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吸毒预防论

作 者: 陈谞
导 师: 王牧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刑法学
关键词: 吸毒人员 预防论 吸毒行为 毒品犯罪 吸毒现象 戒毒工作 戒毒人员 研究视角 定性研究 违法犯罪现象
分类号: D917.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837次
引 用: 7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禁毒执法部门坚定不移地贯彻严打方针,始终保持对毒品犯罪的高压态势,但我国的禁吸戒毒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吸毒人数仍然居高不下,吸毒人口呈现年轻化和低龄化趋势。截止2003年底,我国累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到105.3万人,72.2%是35岁以下的青少年,这其中还不包括4~7倍于此、数量庞大的隐性吸毒人口。 二是涉毒区域仍在扩大,吸毒人员的职业结构和社会阶层日趋复杂化。中国公安部2003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存在吸毒问题,涉毒县(市、区)已达到2148个,其中比较严重的,也就是吸毒人员超过1000人的县(市、区)有214个。 三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活动猖獗,因吸毒而诱发卖淫、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现象突出。吸毒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是共生互动、互相依存的关系,既然境外毒源无法铲除,贩毒和吸毒也就不可能根治;反过来,也由于国内存在庞大的吸毒群体,这一群体对毒品的巨大需求所产生的暴利,又会刺激毒品的制造、走私、运输和贩卖。尽管禁毒机关不断加大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但在国际交往频繁、制毒贩毒依然十分活跃的大环境背景下,要想在中国这个局部战场短期内彻底根治毒品犯罪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WP=207> 四是由于吸毒是高开销的持续性行为,在强烈毒瘾的折磨下,为了尽快获得毒资,他们在骗光、偷光、拖跨自己的家庭和朋友之后,如果仍不能自拔的话,他们必然会非偷即抢、以贩养吸、以卖淫养吸,从而给社会治安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据大量调查,在吸毒成瘾者中有70~75%左右曾有违法犯罪行为。 五是对吸毒人员的执法难和收治率低,戒毒人员的康复矫治效果不理想。多年来我国戒毒机构对吸毒人员的收戒方式始终走不出一种怪圈:戒毒所收治一部分吸毒人员,社会上还有一部分吸毒人员,等这批戒毒人员出所后,再把另一部分人收治进来,可前一批戒毒人员出所后又很快复吸,如此循环反复,导致戒毒工作始终处于“屡吸屡戒,屡戒屡吸”的恶性循环状态。 六是吸毒预防的宣传教育设计不够科学,效果不理想,没有充分调动群众以形成全民禁毒的工作态势。 因此,针对不断变化着的毒品犯罪和吸毒现象,如何更有效地从吸毒预防角度来地开展宣传教育,规范和完善戒毒医疗康复制度,解决立法和对策的滞后性问题,以便更好地遏止毒品犯罪,减缓新吸毒人员的滋生,最大限度降低吸毒所带来的社会危害,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法的探索显得格外迫切和重要。 广义上的行为预防既包括行为发生前的预防,也包括控制、制止行为的全部过程,但这其中又以行为发生前的预防最为重要。鉴于目前在戒毒康复方面还有很多难题尚未攻克,吸毒行为的前期预防也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在当前我国吸毒治理工作面临严峻挑战的新形势下,吸毒预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一,吸毒预防开展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扭转当前我国禁吸戒毒工作的被动态势。 第二,就如何杜绝和减少吸毒行为的发生来看,预防比禁毒戒毒更 <WP=208>具可行性,也更容易有成效。 第三,吸毒预防对减少青少年吸毒行为的发生意义尤为重大,这是由青少年性格行为的可塑性以及青少年吸毒行为发生的特点所决定。 第四,国内外一些有益探索及其经验也证明了吸毒预防的重要意义。 为此,本文采取了以下的研究视角、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视角 在分析吸毒的成因时,国内的很多学者首推毒品的可获得性、毒品黑市的猖獗,认为这是产生吸毒行为的重要原因。然而笔者认为,任何消费品没有需求和市场,也就丧失了存在的前提。作为国家严厉控制查处的违禁品,毒品的存在同样离不开非法消费的市场和群体,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最终收益也是取决于毒品的需求。如果我们能够从源头上探究出人们吸毒的原因,并相应地调整预防和矫治措施,从而有效地控制和减少社会对毒品的需求,相信这对我们的禁毒工作会有更大的帮助和启益。因此,本文选择吸毒预防的研究视角,尝试从源头上去全面深入地探讨预防和减少吸毒行为的发生的方法和途径,以期能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从而为我国的禁吸戒毒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扭转当前我国禁吸戒毒工作所面临的被动局面。 (二)研究思路 吸毒行为的发生是外部社会客观条件和个体主观要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理论上讲,很难认定吸毒者由于单一的原因而吸毒,多种原因要素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一定的情境和一定的过程中互动。在这些复杂的要素中,一些是具有共性的,一些具有个别性的特点;多种要素也具有层次性,一些是本质性的、决定性的、具有直接影响作用的因素,一些是次要的、辅助的、间接的因素。具有共性的因素反映了吸毒者相同或相似的主体观念和人格特点;具有个别特点的要素反映了吸毒者不同的吸毒行为的动机,即激起吸毒行为的内心起因和意志

