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靶向核糖核酸酶抗乙肝病毒作用的研究和抗乙肝病毒机制的初步探索

作 者: 李英辉
导 师: 薛采芳;刘军
学 校: 第四军医大学
专 业: 病原生物学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核衣壳导向的病毒灭活作用 靶向核糖核酸酶 原核表达 复性 前基因组RNA
分类号: R512.6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21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乙肝病毒感染是一个世界范围的卫生问题。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3.5亿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我国约有1.2亿,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特别是围产期/幼年期乙肝病毒感染者会迁延转变成为慢性肝炎,肝硬化或者肝癌。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虽然疫苗计划免疫降低了急、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发生率,但是现有的数目庞大的感染人群、约5%的对疫苗无应答者以及逃避疫苗诱导免疫的乙肝病毒突变株,都表明急需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的治疗,目前临床应用的α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有一定疗效,但是干扰素有效率不高(约为30%-40%),耐受性差,价格昂贵,副作用和禁忌症都较多;核苷类似物包括lamivudine、famciclovir等停药后部分患者的病情会复发,而长期用药又会导致耐药株的出现。因此,目前的治疗乙肝病毒感染的方法并不令人满意,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基因治疗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也为乙型肝炎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1991年,Natsoulis和Boeke在Nature杂志首次提出一种新的抗病毒的策略:核衣壳导向的病毒灭活(capsid-targeted viral inactivation,CTVI)并将其应用于逆转录病毒的实验治疗。乙肝病毒的复制过程类

全文目录


缩略语表  7-9
中文摘要  9-14
英文摘要  14-20
前言和文献回顾  20-51
正文  51-99
  第一部分 靶向核糖核酸酶抗乙肝病毒作用进一步检测  51-63
    1 材料和方法  52-56
      1.1 材料  52
      1.2 方法  52-56
        1.2.1 细胞培养  52
        1.2.2 2.2.15细胞转染  52-53
        1.2.3 转染效率的检测  53
        1.2.4 RT-PCR检测转染基因的表达  53-54
        1.2.5 转染后2.2.15细胞内HBeAg含量测定  54
        1.2.6 转染后2.2.15细胞内HBsAg含量测定  54
        1.2.7 转染后2.2.15细胞上清中HBeAg含量测定  54-55
        1.2.8 荧光定量PCR测定HBV拷贝数  55-56
        1.2.9 统计分析  56
    2 结果  56-60
      2.1 转染效率的检测  56-57
      2.2 RT-PCR表达鉴定  57
      2.3 转染后2.2.15细胞内HBeAg含量测定  57-58
      2.4 转染后2.2.15细胞内HBsAg含量测定  58-59
      2.5 固相放免测定转染后上清中HBeAg含量  59-60
      2.6 荧光定量PCR测定转染后上清中HBV拷贝数  60
    3 讨论  60-63
  第二部分 靶向核糖核酸酶抗乙肝病毒机制的初步探索  63-99
    1 HBV靶向核糖核酸酶的原核表达、纯化和复性  63-72
      1.1 材料和方法  63-68
        1.1.1 材料  63-64
        1.1.2 方法  64-68
          1.1.2.1 pET32a(+)/TR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64
          1.1.2.2 蛋白表达纯化  64-68
          1.1.2.3 纯化蛋白的复性  68
      1.2 结果  68-72
        1.2.1 重组载体的酶切鉴定  68
        1.2.2 pET32a(+)/TR的原核表达  68-71
        1.2.3 pET32a(+)/TR的纯化和复性  71-72
    2 对照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和复性  72-85
      2.1 材料和方法  72-77
        2.1.1 材料  72
        2.1.2 方法  72-77
          2.1.2.1 对照蛋白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72
          2.1.2.2 对照蛋白的表达和鉴定  72-74
          2.1.2.3 对照蛋白的纯化和复性  74-76
          2.1.2.4 TR,TRmut及hEDN蛋白定量和纯度分析  76
          2.1.2.5 复性后hEDN核糖核酸酶活性分析  76-77
      2.2 结果  77-85
        2.2.1 对照蛋白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77
        2.2.2 对照蛋白的诱导表达  77-81
        2.2.3 对照蛋白的纯化和复性  81-83
        2.2.4 TR,TRmut及hEDN蛋白定量和纯度分析  83
        2.2.5 hEDN复性效果分析  83-85
    3 TR的抗乙肝病毒机制的初步分析  85-95
      3.1 材料和方法  85-90
        3.1.1 材料  85
        3.1.2 方法  85-90
          3.1.2.1 TR核糖核酸酶活性分析  85-87
            3.1.2.1.1 TR核糖核酸酶活性的定性分析  85-87
            3.1.2.1.2 TR核糖核酸酶活性的定量分析  87
          3.1.2.2 TR靶向性分析  87-90
            3.1.2.2.1 细胞外实验分析TR靶向性  87-90
            3.1.2.2.2 细胞内实验分析TR的靶向性  90
      3.2 结果  90-95
        3.2.1 HBV TR核糖核酸酶活性的定性分析  90-91
        3.2.2 TR,TRmut及hEDN核糖核酸酶活性的定量分析  91-93
        3.2.3 TR靶向性分析  93-95
          3.2.3.1 细胞外实验分析TR靶向性  93-94
          3.2.3.2 细胞内实验分析TR靶向性  94-95
    4 讨论  95-99
小结  99-100
参考文献  100-103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103-105
致谢  105

相似论文

  1. 拟南芥胱硫醚-γ-合成酶(D-AtCGS)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抗血清制备,Q943.2
  2. 南极冰藻GPx、GST和SAHH基因的克隆、定量分析及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Q943.2
  3. 草鱼呼肠孤病毒vp5、vp7基因cDNA的克隆、表达及VP5、VP7蛋白亚细胞定位研究,S941.41
  4. 草鱼呼肠孤病毒vp6和ns38基因的克隆、表达及VP6和NS38免疫原性研究,S941.41
  5. 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RNA2编码基因的功能研究,S435.121
  6. 红笛鲷清道夫受体B型Ⅰ类和抗冻蛋白Ⅱ型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定量分析,S917.4
  7. 羊种布鲁氏菌16M优势蛋白抗原的鉴定,S852.61
  8. 猪细小病毒河南流行株的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S852.65
  9. 人源β-防御素-6的原核表达及纯化,Q78
  10. 绿茶提取物EGCG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机理研究,R285
  11. 河南省樱桃谷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FNC抗DHBV体内试验研究,S858.32
  12. 草鱼NCCRP-1和IL-10基因的克隆和表达,S917.4
  13. 安徽省部分地区乙型肝炎分子流行病学初步研究,R512.62
  14. 基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对乙型肝炎抗HBc和抗HBe的精密测定,R512.6
  15. 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72周临床疗效观察,R512.62
  16.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尿液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分析,R692.3
  17. 恩替卡韦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特征、质粒构建及其挽救治疗,R512.62
  18. 四川省西昌市静脉吸毒人群HIV/HCV/HBV/梅毒新发感染及高危行为变化的研究,R181.3
  19. 青岛地区乙肝病毒BCP基因突变与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研究,R512.62
  20.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脂肪酶的高效表达、纯化及其体外复性的研究,Q814
  21. C57BL/6小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中细胞因子研究,R512.6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传染病 > 病毒传染病 > 病毒性肝炎 > 乙型肝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