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超高压对大豆脂肪氧合酶、营养抑制因子和蛋白性质的影响

作 者: 王韧
导 师: 陈正行
学 校: 江南大学
专 业: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关键词: 超高压 脂肪氧合酶 营养抑制因子 失活 动力学 模型 大豆蛋白
分类号: TS201.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546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二十年来超高压食品加工技术飞速发展并逐渐步入产业化。但是,和其他的新技术一样,超高压技术的产业化突破必须通过建立一个评价其对食品安全、质量方面影响的科学基础来实现,这样的定量评价无论是对满足立法安全需要还是对满足目前消费者的食品质量需求都是必不可少的。大豆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合理的氨基酸组成,是国际上公认的一种全营养食品。大豆蛋白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和理化及功能特性(如凝胶性、乳化性、起泡性等),所以被作为一种具有加工功能性的食品添加用中间原料而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但大豆中含有多种酶类和一些抗营养因子,传统的热处理技术虽然能有效杀死致病微生物和钝化酶类,但是同样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化学变化从而影响产品的品质。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新型超高压加工技术处理豆浆及大豆分离蛋白溶液,初步探讨超高压处理对豆浆品质、大豆脂肪氧合酶失活、营养抑制因子失活、大豆分离蛋白理化及功能性质的影响,为超高压加工技术在大豆制品加工中的应用、大豆蛋白的改性以及食品安全提供理论参考。以豆浆和脂肪氧合酶粗提液为对象,研究了大豆脂肪氧合酶的超高压失活动力学。结果表明,大豆脂肪氧合酶的超高压失活是不可逆的并且符合一阶反应动力学规律;在某一恒定的温度下,脂肪氧合酶的失活速率常数k随着超高压处理压力的增加而增大,表明增加压力可以加快脂肪氧合酶失活;在某一恒定的压力下,脂肪氧合酶的失活速率常数在10-20℃出现最小值,表明Arrhenius方程不能适用于整个温度区间;在中温区域(20℃≤T≤60℃),温度对脂肪氧合酶失活速率常数的影响随着压力的增加而降低;而脂肪氧合酶失活速率常数对压力的敏感性大约在30℃最大。豆浆体系中脂肪氧合酶的失活速率常数要比粗酶提取液中小,但是从动力学角度来看,体系的不同并没有影响到脂肪氧合酶超高压失活的反应级数以及失活速率常数的温度敏感性和压力敏感性。在此基础上,采用两种完全不同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压力与温度对脂肪氧合酶超高压失活速率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管以Eyring方程为起点建立的经验数学模型还是以Hawley提出的热力学方程为基础建立的热动力学数学模型,都能够成功地模拟两个体系中压力与温度对大豆脂肪氧合酶超高压失活速率常数的影响,但热动力学模型要比经验数学模型更加精确。以豆浆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并优化了大豆营养抑制因子的超高压失活条件。同样的超高压处理条件下,尿素酶发生失活的温度(室温)低于胰蛋白酶抑制剂(≥40℃),温度升高、压力增大和时间延长有利于营养抑制因子的失活。中心组合旋转设计优化显示,在所考察的因素中,对尿素酶和胰蛋白酶抑制剂超高压失活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为压力、时间、温度;理想的大豆营养抑制因子的超高压失活条件为压力750MPa、温度60℃、时间5min。两种不同pH缓冲溶液体系中超高压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理化及功能性质的研究发现,pH3.0的Gly-HCl缓冲溶液中超高压处理提高大豆分离蛋白溶解度的程度显著大于pH8.0的Tris-HCl缓冲溶液。游离巯基含量和蛋白质表面疏水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压力处理很可能导致了蛋白质结构的展开、内部疏水基团的暴露以及新的二硫键的形成。超高压处理前后大豆分离蛋白的体积排阻高效液相、动态光散射技术和凝胶电泳分析发现,在pH3.0的Gly-HCl缓冲溶液中超高压处理使大豆分离蛋白(包括不溶部分)发生结构重组,形成可溶性大分子聚集体;在pH8.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超高压处理可能造成了可溶性大分子聚集体的解聚。这些现象说明,由于在不同pH缓冲溶液中大豆分离蛋白的存在形式不同,可能造成了其在超高压处理过程中产生不同的结构变化。超高压处理可以改善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性能和起泡性能,这种改善作用在pH3.0Gly-HCl缓冲溶液中得到显著体现,这是因为超高压处理不但显著提高了酸性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度,而且还使其表面疏水性得到显著的提高。超高压能够诱导一定浓度的大豆分离蛋白溶液形成凝胶。与处理时间以及温度相比,压力的变化对凝胶质构性质的影响最大。