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刑事政策模式选择

作 者: 王振峰
导 师: 王牧
学 校: 中国政法大学
专 业: 诉讼法学
关键词: 刑事政策 政策模式 刑事立法 社会经济基础 西方国家 模式选择 防治犯罪 犯罪现象 教授 国家本位型
分类号: D91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96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第一章关于刑事政策概念界定和刑事政策模式进行解读。刑事政策具有经验科学的特点,同时又兼具规范科学的特征。由于犯罪的复杂性和犯罪防治手段的多样性以及人们对刑事政策期待的综合性,学界对刑事政策的概念有了不同的学理见解。在现阶段,要发挥刑事政策在防治犯罪方面的作用,刑事政策的概念应作广义的理解。刑事政策模式属于刑事政策各要素内在有机联系和运行方式的高度抽象的概括,这一研究,对于切合社会实际并且有效的犯罪防治对策的导入有着积极的意义。解读刑事政策的模式主要根据米海依尔·戴尔玛斯—马蒂(Mireille Delmas—Marty)教授所著的《刑事政策的主要体系》所讲述的方法,将刑事政策模式界分为自由社会国家模式、专制国家模式、极权国家模式、自主社会模式和自由社会模式。笔者反对其以政治统治形态的划分标准,按照刑事政策自有的作用领域和方式,将刑事政策模式划分为两种类型,三种形态。第一中类型是国家本位型刑事政策,它表现为两种形态:强力型刑事政策模式和扩展型刑事政策模式;第二种类型是国家·社会双本位刑事政策模式。 第二章通过分析启蒙思想家的刑事政策思想提出,直到西方国家现阶段刑事政策的表现形态。认为,刑事政策的思想观念是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犯罪态势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和调整的,刑事政策的演进最重要的是刑事政策的目的、功能的演变,以及受刑事政策演变的影响而导致的刑事立法、刑事司法的演变。所有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和因此而决定的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西方国家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其刑事政策表现为不同的模式。西方国家刑事政策模式的调整是以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为前提和基础的,是意识形态与社会结构交互作用的结果。按照马蒂教授的模式划分,西方国家不同时期的刑事政策模式表现为不同的形态,现阶段西方社会的刑事政策呈现出多模式的并存。 第三章按照刑事政策的纵向结构以“严打”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刑事政策为代表,分析了其思想的形成及其实践,并以刑罚的变化为视角分析了我国刑罚的变化及其深层次的刑事政策思想变化的基本脉络。认为每一种刑事政策都有其相应的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和文化背景,都受到文明发展、社会演进以及文化特征的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犯罪现象认识的提高,使我们有了评价的立足点。根据我国刑事政策的制定及其实践情况,我国刑事政策的主要主要倾向是因政治需要和经验决策淡化了对犯罪现象的研究和对犯罪的规律性

