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犯罪被害人保护体系之研究

作 者: 谢协昌
导 师: 何秉松
学 校: 中国政法大学
专 业: 诉讼法学
关键词: 被害人 犯罪被害人 刑事诉讼程序 程序权利 被害人补偿
分类号: D915.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786次
引 用: 7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拥有一个完善的被害人保护体系,才称的上是一个充分尊重人性尊严及落实人权保障的现代国家。而被害人保护体系的建构,在现今乃具体表现在诉讼制度以及社会制度之上。在诉讼制度的权利保护乃奠基在被害人在刑事诉讼的地位重新定位以及权利架构的重建之上。而社会制度方面则以给与被害人金钱补偿之被害人补偿制度为代表。本论文乃系从宪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社会学、犯罪学、被害人学、心理学等各学术领域的研究全面尝试建构一更能符合犯罪被害人需要的权利保护体系。于第一章中乃就本论文的研究动机、目的、方法、范围为一概要介绍。于第二章中乃系从犯罪被害人保护的诉讼制度之具体内涵的国际发展之观察。第三章中则系由人性尊严及宪法上权利保护的基础所提出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理论基础,此系在既有被害人刑事诉讼程序权利保护领域稍嫌不足的理论论述中,所提出一较为完善理论分析。于第三章中并同时提出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之理论基础,认为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应系基于社会福利之观点,辅之以刑事政策、犯罪防制等方面之考量,对于遭受生命、身体上损害之重大犯罪被害给予相当金额之补偿,期能回复或缓和其因犯罪被害所受到之经济上、生理上、精神上之损害。此外于第四章中乃系就被害人的角色、地位以及权利保护内容加以了解、探讨,以作为建构被害人权利保护之基础。此乃系鉴于现行制度除了提出告诉外,被害人并未有特定的地位,即令作为证人,亦仅系消极的犯罪侦查的协助工具,也因此对于被害人的保障显然不足,为了确保被害人在刑事诉讼程序保护的考量,便大胆地尝试寻求被害人在刑事诉讼程序的新的定位,除了传统的告诉人、证人等角色等消极的协助追诉犯罪的角色之外,提出赋予被害人在刑事诉讼程序当事人或“准当事人”的地位,大幅提升被害人在刑事诉讼程序的地位,藉以重新调整被害人在刑事诉讼制度的被害人功能、角色,并以此新的地位分别从侦查中、审判中乃至于执行中全方位地检讨现行刑事诉讼制度被害人之权能,于第五、六、七章中分别提出被害人的信息获得权、程序参与权以及程序权利保护等各方面权利以作为建构落实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刑事诉讼制度,虽然此一做法无可避免将对于现行刑事诉讼架构及刑事司法实务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然而由本论文所列载被害人之各项权利以及针对各项权利探讨、分析之论述,除就理论上的必要性加以说明及阐述外,并已就相关实务运作并予考量之,认为赋予被害人此一地位以及相关权利的主张不但是理论上有其必要性,在实务运作上亦应是可行。因此本论文以为于理论基础充实后,应可全盘检讨刑事诉讼制度而赋予被害人一定地位并建构符合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刑事诉讼制度,让被害人不再视刑事诉讼程序为畏途,让被害人的尊严及权益得以在刑事诉讼程序中获得充分的尊重及保护。此外因犯罪而遭受被害之不幸犯罪被害人在过去之各项制度设计中均受到忽略,其所遭受之损害虽有民事求偿及保险制度可堪利用,但是却往往由于犯罪者行方不明、无资力、或犯罪者不明等种种原因以及现行保险制度尚不健全,亦不普及的情形下,致使被害人面对犯罪所造成之不幸仅得独自饮泣、黯然神伤,别无其它救济途径,在强调人权保障的今日,实有保护未周之嫌。在重视人民生存权之保障以及社会基本权利保护之今日,因犯罪而遭受被害人绝对有受国家保护、救助之权利,而近日经济高度成长,国家亦有能力负担此项支出,实有建立犯罪被害补偿制度之必要。因此本论文第八章即着墨于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的内容,乃就补偿制度的内容包括补偿范围的界定、补偿对象、补偿不适格的情形、补偿金以及补偿机关、补偿程序的具体内容加以探讨,第九章即系本论文总结及对未来的具体建议。本论文期待由政府建构的补偿制度及被害人保护的诉讼制度,以此二制度为开端进而发展成完善的犯罪被害人保护体系,再鼓励并协助民间扶助机构对于犯罪被害人辅助和关怀,期能真正落实对于犯罪被害人之人权保障,使其人性尊严受到最大尊重,实现社会正义。

