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药联合生活方式对IGT人群转化率的影响

作 者: 朱妍
导 师: 仝小林;连凤梅
学 校: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专 业: 中西医结合临床
关键词: IGT 中药 生活方式干预 临床试验
分类号: R587.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07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主要探讨中药复方1联合一般生活方式干预1年对IGT人群逆转为正常血糖、转变为2型糖尿病和稳定在IGT阶段的影响。其次分析对IGT心血管危险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方法。于2008年3月-12月间筛查全国17家中医院的IGT高危人群946例,对怀疑糖耐量受损者(446例)进行1个月的洗脱,洗脱期内不给药,仅进行一般生活方式干预。洗脱期后再次进行OGTT检查,符合入组者410例。将最终入组的41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复方1(5粒,tid)联合一般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给予安慰剂(5粒,tid)联合一般生活方式干预。每3个月复查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体格检查、中医症状问诊,基线和疗后12个月还增加血脂和安全性检查项目。研究通过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入组的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结果:截止2010年3月31日,收集到IGT患者393例,经盲态审核后有341例进入符合方案集(PPS)分析,其中治疗组174例,对照组167例。基线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身高、体重、BMI、腰围、臀围、FBG、P2BG、TG、TC、HDL-C、LDL-C和SBP、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服药12个月后,治疗组糖尿病发病率为16.09%,对照组为2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治疗组70例(40.2%)转为正常血糖,对照组为68例(4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7);治疗组有76例(43.7%)稳定在IGT阶段或转化为IFG,对照组为55例(32.9%),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与基线相比,治疗组第6、9个月FBG显著降低(P<0.01;P<0.001),对照组疗后无差异(P均>0.05);两组服药后P2BG水平均显著下降(治疗组P均<0.001;对照组P均<0.01);两组TG、TC和LDL-C水平均呈下降趋势,组间无差异(P均>0.05);血压、体重变化不明显。治疗组疗后第3、6个月BMI水平下降优于对照组(P均<0.05),而第9、12个月不明显(P均>0.05)。治疗组疗后第3、6个月腰围明显减小(胸<0.05);对照组无变化(P均>0.05)。治疗组仅疗后第3个月臀围显著减小(P=0.011);对照组均无显著变化(P均>0.05)。两组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显著下降(P均<0.001)。总计脱落52例,其中治疗组22例(.占11.22%),对照组30例(占15.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0)。不良事件16例,其中治疗组7例(3.6%),对照组9例(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4)。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药复方1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可改善IGT患者的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与单纯生活方式干预相比,中药复方1联合生活方式干预的方法明显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和进展。长期使用中药复方1治疗IGT患者的安全性良好,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为IGT人群的治疗提供了新选择。

