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型二元相互作用参数公式及在CO_2/VC体系中的应用

作 者: 陈坚
导 师: 黄志明;包永忠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化学工程与技术
关键词: 氯乙烯 二氧化碳 超临界 临界点 沉淀聚合 二元相互作用参数 分子形状系数 转化率
分类号: TQ01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2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针对氯乙烯(VC)悬浮聚合后处理工艺复杂,易产生废气、废水等环境污染;VC本体聚合体系粘度大,搅拌和传热困难,树脂质量难以控制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以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为介质进行VC聚合的新思想,在建立新的立方型状态方程二元相互作用参数理论公式预测VC/CO2的相行为,并进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研究以Sc-CO2为介质的VC沉淀聚合规律,为开发在Sc-CO2中VC沉淀聚合新方法提供基础。 对于偏离二参数对应状态原理的CO2/VC等复杂流体,本文以Mie势能函数和London色散力理论为基础,引入基于Joffee和Stewart虚拟临界规则的Leland分子形状系数θ和φ并保留离子化势能项,推导得到状态方程中引力项二元相互作用参数kij的新型普遍化公式: kij=1-((2 (IiIj1/2)/(Ii+Ij))((θiθj1/2)/θij((φiφj1/2)/φij(((φiφj1/2)/φij((ViVj1/2)/Vij)n-3/3 基于经验取Mie势能常数n=3,则可简化为: kij=1-(2 ((IiIj1/2)/(IiIj))((θiθj1/2)/θij((φiφj1/2)/φij 无需通过实验数据返算,以组分的θ和φ算术平均值替代κij和φij即可直接计算和预测引力项二元相互作用参数,应用于PR状态方程计算二元混合物的临界压力,最大偏差为3.385%。 在Coutinho的基础上,引入分子形状系数本文推导得到SRK状态方程的斥力项二元相互作用参数公式: lij=1-1/(4φij)((φibi1/3+(φjbj1/331/(bi+bj) 根据Lennard-Jones势能理论,取势能常数n=6,得到SRK状念方程的引力项二元相互作用参数的公式: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2
第一章 前言  12-14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4-43
  2.1 引言  14
  2.2 状态方程和二元相互作用参数  14-21
    2.2.1 状态方程的发展  14-15
    2.2.2 立方型状态方程  15-17
    2.2.3 立方型状态方程参数的计算  17
    2.2.4 混合规则  17
    2.2.5 二元相互作用参数  17-21
      2.2.5.1 二元相互作用参数的应用  18
      2.2.5.2 二元相互作用参数的关联式  18-21
  2.3 超临界二氧化碳用于聚合反应和改性  21-36
    2.3.1 Sc-CO_2的性质  23-24
    2.3.2 以Sc-CO_2作为介质合成高分子研究的回顾  24-25
    2.3.3 Sc-CO_2作为聚合反应介质的特点  25-26
    2.3.4 Sc-CO_2为介质的聚合工艺  26-27
    2.3.5 均相溶液聚合  27-29
      2.3.5.1 氟代单体和氟代聚合物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性  27
      2.3.5.2 均相自由基聚合合成氟代聚合物  27-29
    2.3.6 沉淀聚合  29-30
      2.3.6.1 VDF的连续沉淀聚合  29
      2.3.6.2 丙烯酸的沉淀聚合  29-30
      2.3.6.3 其他一些单体的沉淀聚合  30
    2.3.7 分散聚合  30-33
      2.3.7.1 Sc-CO_2中的分散聚合的成粒机理  31-32
      2.3.7.2 Sc-CO_2分散聚合中分散剂的稳定作用  32
      2.3.7.3 分散剂对树脂颗粒特性的影响  32-33
    2.3.8 Sc-CO_2用于高分子改性  33-36
      2.3.8.1 Sc-CO_2中聚合物吸附小分子的机理  34-35
      2.3.8.2 渗入单体和引发剂制备高分子共混物  35-36
      2.3.8.3 渗入有机金属化合物改性高分子材料  36
      2.3.8.4 高分子中引入有机添加剂  36
  2.4 课题思路  36-38
  参考文献  38-43
第三章 立方型状态方程引力项二元相互作用参数的公式  43-56
  3.1 引言  43
  3.2 基础理论  43-46
    3.2.1 Mie 势能函数  44
    3.2.2 London 色散力公式  44-45
    3.2.3 对应状态原理  45-46
  3.3 二元相互作用参数公式的推导  46-54
    3.3.1 引力参数几何结合规则推导  46-47
    3.3.2 对二参数对应状态原理偏离的修正  47-52
      3.3.2.1 分子形状系数的修正  47-50
      3.3.2.2 虚拟临界规则  50-52
    3.3.3 二元相互作用参数公式  52-54
  3.4 本章小结  54-55
  参考文献  55-56
第四章 引力项二元相互作用参数公式的讨论和说明  56-64
  4.1 引言  56
  4.2 不同分子间形状系数的确定  56-59
  4.3 虚拟临界规则的选择  59-61
  4.4 影响k_y的因素  61
  4.5 公式的特点  61-62
  4.6 本章小结  62
  参考文献  62-64
第五章 引力项二元相互作用参数公式的应用  64-70
  5.1 引言  64
  5.2 计算程序  64-66
    5.2.1 结构化程序  64
    5.2.2 计算程序  64-66
  5.3 应用  66-69
  5.4 本章小结  69
  参考文献  69-70
第六章 斥力项和引力项二元相互作用参数的公式及其应用  70-78
  6.1 引言  70
  6.2 引力项和斥力项参数及其二元相互作用参数  70-72
  6.3 SRK 方程的二元相互作用参数公式  72-74
    6.3.1 斥力项二元相互作用参数  72-73
    6.3.2 引力项二元相互作用参数  73-74
  6.4 SRK 方程二元相互作用参数公式的应用  74-76
  6.5 本章小结  76-77
  参考文献  77-78
第七章 氯乙烯-二氧化碳二元系的临界点  78-87
  7.1 引言  78
  7.2 实验部分  78-79
    7.2.1 实验原料  78-79
    7.2.2 实验装置  79
  7.3 测定二元混合物临界点、泡点和露点的新方法  79-81
  7.4 CO_2/VC二元混合物的临界点,泡点和露点  81-85
    7.4.1 CO_2/NC二元系的相边界点  81-83
    7.4.2 k_y应用于CO_2/VC二元系临界点压力的计算  83-84
    7.4.3 k_y和l_y应用于CO_2/VC二元系临界点压力的计算  84-85
  7.5 本章小结  85-86
  参考文献  86-87
第八章 VC在Sc-CO_2中聚合的压力变化和相行为  87-95
  8.1 引言  87
  8.2 实验部分  87-88
    8.2.1 实验装置  87-88
    8.2.2 实验原料  88
    8.2.3 实验过程  88
    8.2.4 表征  88
  8.3 结果与讨论  88-94
    8.3.1 VC在Sc-CO_2中聚合  88-89
    8.3.2 聚合过程的压力变化  89-90
    8.3.3 聚合过程的相行为  90-91
    8.3.4 伴随聚合过程相行为的压力变化  91-94
  8.4 本章小结  94
  参考文献  94-95
第九章 VC在Sc-CO_2中聚合  95-103
  9.1 引言  95
  9.2 实验部分  95-96
    9.2.1 实验装置  95
    9.2.2 实验原料  95
    9.2.3 实验过程  95-96
    9.2.4 表征  96
  9.3 结果与讨论  96-101
    9.3.1 VC在Sc-CO_2中的聚合速率  96-97
    9.3.2 VC在Sc-CO_2中聚合的转化率  97-100
      9.3.2.1 压力和引发剂浓度对聚合转化率的影响  97-98
      9.3.2.2 搅拌对聚合转化率的影响  98-99
      9.3.2.3 引发剂添加方式对聚合转化率的影响  99-100
    9.3.3 VC在Sc-CO_2中聚合产物的分子量  100-101
    9.3.4 VC在Sc-CO_2中聚合产物的颗粒特性  101
  9.4 本章小结  101-102
  参考文献  102-103
第十章 结论、创新点和展望  103-107
  10.1 结论  103-104
    10.1.1 立方型状态方程的二元相互作用参数  103-104
    10.1.2 CO_2/VC二元系的相边界点  104
    10.1.3 VC在Sc-CO_2中的沉淀聚合  104
  10.2 创新点  104-105
  10.3 展望  105-107
致谢  107-109
作者简介  109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9-110

