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区域农业竞争力的评估及比较研究

作 者: 苏航
导 师: 戴思锐
学 校: 西南农业大学
专 业: 农林经济管理
关键词: 区域 农业竞争力 指标体系
分类号: F320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027次
引 用: 17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加入WTO之后,我国农业产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提高农业总体竞争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度极大但又必须解决的课题。本文对区域农业竞争力的研究希望达到四个目标:第一,构建区域农业竞争力分析的理论框架,以解析区域农业竞争力的内涵、构成及影响因素;第二,分析区域农业竞争力的形成机制,探索区域农业竞争力形成及变动的内在规律;第三,建立一个区域农业竞争力的评估指标体系,为我国区域农业的竞争力评价和比较提供一套较为系统的标准和方法;第四,通过对样本区域的农业竞争力的评估和比较,对所建立的评估指标和方法进行验证,并说明其在区域农业竞争力评估中的操作与应用。 一、研究思路 1、区域农业竞争力内涵界定及构成分析 区域农业竞争力可以理解为区域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这种能力表现为区域农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区域农业的盈利能力、区域农业的可扩张能力、区域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区域农业的可持续能力,以及由这些能力所形成的农业综合实力。区域农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表现为区域主要农产品对市场需求的可满足程度,以及区域农业发展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区域农业的盈利能力是指农业生产经营所能获取利润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农业实现有效积累、维持正常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农业生产者获取投资回报、增进自身福利的基础。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指区域为农业永续发展所能提供的支撑能力,这种支撑能力来源于自然资源、基础设施条件、生产者的积极性、经济实力以及生态环境。区域农业的扩张能力指农业生产的规模扩大和层次提升的能力。区域农业外延扩张仅引起量的变化,而内涵扩张会带来质的提高。区域农业的抗风险能力指区域农业能减少各种风险带来的损失从而维持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农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区域农业竞争力的构成中,市场适应能力是竞争力形成的基础前提,盈利能力是竞争力的核心,可扩张能力是竞争力提升的内在潜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是维持竞争力的保障,各种力量的综合作用决定区域农业竞争力水平。 2、区域农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与论证 影响区域农业竞争力的因素众多,但概括起来起重要作用的是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基础设施与装备、农业科学与技术、市场环境、制度及政策、管理等方面。正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最终决定了区域农业竞争力的强弱。自然气候对区域农业的发展具有刚性约束,是区域农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是农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本生产要素,资源的类型、质量及丰裕程度对区域农业生产规模、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业生产成本及农产品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生态环境对生物资源的存续和繁衍、农产品品种及安全性、农业生产成本及效益都有极大的影响。农业基础设施作为基本的和必备的农业生产物质条件,直接影响着区域农业的生产效率(包括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品种和质量,是区域农业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区域农业的科技研发能力、技术推广能力对区域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品种、质量、农业生产规模等方面产生直接的影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7-13
ABSTRACT  13-20
文献综述  20-23
第一章 导论  23-33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背景  23-25
    1、我国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和新任务  23-24
    2、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紧迫性与艰巨性  24-25
    3、农业竞争力分区比较研究的背景  25
  二、研究的范围、目标及内容  25-27
    1、研究的范围界定  25-26
    2、研究的预期目标  26
    3、研究的主要内容  26-27
  三、研究思路和基本假设  27
    1、研究思路  27
    2、基本假设  27
  四、研究方法和资料选择  27-28
  五、相关概念的解释与说明  28-29
    1、区域  28
    2、狭义农业与广义农业  28-29
    3、农业产业竞争力  29
  六、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29-32
  七、论文总体设计  32-33
第二章 区域农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借鉴  33-39
  一、资源禀赋理论  33-34
  二、比较优势理论  34-36
  三、区位理论  36-37
  四、可持续发展理论  37-39
第三章 区域农业竞争力的内涵及构成  39-52
  一、区域农业竞争力的内涵  39-40
    1、区域农业的界定  39
    2、区域农业竞争力的内涵  39
    3、区域农业的广义竞争力与狭义竞争力  39-40
    4、区域农业的现实竞争力与潜在竞争力  40
  二、区域农业竞争力与农产品竞争力的关系  40-44
    1、农产品竞争力的内涵  40-42
    2、农产品竞争力与区域农业竞争力的联系  42-43
    3、农产品竞争力与区域农业竞争力的区别  43-44
  三、区域农业竞争力的构成  44-46
    1、区域农业的市场适应能力  44
    2、区域农业的盈利能力  44-45