全文目录


摘要  4-7
ABSTRACT  7-15
第一章 绪论  15-25
  第一节 研究动机  15-18
  第二节 研究目的  18-22
    一、建构犯罪被害人保护体系的理论基础  18
    二、救济失衡的刑事司法制度及刑事诉讼程序  18-20
    三、缓和或降低被害人遭受第一次被害的伤害  20
    四、避免犯罪被害人遭受第二次被害的发生  20-21
    五、避免被害人的第三次被害的发生  21-22
  第三节 研究方法  22
  第四节 研究范围  22-25
第二章 犯罪被害人保护体系在国际间之发展情形  25-46
  第一节 概说  25-27
  第二节 在国际会议间之发展情形  27-30
  第三节 世界各国的发展经过情形  30-46
    一、美国的发展经过情形  30-35
    二、英国的发展经过情形  35-39
    三、德国的发展经过情形  39-42
    四、日本的发展经过情形  42-46
第三章 犯罪被害人保护体系之理论基础  46-71
  第一节 犯罪被害人在刑事诉讼程序之权利保护理论基础  46-63
    一、概说  46-47
    二、人性尊严的尊重  47-51
    三、基本权的保障  51-55
    四、平等权的保障  55-57
    五、正当法律程序的保障  57-59
    六、比例原则的保障  59-61
    七、社会基本权的保障  61-63
  第二节 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之理论基础  63-71
    一、概说  63-64
    二、一般理论基础  64-66
    三、检讨与批判  66-68
    四、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之理论基础-本论文的立场  68-71
第四章 犯罪被害人在刑事诉讼程序之地位及权利保护内容  71-94
  第一节 概说  71-72
  第二节 犯罪被害人的定义  72-75
    一、被害人的概念  72-74
    二、犯罪被害人的定义  74-75
  第三节 建立被害人在刑事诉讼程序的权利保护制度之理由  75-80
    一、避免被害人的二次被害  76
    二、回复被害人的权利,增进被害人的福祉  76-77
    三、平复或缓和被害人的感情  77
    四、国家当然的责任  77
    五、有助于犯罪之追诉  77-78
    六、增加人民对于刑事司法的信心  78-79
    七、回复司法正义  79
    八、回复社会正义、符合社会利益  79
    九、有助于再犯控制及犯罪人的教育或矫治  79
    十、有助于犯罪人的社会复归  79-80
    十一、符合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  80
  第四节 被害人在刑事诉讼程序之地位  80-90
    一、被害人在现行法之地位  80-82
    二、重建被害人在刑事诉讼程序之地位  82-90
  第五节 犯罪被害人在刑事诉讼程序之权利保护内容  90-94
    一、从国际组织、国际民间救援机构以及研究者所提出之被害人权利内容之介绍  90-93
    二、犯罪被害人在刑事诉讼程序之权利保护内容  93-94
第五章 被害人之信息获得权  94-114
  第一节 概说  94-95
  第二节 被害人有信息获得权的理由  95-97
    一、满足被害人心情回复的要求  95-96
    二、减轻被害人的不安感  96
    三、事实上加害的防止  96
    四、落实被害人的诉讼参与权  96-97
    五、被害人权利保护措施的落实及确保  97
    六、被害人损害的回复  97
  第三节 信息获得权主体  97-99
    一、信息获得权主体  97-98
    二、信息获得权主体之相关问题  98-99
  第四节 信息获得的内容  99-106
    一、信息内容的分类  99-100
    二、各国有关信息获得内容之规定情形  100-104
    三、信息获得权的内容  104-106
  第五节 信息获得的方法  106-108
    一、信息获得的方法  106-107
    二、信息获得方法之相关问题  107-108
  第六节 信息提供的机关  108-110
  第七节 信息获得权的相关问题  110-114
第六章 被害人之程序参与权  114-159
  第一节 概说  114
  第二节 意见陈述权  114-128
    一、概说  114-115
    二、被害人应否有意见陈述权之争议  115-118
    三、意见陈述权主体  118-119
    四、意见陈述的内容  119-124
    五、意见陈述的方法  124-125
    六、意见陈述的程序  125-126
    七、意见陈述的时机  126
    八、意见陈述的效力  126-127
    九、意见陈述的问题  127-128
  第三节 在场权  128-130
  第四节 侦查阶段的诉讼程序之参与  130-142
    一、告诉权  130-135
    二、不服侦查结果的救济权利  135-142
  第五节 审理阶段的诉讼程序参与  142-159
    一、诉讼参加权  143-146
    二、量刑阶段的程序参与  146-150