相似论文

  1. 超临界甲醇法从煎炸废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TE667
  2. 1000MW超超临界褐煤锅炉炉内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TK224.11
  3. 罗非鱼片的超临界CO2干燥特性研究,TS254.4
  4.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网络对生物柴油制备工艺的优化,TE667
  5. 油茶籽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及其功能评价,TS225.16
  6. 三氯乙烯致敏豚鼠肾损伤及其氧化应激机制的研究,R363
  7. 当归滴丸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TQ461
  8. 半胱胺对瘘管手术后山羊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S858.27
  9. 青藏高原油菜蜂花粉脂肪酸的提取及分析,S896.4
  10. 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仿真系统研制,TM621.6
  11. Al2O3/C杂化气凝胶和Al2O3气凝胶的制备及表征研究,O648.17
  12. 某超临界锅炉水冷壁烟气侧氧化皮成因研究,TK228
  13. 单体组成及填料微结构对齿科修复复合树脂的性能影响,R783.1
  14. 超临界汽轮机转子热—流耦合问题的数值分析,TK261
  15. 葱白有效成分组群的成分类型及降脂作用研究,R285
  16. 基于广义预测控制的超临界参数单元机组负荷控制与优化研究,TM621.6
  17. 静电纺含双金属纳米颗粒高分子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环境修复应用,TB383.1
  18. 氯乙烯精馏装置控制系统的设计,TQ222.423
  19. 改性聚丙烯的微孔发泡及泡孔形貌的控制研究,TQ328
  20. 椪柑籽油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化学成分分析,TS225.1
  21. 再生冷却超燃冲压发动机启动阶段的传热特性研究,V231.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一般性问题 > 基础理论 > 化工物理化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