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清至民国时期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若干问题研究

作 者: 乌云
导 师: 金海
学 校: 内蒙古大学
专 业: 中国少数民族史
关键词: 清代 民国 土默特 藏传佛教 兴衰
分类号: K24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0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区域宗教史是宗教史研究的基础,是一个地区整体宗教史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宗教的变迁能够折射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意识形态的演化。因而对土默特地区宗教史的研究,可以透视当地社会历史的发展历程。本文以清至民国时期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为研究对象,试图对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的寺院、喇嘛阶层、寺院经济、喇嘛印务处、蒙疆政权藏传佛教改革在土默特地区的实施及该地区社会变迁与藏传佛教衰落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方面进行客观的考察,进而触摸内蒙古地区社会变迁的历史脉搏。本论文首次比较系统地利用了现存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档案馆涉及宗教方面的相关档案。该馆收藏的档案包括清代形成的归化城副都统衙门蒙古文档案,民国时期形成的汉文、蒙古文档案,日伪时期形成的汉文和日文档案等类别,其中清代归化城副都统衙门档案18206件,民国档案47941件(包括成纪年档案2537件)。档案的形成时间为乾隆初年至民国三十八年。笔者拍摄档案千余件,实际使用三百余件(含少量蒙古文档案、日文档案)。本文以个案研究、统计分析、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揭示土默特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变迁与藏传佛教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全文由序言、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序言说明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相关研究概况、基本史料、研究方法及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正文分为五章。第一章阐述清代至民国年间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寺院从兴盛走向衰败的历史变迁过程。漠南蒙古宗教中心土默特地区在清前期出现了寺院兴建、修葺、扩建高潮。晚清以后,寺院佛殿僧舍日益破败,及至民国已然坍塌不堪。康熙年间,为加强管理和限制寺院势力的膨胀,设置了寺院管理专门机构--归化城喇嘛印务处。设立之初,归化城喇嘛印务处掌握归化城十五大寺院的管理大权。嘉庆以后,其权力渐被世俗政权剥弱。民国时期,寺院管理权转移至土默特旗署,喇嘛印务处有名无实。第二章在充分利用档案的基础上,梳理出清代至民国年间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僧侣阶层的数量及其变化。部分呼图克图转世系统的中断,僧侣人数的锐减等量的变化。在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历史演变中,世俗政权对僧侣阶层的法制化管理逐渐完善。第三章对寺院经济进行专题研究。清代至民国年间,寺院经济作为土默特地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地蒙古人的社会经济生活。本文将不同时期土默特地区寺院经济的表现形式、经营方式、经济状况等进行实证分析和考证,揭示该地区寺院经济从耕地市场向房地产市场转型的过程中,藏传佛教僧侣陷入经济困境的实况。第四章论述蒙疆政权藏传佛教改革及其在土默特旗的实施。蒙疆政权时期,自上而下对藏传佛教进行了改革。在蒙疆政权辖区内普遍采取的措施是向喇嘛普及国民教育,强迫喇嘛学习蒙古文,培养实业技能等。在乌兰察布盟和锡林郭勒盟等牧业区,侧重于采取限制出家为僧的比例及年龄,强令未通过考核的喇嘛还俗等多种手段并用的方法,减少喇嘛人数。针对土默特地区呈现出喇嘛良莠不齐、后继乏人的状况,主要以提高喇嘛文化素质、整顿喇嘛队伍为主。第五章从理论角度探讨土默特地区社会变迁与藏传佛教衰落的内在联系。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衰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清朝嘉庆以后,清政府对藏传佛教采取疏远和限制政策,藏传佛教兴盛时期结束。农业化使山西、陕西等周边民人大量涌入,不但改变了土默特地区的行政建制,形成“蒙汉分治”的管理体制。还改变了当地的人口结构,形成汉族人口占绝对多数的蒙汉杂居局面。留在当地的蒙古人无论是其生产、生活方式,还是意识形态、风俗习惯等均已汉化,出现了蒙古人信仰的多元化趋势。晚清新政以后,随着新式教育的推广,新式学堂的设立,培养了一批受过近代教育的知识分子。报刊杂志及出版业的发展,传播了科学知识,使蒙古人传统宗教意识发生嬗变,重新审视藏传佛教,促成了蒙疆政权时期的藏传佛教改革。结语总结全文,并申明作者的观点、论文的创新之处及尚未解决的难点。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2
序言  12-18
第一章 清至民国年间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寺院  18-38
  第一节 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寺院  18-30
    一、土默特旗及其沿革  19-21
    二、清代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寺院  21-25
    三、民国年间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寺院  25-30
  第二节 土默特地区寺院管理机构  30-38
    一、清代的归化城喇嘛印务处  30-32
    二、民国时期的喇嘛印务处  32-38
第二章 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僧侣阶层及相关法律规定  38-58
  第一节 土默特地区僧侣阶层及沙毕那尔  38-49
    一、清代的僧侣阶层及沙毕那尔  39-44
    二、民国年间的僧侣阶层及沙毕那尔  44-49
  第二节 对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僧侣的法制化管理  49-58
    一、国家制定的管理藏传佛教寺院喇嘛的法律规定  49-54
    二、地方性法规  54-58
第三章 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经济  58-85
  第一节 清代的寺院经济  58-68
    一、清代的寺院香火地及其经营  59-64
    二、土默特地区寺院其他经济来源  64-68
  第二节 民国年间的寺院经济  68-78
    一、民国年间土默特地区各寺院所属房产与土地  68-72
    二、民国年间土默特地区寺院房产经营方式与收入  72-75
    三、盘费银及布施等收入  75-78
  第三节 民国年间寺院经济面临的困境  78-85
    一、外部势力的侵蚀  78-81
    二、寺院内部的侵占  81-82
    三、寺院面临的经济困境  82-85
第四章 蒙疆政权与土默特地区的藏传佛教改革  85-100
  第一节 蒙疆政权的藏传佛教改革  85-94
    一、蒙疆政权藏传佛教改革政策的出台  85-88
    二、蒙疆政权的藏传佛教改革  88-94
  第二节 蒙疆政权藏传佛教改革措施在土默特地区的实施  94-100
    一、土默特地区的藏传佛教改革  94-96
    二、土默特地区蒙古佛教研究所附设喇嘛学校  96-100
第五章 土默特地区社会变迁与藏传佛教的衰落  100-126
  第一节 农业化与藏传佛教的衰落  100-108
    一、农业化与蒙古人的汉化  100-103
    二、蒙古人信仰的多元化  103-108
  第二节 新文化与蒙古人传统宗教意识的嬗变  108-123
    一、新文化与近代教育的启蒙  108-112
    二、近代蒙古人对藏传佛教认识的转变  112-116
    三、土默特地区蒙古人传统宗教意识的嬗变  116-123
  第三节 社会政治变迁及藏传佛教积弊丛生  123-126
    一、土默特地区社会政治变迁  123-125
    二、藏传佛教积弊丛生  125-126
结语  126-128
参考文献  128-134
附录一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项目  134-135
附录二 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分布图  135-136
致谢  136

