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黄芩有效活性成分与杯芳烃超分子体系包合作用的研究

作 者: 苏建
导 师: 钞建宾
学 校: 山西大学
专 业: 药物分析学
关键词: 超分子 中药黄芩 磺化杯芳烃 荧光光谱法 核磁共振
分类号: R28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第一章本章分别概述了超分子,杯芳烃的发展历史、结构特点,及超分子体系与生物大分子、药物分子的作用的文献报道。介绍了中药黄芩的有关历史,产地和现在的使用状况,研究进展。概述了近年来黄芩有效成分包括黄芩苷,黄芩素以及汉黄芩素与主体分子相互作用形成超分子体系的研究动态。第二章本章研究了中药黄芩的有效成分黄芩苷与三种不同磺化杯[n]芳烃的包合作用。利用荧光光谱法测定了包合物的结合比和结合常数。通过核磁共振技术进一步研究了包合构型。从分子的结构、不同酸碱性等方面探讨了影响包合过程的因素及作用力。结果表明:三种磺化杯[n]芳烃与黄芩苷包合物的包合比为1:1,磺化杯[8]芳烃包合物pH 8.04,包合常数最大2.45×106L/mol。黄芩苷及其包合物的抗氧化能力通过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大小来比较。恒温加速实验结果证明黄芩苷包合后形成超分子体系的残留率远远多于黄芩苷自身的残留率。光照实验的结果与恒温加速实验的结果相一致。第三章本章研究了中药黄芩的活性成分黄芩素与三种不同磺化杯[n]芳烃之间的包合行为。荧光光谱法测定了包合物的结合比和结合常数。通过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包合物的包合构型和形成超分子体系的驱动力。实验结果表明三种磺化杯[n]芳烃对黄芩素表现出了不同的包合常数。黄芩素与磺化杯[6]芳烃形成的超分子体系的包合常数明显大于磺化杯[4]芳烃和磺化杯[8]芳烃。通过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表明黄芩素包合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大于游离黄芩素。恒温加速实验结果证明黄芩素包合后的残留率多于黄芩素自身。抗光解实验的结果与恒温加速实验的结果相同。第四章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三种磺化杯[n]芳烃与汉黄芩素之间的包合行为并且测定了包合物的结合比和结合常数。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确定了汉黄芩素与磺化杯芳烃形成盖帽型的超分子体系构型。汉黄芩素与磺化杯[6]芳烃包合物在pH 3.05包合常数最大1.05×106L/mol,包合比为1:1。通过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表明汉黄芩素包合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都远远大于游离汉黄芩素。恒温加速实验结果证明汉黄芩素包合后形成超分子体系的残留率远远多于汉黄芩素自身的残留率。光照实验的结果与恒温加速实验的结果相一致。第五章本章对第二,第三,第四章的内容进行了纵向的总结概括,分别从三种黄芩生物活性分子的结构,光学特征,抗氧化活性以及与三种磺化杯芳烃包合能力和包合后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恒温加速实验与抗光解实验的结果加以总结和比较。

