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荀子德育思想研究

作 者: 吴菲
导 师: 郑晓江
学 校: 江西师范大学
专 业: 伦理学
关键词: 荀子 德育 道德修养 道德教化
分类号: B8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1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荀子是先秦时期儒家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家之一。他继承孔孟之儒学,吸收百家之精华,开创自己独特的荀学思想体系,他的德育思想更是其思想中最美的奇葩。本文对荀子德育思想进行比较系统的整理和归纳。本文主要探讨了荀子德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和理论渊源,荀子德育思想的形上基础,目标、内涵、方法,以及对其思想的评价和其思想对现代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价值。在荀子德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和理论渊源这个部分,本文先阐述德育思想的由来和相关的知识,然后对荀子德育思想作简单介绍,并紧接着论述荀子德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相关的理论渊源。从而捋清荀子德育思想的纵向和横向发展脉络,为下文的顺利展开做好铺垫。第二部分荀子德育思想探讨是本文的重点。这一部分内容自成一体,按一定的脉络规律展开论述。首先谈到荀子德育思想的形上基础。这其中离不开天人论和人性论两个部分内容。自古以来人类对“天”和“人性”的解读是人类思想的开端。荀子德育思想更是由“天”和“人性”而起。荀子德育目标分为四个部分。其中育人是德育的目标,而德育的主要任务是为了完成德治的理想。“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荀子将育人目标分为几个层次,使德育目标变得切实可行。荀子德育内涵是按照现代德育理论中的知、情、意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的。分辨“性”与“伪”是道德认识的开始,由此而产生“一好”“养欲”的道德情感,同时,要想习德成为“圣人”“君子”还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意志砥砺。荀子德育方法是荀子德育思想中最具有价值和特色的一个部分。这一部分现实意义强,富有现代气息。道德塑造的方法中有“积”的道德累积法,“注错习俗”的环境熏陶法,重“礼乐”这种由外而内的道德渗透法,还有“诚”、“独”的道德自我修养法。道德楷模的方法中本文列举了“仪正而景正”,隆师亲友等方法,另外学习经典也是荀子所推崇的德育方法。这些德育方法有些侧重于社会道德教化,有些侧重于个人的道德修养。第三部分是与孔孟德育思想的比较和对荀子德育思想的评价。主要谈了荀子德育思想和孔孟德育思想的异同以及荀子德育思想的一些突出特点。在横向比较中荀子思想特点更加凸显,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强烈的实践性。也正是因为荀子思想的实践性,本文展开了第四部分的论述,谈其思想对中小学德育的价值和启示。荀子的德育内涵和德育方法对现今的学校德育有比较深刻的启示意义。我们能从其思想中发现荀子的高屋建瓴,汲取其有价值的部分为现代中小学德育工作服务。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6
目录  6-8
导论  8-12
1 荀子德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及理论渊源  12-18
  1.1 荀子德育思想介绍  12-15
    1.1.1 德育思想  12-13
    1.1.2 荀子德育思想  13-15
  1.2 荀子德育思想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  15-18
    1.2.1 荀子德育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15-16
    1.2.2 荀子德育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16-18
2 荀子德育思想探讨  18-36
  2.1 荀子德育思想的形上基础  18-21
    2.1.1 "天人合分"论  18-20
    2.1.2 "人性本恶"论  20-21
  2.2 荀子德育目标  21-24
    2.2.1 现实目标:"始乎为士"  22-23
    2.2.2 期望目标:君子  23
    2.2.3 最高目标:"终乎为圣人"  23-24
    2.2.4 德育的终极——德治  24
  2.3 荀子德育思想内涵  24-29
    2.3.1 "性伪之分"的道德认识  24-25
    2.3.2 "节、导、养、""一好"的道德情感  25-28
    2.3.3 "锲而不舍"的道德意志  28-29
  2.4 荀子德育方法  29-36
    2.4.1 重视进行道德塑造  29-33
      2.4.1.1 "积"  29-30
      2.4.1.2 注错习俗  30
      2.4.1.3 由礼  30-32
      2.4.1.4 乐教  32-33
      2.4.1.5 "诚"和"独"  33
    2.4.2 重视进行道德楷模  33-34
    2.4.3 重视进行学习经典  34-36
3 与孔孟德育思想的比较  36-39
  3.1 与孔孟德育思想的相似之处  36-37
  3.2 与孔孟德育思想的不同之处  37-39
4 荀子德育思想评价  39-42
  4.1 荀子德育思想的特点  39-41
    4.1.1 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39
    4.1.2 强烈的实践性  39-40
    4.1.3 人文性  40-41
  4.2 荀子德育思想积极的历史作用  41
  4.3 荀子德育思想的局限性  41-42
5 荀子德育思想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当代启示  42-46
  5.1 对德育中的教师与学生的现实价值  42-44
  5.2 对德育环境的具体价值  44-46
结束语  46-47
参考文献  47-49
后记  49-50
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50

相似论文

  1. 白族文化对学生德育的影响,G410
  2. 瑞丽市农村中学德育问题研究,G631
  3. 网络环境下独立学院德育课程实效性研究,G641
  4. 荀子生态伦理思想研究,B222.6
  5. 常家道德教育的方法及其当代启示,D648
  6. 职业高中“三化”德育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G711
  7. 高职院校历史课的德育现状及对策研究,G711
  8. 青少年亚文化对中学德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G631
  9. 德育隐性课程与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10. 高职院校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G711
  11. 民办中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G631
  12. 语文教学中的概括能力培育研究,G633.3
  13. 论大学德育与中学德育的有效衔接,G641
  14. 中日高校德育比较研究,G641
  15. 新时期高校德育主导性研究,G641
  16. 中美高校创业教育比较研究,G647.38
  17. 中美德育方法的差异对实效性的影响,G641
  18. 曾国藩道德修养思想探析,B825
  19. 儒家“仁学”思想的当代德育价值研究,B82-09
  20. 美国高校德育探讨及对我国德育工作的启示,G641
  21. 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品格教育的价值,G641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伦理学(道德哲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