全文目录


摘要  7-9
Abstract  9-11
英文缩略词  11-13
前言  13-15
第一部分  15-43
  综述一 针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国内外大型临床试验  15-33
    1. 研究概况  15-24
      1.1 FDPS芬兰糖尿病预防研究  15-16
      1.2 AusDiab澳大利亚糖尿病、肥胖和生活方式干预研究  16
      1.3 SLIM新西兰生活方式干预糖耐量受损研究  16-17
      1.4 GOAL研究  17
      1.5 DANSUK研究  17
      1.6 ATTICA研究  17-18
      1.7 DPP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  18-19
      1.8 STOP-NIDDM研究  19
      1.9 TRIPOD曲格列酮预防糖尿病研究  19-20
      1.10 XENDOS研究  20
      1.11 HOPE心脏后果预防评估试验  20
      1.12 DREAM研究  20-21
      1.13 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  21-22
      1.14 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对IGT人群糖尿病预防的效果研究  22-23
      1.15 中国糖尿病防治协作组调查  23-24
    2. 存在问题  24-25
      2.1 从ADA的推荐看糖尿病前期干预  24
      2.2 从OGTT看糖尿病前期的筛选  24-25
    3. 研究现状与展望  25-29
      3.1 IGT有效干预,刻不容缓  25
      3.2 IGT干预,体重下降是关键  25
      3.3 2型糖尿病一级预防的经验  25-26
      3.4 干预IGT的药物选择  26-27
      3.5 干预IGT的同时,预防心脑血管病  27
      3.6 从指南推荐看糖尿病前期的诊断演变  27-28
      3.7 2型糖尿病预防研究和预防实施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28-29
    参考文献  29-33
  综述二 中医治疗糖尿病前期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33-43
    1. 概述  33-38
      1.1 中医病因  33-35
        1.1.1 饮食因素  33-34
        1.1.2 久坐少动  34
        1.1.3 情志失调  34-35
      1.2 病机及演变规律  35
      1.3 治疗  35-38
        1.3.1 基础治疗  35-37
        1.3.2 中药干预  37
        1.3.3 针灸按摩  37-38
    2. 中医药治疗IGT的现状  38-40
      2.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38-39
        2.1.1 从脾虚立论  38
        2.1.2 从肝郁立论  38
        2.1.3 从禀赋学立论  38
        2.1.4 从痰瘀立论  38-39
        2.1.5 从阴虚燥热立论  39
      2.2 实验研究进展  39
      2.3 临床研究进展  39-40
        2.3.1 从消渴阴虚燥热理论着手临床  39-40
        2.3.2 从中满内热着手糖尿病前期  40
    3. 存在问题  40-41
    4. 前景与展望  41
    参考文献  41-43
正文 中药联合生活方式对IGT人群转化率的影响  43-73
  1. 研究创新点  43
  2 研究目的  43
  3. 研究终点  43
  4. 评价指标  43-44
  5. 研究措施  44
  6. 给药方法  44
    6.1 治疗组  44
    6.2 对照组  44
  7. 研究的时间  44
  8. 样本量的计算依据  44-45
  9. 研究人群  45-46
    9.1 诊断标准  45
    9.2 纳入标准  45
    9.3 排除标准  45-46
    9.4 剔除标准  46
    9.5 脱落标准  46
  10. 技术路线  46-49
    10.1 干预方案  47-48
    10.2 临床研究流程图  48-49
  11. 数据管理  49
    11.1 数据集定义  49
    11.2 统计分析方法  49
  12. 研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49-58
    12.1 OGTT试验的控制  49-50
    12.2 洗脱期的处理  50
    12.3 一般生活方式干预的方法  50-53
    12.4 临床过程中的监查  53-58
  13. 研究结果  58-70
    13.1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  59-60
    13.2 主要疗效指标结果  60-62
    13.3 次要指标结果  62-67
    13.4 对中医症状的影响  67-68
    13.5 脱落率分析  68
    13.6 安全性分析  68-70
  14. 讨论  70-71
  参考文献  71-73
致谢  73-75
个人简历  75-76
中医药科研项目查新报告书  76-83

相似论文

  1. 针刺配合中药湿热敷法与单纯中药湿热敷法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R277.7
  2. 中药干预与多发性硬化T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分析,R277.7
  3. 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高钾血症与口服中药汤剂的关联性分析,R692.5
  4. 基于目标成分“敲出/敲入”质量控制模式的中药姜黄抗氧化药效物质辨识,R285
  5. 中药接骨散对犬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S858.292
  6. 黄芩苷液体栓的制备与体内外评价,R283
  7. 抗痛风胶囊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R259
  8. 动物性中药材地龙DNA条形码的初步研究,R282.5
  9. 归芩合剂治疗大鼠阿霉素肾病的实验研究,R285.5
  10. 疏肝健脾活血汤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干预的临床研究,R259
  11. 三味药食同源中药对代谢综合征大鼠糖脂代谢及抗氧化的影响,R285.5
  12. 黄芩有效活性成分与杯芳烃超分子体系包合作用的研究,R284
  13. 纳米药物安全性的法律管制,D922.16
  14. 40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总结,R733.71
  15. 中西药联合治疗异位妊娠40例临床观察,R714.22
  16. 李师教授应用一次性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经验撷要,R657.1
  17. 多切口浮线引流并术后中药冲洗治疗坐骨直肠间隙脓肿的临床研究,R657.1
  18. 高粘度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近期疗效观察,R687.3
  19. 多囊卵巢综合征动物模型与中药干预的文献研究,R-332
  20. 中药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和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研究,R284
  21.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大鼠急性放射性小肠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R28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内分泌腺疾病及代谢病 > 胰岛疾病 > 糖尿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