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

作 者: 张正安
导 师: 赵曜
学 校: 中共中央党校
专 业: 科学社会主义
关键词: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探索研究 中国特色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马克思恩格斯 我国社会主义 探索社会主义 生产力发展水平 社会主义物质基础
分类号: D6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0年
下 载: 3438次
引 用: 7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需要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的重大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地剖析和批判,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度,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恩格斯还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作出了科学的预测:社会主义社会以高度发展的生产力为前提;在所有制形式上实行公有制;社会生产有计划、按比例的进行;社会消费资料在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到了高级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政治上由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通过组织自己的政党,通过巩固的工农联盟,来领导无产阶级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达到消灭阶级,消灭剥削,消除城乡差别;国家也将在失去任何管理职能的情况下自行消亡,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开始是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在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如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坚持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消灭商品货币关系,实行产品经济等等。但是现实实践使列宁认识到,在俄国小农经济占优势,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生产力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采取直接过渡的办法是行不通的。于是,列宁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是: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停止工业企业的国有化进程;大力发展商业,充分利用商品和货币的关系来建立工农业之间的联系;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发展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贸易关系;大胆利用资本主义的最新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农业合作化、工业现代化;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执政党的建设;开展文化建设和文化革命。总结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就是要把发展生产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首位,把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任务。为此就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当作一个不断实践和长期探索的过程,努力找到一条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建设道路。 斯大林继列宁之后领导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处在资本主义国家包围之中的形势下,为了实现经济上的独立自主,斯大林选择了一条高速度建设工业化的道路,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又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又加速实现农业集体化。从而建立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模式以高度集中为主要特征,对于在短时间内能够迅速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重点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发展的经济制度和物质基础,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斯大林所建立的社会主义模式,没有继续贯彻列宁基于经济文化落后条件下对建设社会主义所作出的可贵探索,忽视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规律,片面强调发展生产关系,导致在实践中片面追求公有化,不允许其它经济成分的存在;过分强调计划经济,忽视发展商品经济;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忽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使得经济结构不合理,消费资料不足,挫伤了人民的劳动积极性;片面强调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搞形而上学,思想僵化,拒绝改革,把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固定化、绝对化,把社会主义与世界文明相隔离。斯大林领导建立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虽然存在有这些严重的问题,但是他毕竟在一国建立和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椎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在三大改造之后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在社会主义建设一开始,毛泽东就十分注意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要以苏为鉴,少走弯路。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理论。如: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关于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关于发展科学文化事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呜”的方针;关于以农业为基础,正确处理农、轻、重的关系,充分重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方针;关于在经济工作中实行统筹安排和兼顾国家、集体。呵个人三者利益的方针:关于处理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积累和消费、汉族和少数民族、沿海和内地、中央和地方、自力更生和学习外国等各种关系的方针;关于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战略思想等等。这些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不仅指导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向前发展,而且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但是,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忽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片面强调发展?

全文目录


导论  9-13
第一章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论  13-28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的科学预测  13-16
    一 未来的社会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很高的社会  13
    二 实行对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  13-14
    三 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14
    四 对社会生产实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  14
    五 在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的基础上,国家也将逐步消亡  14-15
    六 实现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15-16
  第二节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思想  16-22
    一 把发展生产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首位  16
    二 大工业是社会主义社会真正的和唯一的物质基础  16-17
    三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建设社会主义  17-18
    四 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  18
    五 通过农业合作化,把农民引上社会主义道路  18-19
    六 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19-21
    七 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21
    八 开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文化革命  21-22
  第三节 斯大林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22-28
    一 解决了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问题  22-23
    二 实现工业化,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23-24
    三 实现农业集体化,引导小农经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4-25
    四 形成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模式  25-26
    五 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的失误及教训  26-28
第二章 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8-5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28-34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28-31
    二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1-34
  第二节 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34-52
    一 揭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解决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  34-36
    二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6-37
    三 实现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37-39
    四 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商品生产,价值规律仍然起作用  39-42
    五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发展战略与发展步骤理论  42-45
    六 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理论  45-48
    七 坚持独立自主与学习别国的先进经验  48-50
    八 发展社会主义科学和文化的正确方针  50-52
  第三节 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失误及其经验教训  52-56
    一 忽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片面发展生产关系  53
    二 忽视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53-54
    三 忽视了我国的主要矛盾,偏离了党的工作中心  54-56
第三章 邓小平开拓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56-124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56-70
    一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客观历史条件  56-60
    二 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考察  60-67
    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67-70
  第二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确立  70-77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其意义  70-75
    二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确立  75-77
  第三节 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与实践  77-124
    一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77-81
    二 坚持改革,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81-84
    三 坚持对外开放,大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84-86
    四 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86-89
    五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  89-92
    六 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维护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92-96
    七 坚持正确估计国际形势,实行和平的外交政策  96-102
    八 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102-106
    九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依靠全国各族人民  106-117
    十 坚持把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建设好  117-124
第四章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新实践  124-146
  第一节 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地位  124-130
    一 “邓小平理论”概念的提出及深刻内涵  124-126
    二 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现实意义  126-130
  第二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30-133
    一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130-131
    二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131-132
    三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132-133
  第三节 实施跨世纪的发展战略,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不断前进  133-146
    一 制订了跨世纪的发展战略  133-135
    二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135-137
    三 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37-140
    四 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140-141
    五 推进民主法策建设,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141-143
    六 推进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  143-146
结论  146-147
参考书目  147-150
后记  150

相似论文

  1. 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观演变中的思维方式变革,D61
  2.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视阈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研究,A811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研究,D630
  4.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D920.0
  5. 毛泽东企业管理思想研究,F270
  6. 马克思、恩格斯宪政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911
  7.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解读,X2
  8. 中国政府文件中国特色英语词丛研究,H313
  9. 黄楠森文化哲学思想探析,G02
  10. 跨界、融合、创新,J616
  11.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绿色民法典,D923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研究,D627
  13. 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61
  14.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伦理思想,B82-058
  15. 从工程规划选址和工程师价值观的视角看工程伦理学在我国的本土化,B82-057
  16.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研究,I206.09
  17. 公安涉外调解制度探索与研究,D922.14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大理论成果的关系研究,D61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性的三重维度,D61
  20. 解放思想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D61
  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研究,D6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