全文目录


导言  18-24
  一、选题意义及背景  18-21
  二、研究方法与进路  21-24
第一章 刑事政策概念界定及其模式解读  24-43
  一、刑事政策概念界定  24-34
    (一) 刑事政策概念的不同学理见解  24-30
    (二) 刑事政策概念应有之义  30-34
  二、刑事政策模式解读  34-43
    (一) 刑事政策模式含义  35-37
    (二) 刑事政策模式分类  37-43
第二章 西方国家刑事政策模式演变及其启示  43-64
  一、反对罪刑擅断和重刑主义的刑事政策  43-45
    (一) 刑事政策启蒙的社会背景  43-44
    (二) 萌芽时期的刑事政策思想  44
    (三) 萌芽时期刑事政策模式  44-45
  二、主张刑罚正义和人权保障的刑事政策  45-47
    (一) 刑事古典学派思想的兴起  45-46
    (二) 古典学派的刑事政策思想  46-47
    (三) 古典学派理论指导下的刑事政策模式  47
  三、主张社会防卫的刑事政策  47-52
    (一) 实证学派对古典学派的反动  47-49
    (二) 实证学派的刑事政策思想  49-51
    (三) 实证学派理论指导下的刑事政策模式  51-52
  四、合理地组织对犯罪的反应的刑事政策  52-60
    (一) 新社会防卫论的纠偏与调和  52-53
    (二) 新社会防卫论的刑事政策思想  53-54
    (三) 新社会防卫论主导下的刑事政策模式  54-60
  五、西方国家现阶段刑事政策的表现形态及其模式  60-64
    (一) 西方国家现阶段刑事政策的表现形态  60-62
    (二) 西方社会现阶段刑事政策模式  62-64
第三章 我国现行刑事政策评价  64-80
  一、我国刑事政策的形成与实践  64-72
    (一) “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刑事政策的形成及其实践  64-69
    (二)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刑事政策思想的形成及其实践  69-72
  二、从刑罚的变化看刑事政策  72-76
    (一) 相对轻缓的1979年刑法  73
    (二) 修补加重的1979年刑法  73-74
    (三) 整体趋重的现行刑法  74-76
  三、严打与综合治理刑事政策的演进特点  76-77
  四、我国刑事政策反映的主要倾向  77-80
    (一) 因政治需要与经验决策而淡化了科学性  77-78
    (二) 因对惩罚的倚重而轻视了预防  78-80
第四章 刑事政策模式选择:背景分析  80-110
  一、社会转型与刑事政策的一般关系  80-83
    (一) 社会转型的含义  80-81
    (二) 社会转型与刑事政策的一般关系  81-83
  二、我国社会转型与刑事政策的关系  83-88
    (一) 我国社会转型的特征  83-85
    (二) 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矛盾积累  85-86
    (三) 我国社会转型与刑事政策的关系  86-88
  三、我国刑事政策面临的犯罪形势的挑战  88-104
    (一) 犯罪数量的整体变化  88-94
    (二) 犯罪变化的特点  94-104
  四、我国刑事政策面临挑战的深层次原因  104-110
    (一) 刑事政策立论基础  104-105
    (二) 刑事政策价值目标单一性  105-106
    (三) 刑事政策越位  106-107
    (四) 犯罪防治机制  107
    (五) 刑罚的即时性  107-108
    (六) 犯罪理论研究的滞后性  108-110
第五章 刑事政策模式选择:前提、依据与基础  110-128
  一、我国刑事政策模式选择的前提  110-116
    (一) 犯罪概念的相对性  110-112
    (二) 犯罪原因的复杂性  112-116
  二、刑事政策模式选择的理论依据  116-121
    (一) 法治权威的确立  117-118
    (二) 人道主义的重光  118-120
    (三) 以权利制约权力  120-121
  三、刑事政策模式选择的现实基础  121-128
    (一) 经济基础  122-123
    (二) 社会基础  123-124
    (三) 政治基础  124-128
第六章 刑事政策模式的选择:价值、原则与模式  128-146
  一、刑事政策模式选择的价值目标  128-134
    (一) 价值目标及其关系的辨证  128-130
    (二) 价值目标层次性与递进性关系对刑事政策模式选择的意义  130-132
    (三) 刑事政策模式选择的方向  132-134
  二、刑事政策模式选择原则  134-137
    (一) 科学性原则  134-135
    (二) 时空性原则  135-136
    (三) 主体性原则  136-137
  三、刑事政策模式定位  137-142
    (一) 国家·社会双本位刑事政策模式的逻辑关系  137-138
    (二) 国家·社会双本位刑事政策模式的意义  138-142
  四、国家·社会双本位刑事政策模式运行保障  142-146
    (一) 刑事政策模式的制度化  142-143
    (二) 制度化的主要途径  143-146
第七章 刑事政策模式选择:刑事政策体系建构  146-181
  一、犯罪预防体系  146-154
    (一) 综合治理政策的完善  146-149
    (二) 职务犯罪的制约与监督预防  149-150
    (三) 特殊群体的关爱预防  150-151
    (四) 消除犯罪条件的情景预防  151-152
    (五) 需要关注的被害预防  152-153
    (六) 纠纷消解机制与“寓防于调”  153-154
  二、犯罪处罚体系  154-172
    (一) 刑法网  154-159
    (二) 刑罚度  159-168
    (三) 保安处分制度的法律化  168-169
    (四) 少年司法制度的健全  169-170
    (五) 被害人赔偿制度的确立  170-171
    (六) 民事行政法律制度的制裁作用关注  171-172
  三、社会参与的矫正体系  172-177
    (一) 完善非监禁刑法律制度  172-175
    (二) 非监禁刑矫正机制的建立  175-176
    (三) 恢复性司法的借鉴  176-177
  四、相关制度的完善与配合  177-181
    (一) 政治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  178
    (二) 司法独立与司法公正  178-179
    (三) 社会政策的回应与契合  179-181
结论  181-184
参考文献  184-191
后记  191-192

相似论文

  1. 高忠英学术思想与经验总结及运用补肺汤加减治疗呼吸系统常见病用药规律研究,R249.2
  2. 周耀庭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R249.2
  3. 基于H.264/AVC可分级视频编码算法的研究,TN919.81
  4. H.264/AVC帧内预测模式选择算法研究,TN919.81
  5. 论侵犯商业秘密罪,D924.3
  6. 美国大学教授协会产生、发展的历史及其作用研究,G649.712
  7. 石嘴山市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F205
  8. 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理解与适用,D914
  9. 泰国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研究,G323.36
  10. 军民融合式国防科研投资研究,F426.48
  11. 远方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肾病经验总结,R692.9
  12. 远方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撷萃,R692.5
  13. 卢秉久教授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经验,R259
  14. 赵刚教授健脾益肾化湿逐瘀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R277.5
  15. 王健教授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经验总结,R255.2
  16. 姜树民教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经验总结,R249
  17. 姜树民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经验集萃,R256.35
  18. 补气固摄、润肠通便治疗直肠脱垂,R269
  19. 刑罚轻重的立法设置研究,D914
  20. 中国涉人身自由保安处分制度建构,D924
  21. 我国刑事政策与刑事法律的冲突与解决途径,D924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法学各部门 > 刑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