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黄帝书》与简帛《老子》思想渊源研究

作 者: 李培志
导 师: 李振宏
学 校: 河南大学
专 业: 中国古典文献学
关键词: 马王堆汉墓帛书 郭店楚墓竹简 黄帝书 老子 道家 黄老  无为
分类号: B223.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5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黄帝书》与《老子》的思想渊源,是任何关注《黄帝书》思想的学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学界相关研究已取得相当成就,但依然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概念混淆,对出土的简本和帛本《老子》重视不够,缺乏系统而条理的梳理。最主要的是,这一课题至今仍附属于对《黄帝书》其他课题的研究,一直没有获得其应有的独立地位。有鉴于此,本文将出土的《黄帝书》与简本《老子》、帛书本《老子》进行思想和文句比对,力求经过独立、系统的梳理,完整揭示《黄帝书》与出土《老子》文本之间的思想渊源。笔者首先探讨了《黄帝书》本身。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乙本卷前四篇古佚书——《经法》、《经》、《称》、《原》,思想一致,前后联系密切,应当合称为《黄帝书》。《黄帝书》的主体应当是产生于战国中早期,但从“县国”一词来看,它最早很可能于春秋晚期已初具形态;从避讳来看,它当抄于汉高祖刘邦在位之时。因此,在上至春秋晚期,下至西汉建立以前的漫长历史时段中,经历代学者不断丰富与充实,才最终形成了这一具有浓郁楚文化特色的黄老思想代表作。《黄帝书》与简帛《老子》(以下简称《老子》)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道”是《老子》的核心观念,《老子》的“道”论可以分为人生论、政治论和宇宙论三部分,其中又以政治论即君道论为核心。这些理论,均为《黄帝书》所继承,并且在某些方面有重要发展。人生论方面,《黄帝书》和《老子》一样,都强调以“道”修身,强调不争、节俭、公正、循理、有智等等。《黄帝书》除了在继承《老子》不争理论基础上强调“不争亦无成功”外,其他均与《老子》无异。政治论即君道论,是《黄帝书》与《老子》道论的核心。这一核心又可以分为齐家论、治国论、取天下论三个部分。有关齐家的理论,《老子》基本阙而未论。《黄帝书》则从维护和巩固君王统治出发,要求君王正确处理父子、夫妻、父兄三种家庭关系,以保证国家长治久安。这是《黄帝书》对《老子》君道论的第一个重要发展。治国论方面,《老子》主张以“无为”治国,其具体治国方案是“无为→无不为”。《黄帝书》也主张以“无为”治国,但其治国方案却是“有为→无为→无不为”,即君王的无为以刑名和法度的建立为基础。这是《黄帝书》对《老子》君道论的第二个重要发展。在具体的治国举措上,二者基本一致。但在治国理想追求上,《老子》追求“小国寡民”,《黄帝书》则结合所处时代,明确要求建立“大一统”的帝王之业。这是《黄帝书》对《老子》君道论的第三个重要发展。而且,《黄帝书》主张君王正确处理君臣关系,这也是《老子》所没有论及的。取天下论方面,《老子》主张以“道”取天下,以“无为”取天下。《黄帝书》也主张以“道”取天下,但明确主张以“有为”取天下。具体说来,便是以王术、争、文武并用之道取天下,这也是《黄帝书》从变化了的时代环境出发继承和发展《老子》理论的结果。宇宙论方面,《黄帝书》和《老子》都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其特征是先天地、虚、无形、冥、无名、独立、自然而然、兼赅有无、混沌一体、微。“道”同时又具有长养万物的作用,其作用方式是“和”。同时,《老子》表示规律论的词语仅有“道”一个,《黄帝书》则不然,除了“道”之外,它又引进“恒常”、“数”、“理”、“纪”、“稽”等来阐发其规律论。除思想上密切关联,《黄帝书》在语言及论证逻辑等表达形式方面也与《老子》密不可分。押韵方面,简本《老子》出现一次阳东通韵的情况,帛书《老子》出现六次,《黄帝书》则一共出现二十八次;简本《老子》出现一次耕真合韵的情况,帛书《老子》出现两次,《黄帝书》则出现十九次。至于《老子》“推天道以明人事”的论证逻辑,《黄帝书》更是全盘继承。因此,《黄帝书》属于道家黄老学派作品,它是黄老学派根据新的时代要求,继承和发展《老子》理论的结果,它很可能便是西汉初年黄老之治的理论基础。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11
导论  11-26
  第一节 选题意义  11-12
  第二节 《黄帝书》与《老子》思想渊源研究述评  12-21
    一、《黄帝书》对《老子》“”的继承  12-15
    二、《黄帝书》对《老子》辩证法的改造与发挥  15-17
    三、《黄帝书》与《老子》其他方面的渊源关系  17-20
    四、关于今后研究的几点思考  20-21
  第三节 本文研究旨趣  21-26
第一章 《黄帝书》初探  26-64
  第一节 《黄帝书》称名考  26-36
    一、《经》称名考  26-28
    二、《黄帝书》称名考  28-36
  第二节 《黄帝书》产生年代考  36-60
    一、学界相关研究情况简述  36-42
    二、从“县国”一词看《黄帝书》的产生年代  42-49
    三、从避讳看《黄帝书》的产生年代  49-60
  第三节 《黄帝书》产生地域考  60-64
    一、郑国说  60-61
    二、齐国说  61
    三、楚国说  61-64
第二章 《黄帝书》与简帛《老子》“修身”论比较  64-107
  第一节 《黄帝书》与《老子》“不争”理论比较  70-79
    一、谦虚  71-73
    二、守柔  73-74
    三、守雌  74-76
    四、处静  76-78
    五、处后  78-79
  第二节 《黄帝书》与《老子》“节俭”理论比较  79-86
    一、节俭  79-80
    二、反对贪欲  80-82
    三、知足  82-83
    四、适“度”  83-86
  第三节 《黄帝书》与《老子》“公正”理论比较  86-89
    一、无私  86-88
    二、公正  88-89
  第四节 《黄帝书》与《老子》“循理”理论比较  89-92
    一、守信  89-91
    二、无执  91-92
  第五节 《黄帝书》与《老子》“智”理论比较  92-107
    一、智  92-94
    二、明  94-97
    三、祸福  97-100
    四、反  100-103
    五、顺时而动  103-106
    六、持守平衡  106-107
第三章 《黄帝书》与简帛《老子》“齐家”论比较  107-110
第四章 《黄帝书》与简帛《老子》“治国”论比较  110-146
  第一节 《黄帝书》与《老子》“无为”理论比较  111-117
    一、《老子》对“无为”的认识  111-115
    二、《老子》与《黄帝书》都从“天道”推衍出“无为”  115-117
  第二节 《黄帝书》与《老子》“无为”治国理论比较  117-138
    一、《黄帝书》与《老子》治国理论比较  117-129
    二、《黄帝书》与《老子》治国内容比较  129-136
    三、《黄帝书》与《老子》“无为”治国理想比较  136-138
  第三节 《黄帝书》君臣论  138-146
    一、君王权威来自于“天”  138
    二、君王必须执掌大权  138-139
    三、用贤  139-142
    四、君臣有别  142-144
    五、正确处理君臣关系  144-146
第五章 《黄帝书》与简帛《老子》“取天下”论比较  146-159
  第一节 以刑名观天下  146-147
  第二节 以有为取天下  147-159
    一、以“道”取天下  148-149
    二、以王术取天下  149
    三、以“争”取天下  149-151
    四、以“文武并用”取天下  151-156
    五、反对贪欲  156-159
第六章 《黄帝书》与简帛《老子》宇宙论比较  159-177
  第一节 《黄帝书》与《老子》“道”本原论比较  160-173
    一、《黄帝书》与《老子》“道”生万物观念比较  160-163
    二、《黄帝书》与《老子》“道”特征比较  163-171
    三、《黄帝书》与《老子》“道”作用比较  171-173
  第二节 《黄帝书》与《老子》“道”规律论比较  173-177
第七章 《黄帝书》与简帛《老子》语言及论证逻辑比较  177-201
  第一节 《黄帝书》与《老子》语言比较  177-197
    一、押韵  177-185
    二、用语  185-197
  第二节 《黄帝书》与《老子》论证逻辑比较  197-201
    一、《黄帝书》所见的天道  197-199
    二、《黄帝书》对《老子》“推天道以明人事”论证方式的继承  199-201
第八章 《黄帝书》的思想属性  201-216
  第一节 《黄帝书》是道家作品  201-203
    一、学界研究简述  201-202
    二、《黄帝书》属于道家作品  202-203
  第二节 《黄帝书》是道家黄老学派作品  203-208
    一、主治  204-205
    二、主势  205-206
    三、主刑名  206
    四、主法治  206-207
    五、主无为而无不为  207-208
  第三节 《黄帝书》与西汉初年的黄老之治  208-216
    一、帝王信奉黄老  209-212
    二、相国推行黄老  212-214
    三、群臣遵行黄老  214-216
参考文献  216-226
读博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226

