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茅盾与李箕永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小说创作比较研究

作 者: 金春仙
导 师: 李岩
学 校: 中央民族大学
专 业: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关键词: 二三十年代 小说创作 二十世纪 茅盾 形象系列 中朝两国 类似性 叛逆女性 知识青年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分类号: I207.4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22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研究中朝两国杰出的作家茅盾与李箕永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小说创作类似性与差异性,旨意乃在两位作家的比较中,寻绎中朝文学的共性。因为至今未能证明这两位作家相互间产生过影响,所以本文采用平行比较的方法进行研究。 在中国与朝鲜的历史上,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革命与反革命、西方文化思潮与传统文化、启蒙与封建思想等产生了激烈冲突,因此具有许多共同的社会问题。在这种相类似的社会环境中产生的两国文学也表现出颇多类似性。笔者认为,探讨中朝两国文学的类似性与差异性,对于探索文学的普遍性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而比较研究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激浪中产生的茅盾与李箕永小说的类似性,更是寻绎中朝两国文学之共性所在的很好视角。 茅盾与李箕永分别是中朝两国的著名作家,他们的创作发展过程,为我们勾勒了一条两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他们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确有很多方面相似之处,这也就为我们开展平行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对茅盾与李箕永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比较研究成果迄今只见一部论著和一篇论文。本文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新的探讨。首先,对茅盾与李箕永的比较研究中,突破了以往比较研究中仅限于个别作品的缺陷,对两位作家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小说创作做了全面的分析比较;其次,首次对人物形象系列进行了比较研究,对茅盾与李箕永小说的人物形象系列,迄今未曾有人进行过比较;再次,在茅盾与李箕永小说的艺术性比较中,对结构形式,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方面也做了一些新的探讨。 本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主要考察了茅盾与李箕永小说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探讨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朝两国社会环境与文学发展状况的类似之处,论述了茅盾与李箕永作品的类似性与中朝两国历史发展相类似紧密相关。 第二章:主要探讨了茅盾与李箕永的社会思想和文学观。茅盾与李箕永进步的社会思想中,对消极文学的尖锐批判与对新文学的不断探索、向往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观等共同点颇多。两位作家都主张文学的社会功利性,又强调文学的特殊性和川界观U创作方法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这成为他们作品类似性的基础,山促成门山们取得卓越的文学成就。 第三章:对茅质与李箕永_川-趾纪二、三十年代的小说做了全面的比较,把具体的作品放在他们整体创作l!1进行考察,既把握他们各自创作发展的脉络,也发现了两位作家小说创作卜的斤同点。两位作家山于文学观念相类似,在作品中都表现出鲜明的倾向性,从刑露现实人生和社会黑暗发展到对观实社会的整体反映。塑造“新人”形象以揭,广引;会发展的未来前景,也是两位作家创作上的共同点。但是由于他们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两国的汁会背景与文化还有些差异,所以他们的作以,题材卜个尽川M,茅盾以自己熟悉的城巾生bfi为上,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做了整休的反映;李箕永则以自己熟悉的农村生活和亲身体验为主,对殖民地、半封建的铡鲜汁会做了整体的反映。 第四章:卞要研究了茅盾与李箕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系列的异同点。通过分析发现,他们小说中共同出现的叛逆女性形象系列与知识青年形象系列,体现出强烈的现实性与鲜明的时代性。但是由于作者的经历与写作目的不同,人物形象有一定的差异。茅盾要表观时代,所以叛逆女性形象系列与知识青年形象系列部以时代风云为背景表现他们的精神上的苦闷、仿惶、追求:李箕永则要用文学启蒙_11农大众,而他本乌是个’Ilffi的受害秆,所以他作.*!I的叛逆女性形象多被理想化,知识青年多以先驱音形象3;7砚。 第*i章:黍点探讨厂刘R*李箕永个说的艺术性斤同点。通过分析发现,塑造人物时他们部刻而Z了人物性格的多而件与复杂性,从而具有典型性。茅盾的网状密集结构与李箕永的-平纠构,-引山们所要反映的复杂内容取得了某种一致性,艺术表观千法也显示山精湛。但是茅盾在从事文学创作之前,通过译介外国作品和文学评论活动U具何+川’}的文学素养和理沦水平:李箕永则更多是从古典小说和新小说中吸取文学素养。所以刻画人物心理时,茅盾的理性色彩更浓厚:结构形人]:,茅盾小说的纤j构亚为多样;n汁”密n 虽然茅盾与李箕永未曾交汁过,山毫儿影响关系,们他们的小说却有很多类似性n他们小说的类似忖休忐杉小匆]两恫文学的类似性,也证实了处在历史发展相同或相类似阶段的小同冈家、小同K族的丈学,阑然行着各自的特点,但也可以各门独立的产个川扣类似的文学。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ABSTRACT)  3-8
导言  8-11
第一章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朝社会环境与文学发展  11-21
  第一节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朝两国历史发展过程的类似性  11-13
  第二节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朝两国文坛与现实主义文学  13-17
  第三节 中朝两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受容和实践的同步性  17-21
第二章 茅盾与李箕永进步的社会思想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观的确立  21-34
  第一节 人生志向与进步的社会思想  21-24
  第二节 对消极文学的批判与新文学的探索  24-27
  第三节 向往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观  27-34
第三章 创作的立体构架与鲜明的倾向性  34-77
  第一节 现实人生与社会黑暗的剖露:早期小说  34-49
  第二节 现实社会的整体反映:中期小说  49-59
  第三节 茅盾的《农村三部曲》与李箕永的《故乡》比较  59-77
第四章 强烈的现实性与鲜明的时代性  77-92
  第一节 叛逆的女性形象及其未来前景  77-84
  第二节 知识分子信念的实践与社会前途话题  84-92
第五章 小说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92-108
  第一节 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与复杂性  92-99
  第二节 网状密集结构与二重结构  99-101
  第三节 精湛的艺术表现手法  101-108
※参考文献  108-11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11

相似论文

  1. 二十世纪潮汕国画“海派现象”初探,J212
  2. 浅析日语比喻辞格的特色,H36
  3. 陇右唐人小说研究,I207.41
  4. 论霍达小说的生命意识,I207.42
  5. 试论茅盾《子夜》的语言艺术,I207.42
  6. 茅盾小说的经济学研究,I207.42
  7. 刑法适用中的类比推理研究,D924.1
  8. 中国20世纪20-30年代摄影艺术社团的历史研究,J409.2
  9. 中国寻根文学与拉美土著文学的联系,I73
  10. 未竟的现代性诉求,I207.42
  11. 二十世纪初中国儿童观与儿童文学观念发展进程,I207.8
  12. 从文艺思潮到艺术方法,I206.6
  13. 论铁凝小说中的“节制之美”,I207.42
  14. 多丽丝·莱辛创作中的生态意识探析,I561
  15. 从《申报》看二三十年代妇女解放及其社会形象,K263
  16. 知识青年安置研究(1962-1980年),K27
  17. 布列兹《第一钢琴奏鸣曲》研究,J624.1
  18. 论鲁敏的中篇小说创作,I207.42
  19. 新时期长篇小说中的地域文化探究,I207.42
  20. 民国二三十年代中小学劳作教育研究(1922-1936),G639.2
  21. 60年代试办托拉斯的历史回顾与当代思考,K27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新体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