相似论文

  1. 民国时期书法艺术边缘化现象研究,J292.27
  2. 民国时期北平城市粮食市场区位分布及其等级研究,K291
  3. 汉藏边缘藏语穆斯林现状研究,C955
  4. 民国时期中学语文教科书作业系统研究,G633.3
  5. 清代医家治疗虚劳(白血病相关病症)用药规律的研究,R255.5
  6. 民国山西教育“模范省”由来探析,G529
  7. 民国时期阎锡山统治区的山西图书出版研究,G239.29
  8. 迪庆藏族地区的丧葬礼仪和灵魂崇拜研究,K892.22
  9. 炳灵寺石窟藏传佛教艺术研究,B948
  10. 清代满族婚姻习俗变迁,K892.22
  11. 民国时期的《山西日报》研究,G219.29
  12. 清代前期旌表制度研究,K249
  13. 民国时期苏南地区的童蒙教育,G629.299
  14. 清末民国时期山东沿海渔政研究,K29
  15. 民国时期冶金学术组织探析,N092
  16. 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学府与政府,K25
  17. 论民国南京政府时期的土地征收制度,D922.3;F301
  18. 民国初期山东流民问题研究,K258
  19. 民国时期四川军人监狱研究(1939-1949),K258
  20. 施淑仪《清代闺阁诗人征略》研究,I207.22
  21. 辽河流域堤坝建设研究(1912~1931),K258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 > 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 > 清前期(1616~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