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临床毛细管电泳的研究

作 者: 董秀玲
导 师: 林炳承
学 校: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专 业: 分析化学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唾液酸 短串联重复序列(STR)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 IGF-I)
分类号: O658.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1年
下 载: 18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以临床医学检验中涉及到的主要三大类物质(内源性小分子、核酸和蛋白质)为研究对象,以开发毛细管电泳临床应用为目的而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有一定覆盖面的毛细管电泳方法发展和应用研究。 以人类主要致死疾病肿瘤的研究为目标,以肿瘤标志物为研究对象,首次建立了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血清唾液酸的方法,对72例不同类型、不同分期的肿瘤病人血清唾液酸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和30例正常样本分析结果的对照表明该方法具有简便、灵敏,无需衍生等的独特优势,有可能发展为临床上进行肿瘤早期诊断、选择治疗方案、监测病情、判断预后等方面的有效手段。 以毛细管无胶筛分电泳理论为基础,发展了一种新的无胶筛分介质,首次将其应用于短串联重复序列标记物GATA62A11、D4S1563和DSPP的多态性检测,并对一个Ⅱ型—牙本质生长不全家系进行基因连锁分析。成功地对致病基因进行了初步定位,为进一步克隆致病基因,进而实现临床上疾病的基因诊断奠定了基础。 以分子间相互作用理论为依托,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I)及其抗体为研究体系,建立了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测定IGF-I的方法,并首次用免疫毛细管电泳(ICE)方法研究了IGF-I与它的多克隆抗体的相互作用,测定了它们的结合常数,进一步证实了在毛细管电泳中实施免疫分析的可能性,为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等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观察提供了新的检测方法。 本研究探讨并证明了毛细管电泳在临床检验中广泛应用的可能性,并为芯片毛细管电泳在临床检验领域的崛起作了准备。

全文目录


第一章 临床毛细管电泳(综述)  9-35
  一、 引言  9-11
  二、 毛细管电泳  11-15
    2.1 毛细管电泳的原理及发展  11-12
    2.2 操作模式  12
    2.2.1 毛细管区带电泳  12
    2.2.2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12-13
    2.2.3 毛细管筛分电泳  13
    2.2.3.1 毛细管凝胶筛分电泳  13
    2.2.3.2 毛细管无胶筛分电泳  13-14
    2.2.4 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  14
    2.2.5 毛细管等速电泳  14
    2.3 仪器  14-15
  三、 芯片毛细管电泳  15-17
  四、 临床检验材料的来源及预处理  17-19
    4.1 离心和过滤  17-18
    4.2 提取  18
    4.3 水解  18
    4.4 浓缩  18
    4.5 超滤  18
    4.6 衍生  18-19
    4.7 其它方法  19
  五、 毛细管电泳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19-27
    5.1 核酸  20-22
    5.2 蛋白质、肽和氨基酸  22-25
    5.3 药物  25-26
    5.4 内源性小分子和离子  26-27
  六、 展望  27
  七、 本论文所涉及到的临床研究背景和主要内容  27-35
    第一篇 血清唾液酸的测定及其与肿瘤的相关性  35
第二章 血清唾液酸的毛细管电泳测定  35-50
  一、 引言  35-36
  二、 实验部分  36-38
  三、 结果与讨论  38-47
    3.1 血清样品预处理有关的影响因素  38
    3.1.1 酸水解条件  38-39
    3.1.2 超滤  39-41
    3.2 毛细管电泳分离条件的优化  41-43
    3.3 唾液酸标准样品的毛细管电泳分析  43-44
    3.4 正常人血清中唾液酸的分析  44-47
  四、 结论  47-50
第三章 血清唾液酸的肿瘤相关性研究  50-69
  一、 引言  50-51
  二、 实验部分  51-53
  三、 结果与讨论  53-63
    3.1 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的毛细管电泳分析  53-56
    3.2 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56
    3.2.1 乳腺癌  56-57
    3.2.2 肺癌  57-59
    3.2.3 妇科肿瘤  59-60
    3.2.4 白血病  60-62
    3.3 血清唾液酸与其它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比较  62-63
  四、 结论  63-69
    第二篇 STR标记的毛细管电泳测定及牙本质生长不全的基因诊断  66-69
第四章 STR标记的测定及牙本质生长不全的基因诊断  69-86
  一、 引言  69-70
  二、 实验部分  70-74
  三、 结果与讨论  74-82
    3.1 混合筛分介质体系的优化和分离效果  74-75
    3.2 添加剂的加入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75-76
    3.3 混合筛分介质体系对三对STR等位基因的分析  76-78
    3.4 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及家系连锁分析  78-81
    3.5 致病基因的初步定位  81-82
  四、 结论  82-86
    第三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免疫毛细管电泳研究  85-86
第五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毛细管电泳测定  86-97
  一、 引言  86-88
  二、 实验部分  88-90
  三、 结果与讨论  90-94
    3.1 操作条件的选择  90
    3.1.1 毛细管柱的选择  90
    3.1.2 缓冲液的选择  90-91
    3.1.3 缓冲液的pH值  91
    3.1.4 离子强度  91-92
    3.2 方法的精度、线性及检测限  92-93
    3.2.1 精度  93
    3.2.2 线性及检测限  93-94
  四、 结论  94-97
第六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及其抗体的相互作用研究  97-109
  一、 引言  97-99
  二、 实验部分  99-101
  三、 结果与讨论  101-107
    3.1 研究方法的选择  101-102
    3.2 反应平衡时间  102-103
    3.3 IGF-I、抗体与复合物的平衡分布  103-105
    3.4 结合常数的测定  105-107
  四、 结论  107-109
    第四篇 总结论  109
第七章 总结论  109-111
作者简历  111-113
致谢  113-114

相似论文

  1. 唾液酸近氨基端结构域功能及脂多糖对PRRSV诱导IFN-α的影响研究,S858.28
  2. 半胱胺对瘘管手术后山羊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S858.27
  3. 固定化乳酸菌发酵产L-乳酸的研究与应用,TQ921.3
  4. 生物催化/光催化联合降解毒死蜱的研究,X592
  5.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细胞受体CD163、Sn的克隆及功能鉴定,S858.28
  6.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高血压心血管重构的相关性研究,R544.1
  7. OGP和IGF-Ⅰ对人牙周膜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R781.4
  8. 毛细管电泳法研究铁卟啉和去铁胺之间的相互作用,R96
  9. 阴道分泌物脱磷酸化IGFBP-1在隐匿性胎膜早破诊断中的临床价值,R714.433
  10. rhIGF-1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相互作用的调节作用,R580
  11. 聚唾液酸修饰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TQ460.1
  12. 毛细管电泳方法研究硫酸多糖916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R96
  13. 毛细管细胞膜色谱对β-内酰胺抗生素与细胞膜相互作用的初探,R96
  14. 瘦素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过程及IGF-1表达的影响,R329
  15. 人子宫平滑肌瘤组织中TSP-Ⅰ和IGF-Ⅱ蛋白的表达与雌二醇水平的相关性研究,R737.33
  16. 高糖对BMP-2、IGF-Ⅰ基因转染大鼠BMSC增殖的影响,R363
  17. 骨骼肌特异表达IGF-1基因转基因绵羊研究,Q78
  18.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灵敏检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应用研究,R927
  19. 京海黄鸡IGF-I基因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的关系及其遗传规律的研究,S831
  20. IGF-1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远期焦虑行为的影响,R722.1
  21. 液相微萃取—毛细管电泳联用技术在毒物和毒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919.4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分析化学 > 元素及化合物的分离方法 > 其他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