全文目录


摘要  10-12
ABSTRACT  12-14
第一章 概论  14-26
  1.1 超分子化学  14-15
  1.2 杯芳烃的结构特性  15-16
  1.3 杯芳烃的包合作用  16-17
  1.4 中药黄芩简介  17-21
    1.4.1 黄芩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  18-19
    1.4.2 黄芩有效成分的超分子体系研究进展  19-21
  1.5 本文的立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21-22
    1.5.1 本文的立题意义  21
    1.5.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1-22
    1.5.3 本文的创新之处  22
  参考文献  22-26
第二章 黄芩苷与磺化杯[n]芳烃包合作用的研究  26-41
  2.1 引言  26-27
  2.2 实验部分  27-28
    2.2.1 仪器与材料  27
    2.2.2 实验过程  27-28
  2.3 结果与讨论  28-38
    2.3.1 荧光光谱研究  28-31
    2.3.2 化学计量比和包合常数的测定  31-34
    2.3.3 核磁共振实验研究  34-36
    2.3.4 不同磺化杯[n]芳烃与黄芩苷包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36-37
    2.3.5 不同磺化杯[n]芳烃与黄芩苷包合物热稳定性实验  37-38
    2.3.6 不同磺化杯[n]芳烃与黄芩苷包合物抗光解实验  38
  2.4 结论  38-39
  参考文献  39-41
第三章 黄芩素与磺化杯[n]芳烃包合作用的研究  41-56
  3.1 引言  41-42
  3.2 实验部分  42-43
    3.2.1 仪器与材料  42
    3.2.2 实验过程  42-43
  3.3 结果与讨论  43-54
    3.3.1 荧光光谱研究  43-46
    3.3.2 化学计量比和包合常数的测定  46-49
    3.3.3 不同磺化杯[n]芳烃与黄芩素包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49-50
    3.3.4 不同磺化杯[n]芳烃与黄芩素包合物热稳定性实验  50-51
    3.3.5 不同磺化杯[n]芳烃与黄芩素包合物抗光解实验  51-52
    3.3.6 核磁共振实验研究  52-54
  3.4 结论  54
  参考文献  54-56
第四章 汉黄芩素与磺化杯[n]芳烃包合作用的研究  56-71
  4.1 引言  56-57
  4.2 实验部分  57-58
    4.2.1 仪器与材料  57
    4.2.2 实验过程  57-58
  4.3 结果与讨论  58-69
    4.3.1 荧光光谱研究  58-61
    4.3.2 化学计量比和包合常数的测定  61-64
    4.3.3 不同磺化杯[n]芳烃与汉黄芩素包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64-65
    4.3.4 不同磺化杯[n]芳烃与汉黄芩素包合物热稳定性实验  65-66
    4.3.5 不同磺化杯[n]芳烃与汉黄芩素包合物抗光解实验  66-67
    4.3.6 核磁共振氢谱的研究  67-69
  4.4 结论  69
  参考文献  69-71
第五章 三种黄芩有效活性成分与杯芳烃超分子体系总结  71-78
  5.1 引言  71
  5.2 黄芩的三种有效活性成分的结构及性质概述  71-72
  5.3 三种黄芩类药物分子的荧光光谱以及非线性拟合曲线图的比较  72-75
  5.4 三种黄芩类药物分子的包合物抗氧化活性的研究比较  75
  5.5 三种黄芩类药物与杯芳烃包合能力的研究比较  75-76
  5.6 三种黄芩类药物与杯芳烃包合物的抗光解性比较  76
  5.7 三种黄芩类药物与杯芳烃包合物的热稳定性比较  76-77
  参考文献  77-78
致谢  78-79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79-81

相似论文

  1. 牛半腱肌中多聚磷酸酶酶学特性及其反应体系动态研究,TS251.1
  2.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和荧光光谱法研究生物分子相互作用,Q503
  3. 芳基脒超分子和含磷亚胺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O621.2
  4. MR延迟增强扫描对正常膝关节软骨及其Ⅰ、Ⅱ期病变的应用研究,R445.2
  5. 基于超分子自组装的光控药物释放体系的设计与合成,TQ460.1
  6. 超分子水凝胶胶客体分子荧光增敏的研究,O648.17
  7. 超分子凝胶胶药物分子光稳定性保护作用的研究,TQ460.1
  8. 核磁共振测井正交检波滤波器算法研究,TN911.23
  9. NMR测井仪传感器分析及其噪声匹配研究,TP212
  10. 基于主动轮廓模型的心脏核磁共振图像左心室分割方法研究,TP391.41
  11. 青蒿素类抗疟药与药物代谢酶相互作用研究,R96
  12. 基于UPLC-Q/TOF和1HNMR的代谢组学技术在乳腺癌步研究中的应用,R737.9
  13. 无张力吊带联合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研究,R699.7
  14. 基于核磁共振的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血清代谢组学分析,R587.1
  15. 核磁测井T_2谱分布反演算法研究,P631.81
  16. 核磁共振谱信号参数的RJMCMC估计,O482.532
  17. 天然水体中锑的分析方法及其在黄河口和黄海的分布,X832
  18. 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测定研究,X831
  19. 荧光性类水滑石及其聚苯胺复合材料研究,TB332
  20. 二茂铁基杯“4”芳烃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O627.8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化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