全文目录


第一章 导言  8-27
  一、 吸毒预防研究的背景  8-13
  二、 吸毒预防研究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  13-16
  三、 国内外有关吸毒预防研究的现状  16-23
  四、 本文研究的视角、思路和方法  23-27
第二章 吸毒与吸毒人  27-45
  一、 吸毒的特征  27-28
  二、 吸毒的嬗变  28-30
  三、 吸毒的危害  30-40
  四、 吸毒的法律后果  40-42
  五、 吸毒人的个体特征  42-45
第三章 吸毒的心理预防  45-66
  一、 吸毒者的心理特征  45-52
  二、 吸毒的心理矫治  52-59
  三、 吸毒的心理预防  59-66
第四章 吸毒的人格预防  66-93
  一、 吸毒者人格缺陷及其影响  66-77
  二、 人格预防的作用和功能  77-79
  三、 人格预防的现状和问题  79-80
  四、 人格预防的完善  80-93
第五章 吸毒的法律预防  93-109
  一、 自愿戒毒  93-98
  二、 强制戒毒  98-103
  三、 劳教戒毒  103-109
第六章 吸毒的社区预防  109-128
  一、 社区预防的必要性  109-115
  二、 社区预防的组织机构和人员  115-121
  三、 社区预防的具体措施  121-128
第七章 吸毒的环境预防  128-152
  一、 环境预防的作用与功能  128-133
  二、 环境预防的现状及问题  133-135
  三、 环境预防的完善--由已然环境向应然环境的转变及手段  135-152
第八章 重复吸毒的防治  152-177
  一、 重复吸毒的危害  152-160
  二、 重复吸毒的心理和社会原因  160-167
  三、 重复吸毒的预防  167-177
第九章 吸毒预防的比较研究  177-197
  一、 香港的禁毒宣传和毒品教育  177-180
  二、 澳门的吸毒预防与治疗服务体系  180-184
  三、 新加坡的吸毒劝退方案和强化劝诫方案  184-189
  四、 泰国的佛教组织参与戒毒康复方案  189-190
  五、 美国的吸毒预防策略  190-197
结 语  197-199
参考文献  199-205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研究成果  205-206
论文摘要(中文)  206-210
论文摘要(英文)  210-215

相似论文

  1. 东正教哈尔滨教区研究(1898-1956年),B979
  2. CBA联赛球场观众流氓话语分析,G841
  3. 毒品犯罪量刑问题研究,D924.3
  4. 王某毒品犯罪案件研究,D924.3
  5. 中国软件行业服务外包技术外溢效应研究,F273.1
  6. 运动干预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促进的研究,R749.64
  7. 皖南农村地区孕产期保健现况及其剖宫产影响因素研究,R719.8
  8. 兰州铁路系统毒品问题调查报告,D922.14
  9. 毒品犯罪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917
  10. 非英语专业学习者与英语专业学习者语言学习观念差异的对比研究,H319
  11. 毒品犯罪证据审查认定若干问题研究,D925.23
  12.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权利及保障,D921
  13. 当前云南毒品犯罪案件的特点难点及对策初探,D917.6
  14. 女性戒毒人员生存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R749.64
  15. 静安区肺结核流行趋势及转归状况研究,R521
  16. 中学生英语课堂交际意愿研究,G633.41
  17. 毒品犯罪居间行为定性,D924.3
  18. 贵州省黔西南州强制隔离戒毒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TP311.52
  19. 新型毒品犯罪形势及对策研究,D917
  20. 毒品犯罪案件证据收集研究,D925.2
  21. 诱惑侦查毒品犯罪定罪量刑探析,D925.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法学各部门 > 犯罪学 > 犯罪预防与治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