    三、诘问权  150-152
    四、上诉权  152-159
第七章 程序权利之保护  159-198
  第一节 概说  159-161
  第二节 司法机关的保护措施  161-166
    一、司法人员的态度及做法  161-163
    二、司法机关组织的调整  163-165
    三、司法机关空间的设置  165-166
  第三节 被害人在刑事诉讼程序接受司法人员以外之第三人协助的制度  166-172
    一、概说  166-167
    二、协助的方式  167-168
    三、协助人员的资格限制  168-169
    四、接受协助的时机  169-170
    五、协助人的权限  170
    六、接受第三人协助的相关问题-兼论台湾现行制度之检讨  170-172
  第四节 保护被害人的陈述、接受讯问、诘问的方式  172-193
    一、概说  172-173
    二、保护被害人的讯问或诘问方式  173-193
  第五节 其它被害人保护措施  193-198
    一、被害人姓名、住所之保密  193-194
    二、被告交保时对于被害人的保护措施  194-196
    三、被害人的人身安全之保护  196-197
    四、被害人的财产之保护  197-198
第八章 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之研究  198-252
  第一节 补偿范围  198-208
    一、概说  198
    二、财产犯罪被害之适用问题  198-200
    三、过失犯罪被害之适用问题  200-202
    四、轻微犯罪被害之适用问题  202-203
    五、交通犯罪被害之适用问题  203-206
    六、不罚之“犯罪”行为所致被害之适用问题  206-207
    七、概括规定与列举规定下之适用问题  207-208
  第二节 补偿对象  208-213
    一、概说  208-209
    二、犯罪被害人  209
    三、被害人之遗属范围及其顺位  209-213
    四、其它关系人  213
  第三节 补偿不适格之情形  213-235
    一、概说  213-214
    二、被害人“参与”犯罪之情形  214-226
    三、被害人与加害人有一定身份关系  226-231
    四、其它补偿不适格之情形  231-235
  第四节 补偿金之问题  235-244
    一、补偿金额之计算范围  235-237
    二、补偿金额的限度  237-238
    三、补偿金之经费来源  238-240
    四、补偿金之给付方式  240-241
    五、暂时性补偿金  241
    六、和其它给付之关系  241-244
  第五节 补偿机关及补偿程序  244-252
    一、概说  244
    二、补偿机关  244-248
    三、补偿机关之特别权限  248-249
    四、补偿程序  249-252
第九章 总结与建议  252-261
  一、大规模犯罪被害人的调查  255-256
  二、民间组织的运用、配合  256-258
  三、建构有效被害人损害回复的制度  258-261
参考文献  261-286

相似论文

  1. 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探讨,D925.2
  2. 论刑事被害人的国家补偿制度,D925.2
  3. 被害人过错研究,D925.2
  4. 论刑法中的被害人过错,D925.2
  5. 论刑事简易程序的完善,D925.2
  6. 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D925.2
  7. 刑事被害人过错研究,D925.2
  8. 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研究,D925.2
  9. 刑事被害人过错与犯罪人的刑事责任,D925.2
  10. 刑事被害人参与量刑实证研究,D925.2
  11. 论刑事被害人过错对量刑的影响,D925.2
  12. 论被害人承诺,D914
  13. 论无被害人犯罪,D914
  14. 公诉案件被害人上诉权若干问题探讨,D925.2
  15.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财产权益保障制度之完善,D925.2
  16. 程序正义视野下被害人权利保障若干问题思考,D925.2
  17. 审查起诉阶段被害人诉讼权利行使保障问题研究,D925.2
  18.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研究,D925.2
  19. 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建,D922.11
  20. 解构与重构:我国刑事附带民事的改革路径与方向选择,D925.2
  21. 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研究,D922.1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法学各部门 > 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