突提供“道德语法”的理论,社会冲突和主体反抗行动背后是主体承认要求未被满足;而尽可能满足社会成员的承认要求则应该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和社会发展追求的目标,由此霍耐特提出了“形式伦理”的未来社会目标,并将自我实现作为这个目标的规范标准。承认概念所具有的规范意义为霍耐特承认理论的第二方面的主要内容打下了基础,即霍耐特完全有可能将承认规范应用到社会哲学、把按照承认规范来对社会病理进行的诊断看作是社会哲学的主要任务;同时,从社会蔑视中所包含的道德伤害内涵出发,霍耐特就有可能把承认规范上升到道德原则的高度;而在社会正义理论的探讨中,他将承认规范作为社会正义的原则。最后,霍耐特形成了一个涵盖社会进化理论、社会诊断理论、道德理论以及正义理论等诸多领域的承认理论,这种体系化的努力超出了原来仅仅局限于对社会冲突进行解释和合法证明的理论定位。纵观整个承认理论的发展过程、考察这种理论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发现这种理论具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它的论证目的是为社会批判理论在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基础上提供更新的规范基础;在论证途径上它大量借助前人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的成果;以及这种承认理论在内容上具有统一性。霍耐特承认理论为丰富西方马克思主义、为社会批判理论应对现时代的实践挑战和思潮挑战方面做出了自己的理论努力和创新;但是它在理论体系化过程中也蕴含着一些问题,比如忽视马克思的社会功能分析和批判、忽视社会关系中的“物”和“工具”维度,回避为自我实现提供更深层次的理论证明,以及彻底拒绝理性批判传统而导致的拒绝历史偶然性和创造性等。虽然这些问题可能超出了霍耐特承认理论本身所能解决的范围,但它们提醒了每一个哲学研究者和社会批判理论的关心者:对霍耐特承认理论持批判态度还是必要的。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9
导言  9-18
第一章 霍耐特承认理论的起源  18-58
  第一节 以费尔巴哈为起点的哲学人类学思想  18-27
    1 早期霍耐特所处的人类学思潮背景  18-20
    2 费尔巴哈的人类学以及马克思对它的批判  20-23
    3 行动化和历史化的人类学  23-27
  第二节 费希特和黑格尔的承认理论  27-35
    1 费希特的承认概念  27-29
    2 黑格尔《伦理体系》中的承认概念  29-32
    3 黑格尔耶拿实在哲学中的承认概念  32-35
  第三节 马克思和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理论  35-51
    1 马克思的社会劳动和社会斗争概念  35-38
    2 马克思主义的救赎和重建  38-39
    3 霍克海默尔和阿多诺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观  39-43
    4 福柯的权力分析  43-45
    5 哈贝马斯的理论转型  45-49
    6 早期批判理论外圈  49-51
  第四节 米德的社会心理学  51-58
    1 社会心理学的翻版  51-52
    2 米德对黑格尔承认理论的深化  52-58
第二章 霍耐特承认理论的形成过程  58-75
  第一节 承认理论的酝酿  58-62
  第二节 承认理论的提出  62-65
  第三节 承认理论的拓展  65-75
第三章 霍耐特承认理论的主要内容(上)  75-100
  第一节 霍耐特承认概念的基本涵义  75-84
    1 两个维度  76-77
    2 重构承认的三元模式  77-83
    3 社会蔑视经验  83-84
  第二节 承认规范的社会冲突理论  84-87
  第三节 霍耐特对承认概念的再思考  87-90
  第四节 承认和认识  90-100
    1 承认与肢体表达  90-92
    2 历史经中的真实他者  92-94
    3 内在性的他者  94-100
第四章 霍耐特承认理论的主要内容(下)  100-129
  第一节 承认的社会诊断  100-109
    1 承认和社会诊断  100-103
    2 承认的悖论  103-107
    4 承认的遗忘  107-109
  第二节 承认的道德理论  109-116
    1 后现代伦理要求  109-113
    2 承认和道德的关系  113-114
    3 承认道德的类型  114-116
  第三节 承认的正义理论  116-129
    1 再分配与承认  116-122
    2 承认与正义  122-124
    3 后现代共同体  124-129
第五章 霍耐特承认理论的基本特征及得失  129-159
  第一节 霍耐特承认理论的基本特征  129-138
    1 论证目的的明晰性  129-131
    2 论证路径的去形而上学性  131-133
    3 承认理论内容的统一性  133-138
  第二节 霍耐特承认理论的积极意义  138-143
    1 承认理论和所处时代  138-139
    2 承认理论和马克思理论  139-142
    3 承认理论和哈贝马斯理论  142-143
  第三节 霍耐特承认理论的内在困境  143-159
    1 批判力的钝化  144-146
    2 被忽视的"物"  146-147
    3 被忽视的系统分析  147-149
    4 形式伦理的困境  149-153
    5 理性批判资源的耗尽  153-159
参考文献  159-163
后记  163-164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环境伦理研究,F590
  3. 初中体育教学方法使用的规范性与准确性研究,G633.96
  4. 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研究,D648
  5.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6. 高职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研究,G711
  7. 论康德的科学观,B516.31
  8. 道德榜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研究,G641
  9. 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研究,G711
  10. 浅析冯友兰人生境界说,B26
  11. “综合社会契约论”研究,B82-05
  12.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公平正义研究,D61
  13. 幼儿文学的德育功能探析,G611
  14. HACCP体系在冷冻饮品生产中的应用研究,TS277
  15. 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R743.3
  16. 黑尔的普遍规定主义思想研究,B82-09
  17. 社会情绪和社会规范对独裁者博弈中公平行为的影响研究,B842.6
  18. 胡锦涛公平正义思想研究,D61
  19. 江泽民职业道德思想与医药类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G711
  20.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伦理研究,B82-05
  21. 两型社会建设中企业家的道德责任研究,B82-053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哲学理论 > 哲学流派及其研究 > 其他哲学流派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