相似论文

  1. 钢丝滚道球轴承的预紧与支承刚度理论及实验研究,TH133.331
  2. 基于流形学习的高维流场数据分类研究,V231.3
  3. 哈尔滨市道外区滨江开放空间设计研究,TU984.113
  4. 铁电薄膜与组分梯度铁电薄膜的性能研究,TM221
  5.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综合实验系统的研究与应用,TM73
  6. Ad-Hoc网络多信道MAC层协议的信道分配问题的研究,TN929.5
  7. 突发OFDM系统同步与信道估计算法及FPGA实现,TN919.3
  8. 阈下信道技术在多重签名中的应用,TN918.1
  9. 基于均值匹配的Turbo码联合译码的Matlab实现,TN911.22
  10. 基于DSP的OFDM系统中的信道估计技术实现研究,TN919.3
  11. 低轨卫星移动信道特性模拟硬件实现,TN927.23
  12. 多载波CDMA的信道编码与信道估计技术的研究,TN929.533
  13. DMR集群系统高层协议的设计和研究,TN929.52
  14. 呼吸道合胞病毒重组融合蛋白TB10.4-F1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的研究,R725.6
  15. 老子思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633.3
  16. 李贵教授学术经验及温肺化瘀定喘法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R249.2
  17. “社会代理人”:于有为和无为之间,D625
  18. 水声通信网络MAC协议研究,TN929.3
  19. 无线协作中继位置的优化研究,TN925
  20.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可靠性研究,TM73
  21. 朱子为政之道研究,B244.7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先秦哲学(~前220年) > 道家 > 老子(李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