    3、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5
    4、区域农业的可扩张能力  45-46
    5、区域农业的抗风险能力  46
  四、区域农业竞争力各构成部分的关系  46-48
    1、市场适应能力是基础  46-47
    2、盈利能力是核心  47
    3、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保障  47
    4、可扩张能力是内在潜力  47-48
    5、抗风险能力是防护墙  48
    6、各种力量的综合作用决定区域农业竞争力水平  48
  五、区域农业竞争力的演进  48-52
    1、区域农业单项竞争能力的演进  48-50
    2、区域农业综合竞争能力的演进  50-52
第四章 区域农业竞争力的决定要素  52-60
  一、区域农业生产结构类型  52-54
    1、区域农业的产业结构  52
    2、区域农业的产业结构层次  52-53
    3、区域主要农产品结构  53-54
  二、区域主要农产品生产特征  54-56
  三、区域主要农产品的特性  56-57
  四、区域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效率  57-58
  五、区域主要农产品的营销水平  58-60
第五章 区域农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60-70
  一、自然资源  60-63
  二、生态环境  63-64
  三、农业基础设施及装备  64-66
  四、农业生产技术  66-67
  五、农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67-68
  六、制度、政策与管理  68-70
第六章 区域农业竞争力的评估  70-80
  一、区域农业竞争力评估的目的  70
  二、区域农业竞争力评估的内容  70-73
    1、区域农业竞争力的形成条件评估  70-71
    2、区域农业对资源利用的有效性评估  71-72
    3、区域农业对市场的适应性评估  72
    4、区域农业产出水平及产出效益评估  72
    5、区域农业发展的稳定性、风险、可持续性及潜力评估  72-73
    6、农产品营销水平评估  73
  三、区域农业竞争力评估的标准  73-74
  四、区域农业竞争力评估的程序  74-77
  五、区域农业竞争力评估的方法  77-80
第七章 区域农业竞争力评估的指标体系  80-88
  一、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  80-81
  二、指标体系的设置方法  81-82
    1、指标体系的分块设置  81
    2、指标体系的分层设置  81
    3、指标体系的层、块结构  81-82
    4、竞争力评估指标的指数化  82
  三、区域农业竞争力形成条件评估指标  82-84
  四、区域农业竞争力水平评估指标  84-86
  五、区域农业竞争力增长潜力评估指标  86-88
第八章 区域农业竞争力评估三级指标的计量  88-97
  一、区域农业竞争力评估第三级指标的计量方法  88
  二、区域农业竞争力形成条件评估第三级指标的计量  88-91
  三、区域农业竞争力水平评估第三级指标的计量  91-94
  四、区域农业竞争力增长潜力评估第三级指标的计量  94-97
第九章 区域农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应用  97-105
  一、评估指标的分块与分级和代码设置  97
  二、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97-99
  三、评估指标的计算  99-101
  四、评估指标体系的应用  101-103
  五、评估指标的综合分析  103-105
第十章 山东、四川两省农业竞争力评估  105-116
  一、选择评估样本区域的依据  105
  二、两省农业竞争力第三级指标值的确定  105-108
  三、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108-111
  四、评估指标指数值的计算  111-115
  五、山东、四川两省农业竞争力评估结果的比较  115-116
第十一章 山东、四川两省农业竞争力的比较与评析  116-126
  一、两省农业竞争力形成条件的比较分析  116-120
  二、两省农业竞争力水平的比较分析  120-122
  三、两省农业发展潜力评估结果分析  122-123
  四、山东省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途径  123-124
  五、四川省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途径  124-126
主要参考文献  126-131
致谢  131-13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与论文情况  132

相似论文

  1. 云南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G649.2
  2. 基于多示例学习的用户关注概念区域发现,TP391.41
  3. 家庭清扫机器人路径覆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242
  4.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5. 湛江市对虾产业区域品牌建设研究,F326.4
  6. 中山市区域性推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G451.1
  7. 幼儿混龄区域活动管理研究,G617
  8.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G647
  9. 基于GIS的区域水环境压力分区研究,X321
  10.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11.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层次综合评判在高职教学评价中的应用,G712
  12.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13.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X826
  14.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X2
  15. 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X502
  16. 中国区域行政合作的非均衡演进研究,D630
  17. 中国政府惠农政策实证研究,D422.6
  18. 高校本科教学团队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G647
  19. 应急物流通道的选择与评价研究,X43
  20. 环境脆弱区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及区域布局研究,X321
  21. 苏中地区镇域农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的研究,X826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