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超临界甲醇法从煎炸废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作 者: 韩春苗
导 师: 孟令辉
学 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 业: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关键词: 生物柴油 酯交换 超临界 甲醇 甘油产率
分类号: TE66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1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生物柴油是一种新型的可再生能源,作为石化能源的最佳替代品,近年来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与期待。本文采用超临界酯交换法,以煎炸废油(废大豆油和废色拉油)和甲醇为原料制备了生物柴油,并以酯交换反应过程中的甘油产率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醇油体积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酯交换反应转化率的影响,进而确定了酯交换反应的最佳条件分别为废大豆油体系:330℃、醇油体积比25:5、反应15min;废色拉油体系:350℃、醇油体积比25:5、反应15min。利用不同温度下酯交换反应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对废色拉油酯交换反应的动力学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最终建立酯交换反应的动力学模型。计算结果反应级数为2,活化能52.46kJ/mol。对酯交换反应制备出的产物进行了气质联用和红外光谱表征,分析了其主要成分,证实酯交换反应的产物主要成分是C12到C24的甲酯,含量最多的是软脂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对实验室制备的废色拉油生物柴油样品的部分燃料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生物柴油样品的体积热值与0#柴油相当,40℃运动粘度是6.38 mm2/s ,密度0.899g/ml ,比0#柴油燃烧得更完全,不冒黑烟,酸值0.51mgKOH/g油脂,总甘油含量为0.21wt%,铜片腐蚀等级为1级,凝点0℃左右。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第1章 绪论  7-21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7-8
    1.1.1 生物柴油简介  7-8
    1.1.2 本实验的研究意义  8
  1.2 国内外生物柴油的使用现状和研究进展  8-12
    1.2.1 世界各国生物柴油的使用现状  8-10
    1.2.2 国内外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  10-12
  1.3 超临界法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  12-19
    1.3.1 工艺流程  12-13
    1.3.2 反应机理  13-14
    1.3.3 产率的计算  14
    1.3.4 各种影响因素的分析  14-17
    1.3.5 生物柴油的分析手段  17-18
    1.3.6 生物柴油的油品性能测试  18-19
  1.4 本论文的出发点及研究内容  19-21
第2章 实验部分  21-32
  2.1 实验原料和试剂  21-22
  2.2 生物柴油的制备及提取  22-23
  2.3 酯交换反应转化率的测定  23-29
    2.3.1 油脂皂化值的测定方法  25-26
    2.3.2 油脂酸值的测定方法  26-27
    2.3.3 甘油产率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27-28
    2.3.4 其他表征酯交换反应转化率的方法  28-29
  2.4 生物柴油成分的表征  29-30
    2.4.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试  29
    2.4.2 红外分析  29-30
  2.5 生物柴油产品的燃料性能测试  30-32
第3章 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32-45
  3.1 实验原料的选择  32
  3.2 废大豆油体系的转化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32-37
    3.2.1 废大豆油酯交换的理论甘油产量  32
    3.2.2 废大豆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影响因素分析  32-35
    3.2.3 正交实验法确定制备反应的最佳条件  35-37
  3.3 废色拉油体系的转化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37-39
    3.3.1 废色拉油发生酯交换反应时甘油的理论产量  37
    3.3.2 废色拉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影响因素分析  37-39
  3.4 超临界酯交换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39-44
    3.4.1 反应级数及反应速率方程的确定  39-42
    3.4.2 反应活化能的计算  42-44
  3.5 本章小结  44-45
第4章 生物柴油产品的成分表征与性能测试  45-57
  4.1 生物柴油产品的成分表征  45-51
    4.1.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45-48
    4.1.2 傅立叶变换红外分析  48-51
  4.2 生物柴油性能测试结果及分析  51-56
    4.2.1 密度  51
    4.2.2 热值  51-52
    4.2.3 40℃运动粘度  52-53
    4.2.4 酸值  53
    4.2.5 燃烧性能及灰分的表征  53-54
    4.2.6 铜片腐蚀性能  54-55
    4.2.7 总甘油含量  55
    4.2.8 低温性能  55-56
  4.3 本章小结  56-57
结论  57-58
展望  58-59
参考文献  59-6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4-65
致谢  65

相似论文

  1. 1000MW超超临界褐煤锅炉炉内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TK224.11
  2. 罗非鱼片的超临界CO2干燥特性研究,TS254.4
  3. 多壁碳纳米管负载Au@Pt、Au@Pd核壳结构催化剂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O643.36
  4. 树脂催化废食用油两步法制备生物柴油试验研究,TE667
  5. 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T)的合成与性能研究,TQ323.4
  6. 小桐子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医用级制备工艺研究,TQ223.163
  7. 生物柴油副产品甘油制备环氧氯丙烷,TQ223.26
  8. 不同大气压力下高压共轨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的试验研究,TE667
  9. 餐饮废油制备生物柴油及降低其冷凝点的研究,TE667
  10. 直接醇类燃料电池Pt基催化剂的研究,TM911.4
  11. 生物柴油及其与石化柴油混合燃料润滑性能的对比研究,S232.6
  12.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Pd基阴极催化剂的研究,O643.36
  13. 熔融酯交换法制备双酚A型聚碳酸酯的研究,TQ323.41
  14. 固体碱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试验研究,TE667
  15.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网络对生物柴油制备工艺的优化,TE667
  16. 油茶籽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及其功能评价,TS225.16
  17. 当归滴丸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TQ461
  18. 介孔材料负载纳米金催化氧化醇直接制备甲酯,TQ225.241
  19. 基于LCA的生物柴油技术经济评价研究,TE667
  20. 甲醇对萝卜及其害虫的影响研究,S436.3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石油、天然气工业 > 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 > 人造石油 > 从其他原料提取石油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