凝胶的硬度随着压力的增加、温度的升高以及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12%大豆分离蛋白溶液在20℃、700MPa条件下处理15min后所形成的凝胶,其硬度已经超过了常压下85℃热处理20min后形成的热凝胶的硬度值。未处理、热处理和超高压处理豆浆的理化、风味、色泽和流变等性质比较表明,超高压处理和热处理不影响豆浆的pH值和电导率;热处理提高了豆浆的表观粘度,这是豆浆中蛋白质的热聚集效应造成的;热处理和超高压处理对豆浆色泽影响较小;超高压处理降低豆浆中已生成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效果甚微,打浆前的超高压处理可有效降低豆腥味;超高压处理和热处理不影响豆浆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热处理和超高压处理减小豆浆的流态特性指数,流变特性趋向假塑性流体;热处理后豆浆样品的稠度系数显著提高,说明热处理显著增加豆浆的表观粘度。总之,热处理对豆浆样品流变特性的影响远大于超高压处理,这可能是由于热处理导致豆浆中蛋白质展开、变性和聚集的程度远大于超高压处理。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3
第一章 绪论  13-35
  1.1 超高压食品加工技术简介  13-16
    1.1.1 超高压食品加工技术发展史  13-14
    1.1.2 超高压食品加工技术基本原理及特点  14-15
    1.1.3 超高压食品加工设备简介  15-16
  1.2 超高压对微生物的影响  16-20
    1.2.1 超高压致死微生物机理  16
    1.2.2 影响超高压杀菌的因素  16-19
    1.2.3 超高压协同其他手段杀灭芽孢的研究进展  19-20
  1.3 超高压对生物大分子的影响研究进展  20-23
    1.3.1 超高压对蛋白质和酶的影响  20-21
    1.3.2 超高压对淀粉的影响  21-23
    1.3.3 超高压对脂类的影响  23
  1.4 工业化现状  23-24
  1.5 立题背景和意义  24-25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25-26
  参考文献  26-35
第二章 超高压失活大豆脂肪氧合酶动力学研究  35-51
  2.1 前言  35
  2.2 材料与设备  35-36
    2.2.1 主要材料  35-36
    2.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36
  2.3 实验方法  36-38
    2.3.1 豆浆及大豆脂肪氧合酶粗提液的制备  36
    2.3.2 超高压处理  36
    2.3.3 热处理  36
    2.3.4 酶活分析  36-37
    2.3.5 失活可逆性研究  37
    2.3.6 失活动力学分析  37-38
  2.4 结果与讨论  38-47
    2.4.1 大豆脂肪氧合酶失活可逆性研究  38
    2.4.2 脂肪氧合酶的超高压失活速率常数的确定  38-42
    2.4.3 压力对失活速率常数的影响  42-43
    2.4.4 温度对失活速率常数的影响  43-45
    2.4.5 脂肪氧合酶的热失活动力学研究  45-47
  2.5 本章小结  47
  参考文献  47-51
第三章 超高压失活大豆脂肪氧合酶数学模型的拟合  51-64
  3.1 前言  51
  3.2 数学模型的拟合  51-53
    3.2.1 经验数学模型  51-52
    3.2.2 热动力学数学模型  52-53
    3.2.3 模型参数的确定  53
  3.3 结果与讨论  53-61
    3.3.1 经验数学模型  53-56
    3.3.2 热动力学数学模型  56-60
    3.3.3 两种数学模型的比较  60-61
  3.4 本章小结  61
  参考文献  61-64
第四章 超高压失活大豆营养抑制因子研究  64-83
  4.1 前言  64-65
  4.2 材料与设备  65-66
    4.2.1 主要材料  65
    4.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65-66
  4.3 实验方法  66-69
    4.3.1 豆浆的制备  66
    4.3.2 超高压处理  66
    4.3.3 热处理  66
    4.3.4 尿素酶活性的定义与测定  66-67
    4.3.5 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的测定  67-68
    4.3.6 优化实验设计  68-69
  4.4 结果与讨论  69-78
    4.4.1 大豆营养抑制因子的热失活研究  69-70
    4.4.2 压力对大豆营养抑制因子超高压失活的影响  70-71
    4.4.3 温度对大豆营养抑制因子超高压失活的影响  71-72
    4.4.4 处理时间对大豆营养抑制因子超高压失活的影响  72-73
    4.4.5 营养抑制因子超高压失活条件的优化  73-78
  4.5 本章小结  78-79
  参考文献  79-83
第五章 超高压对大豆分离蛋白理化及功能性质的影响  83-113
  5.1 前言  83
  5.2 材料与设备  83-84
    5.2.1 主要材料  83-84
    5.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84
  5.3 实验方法  84-88
    5.3.1 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  84-85
    5.3.2 大豆分离蛋白溶液的配制  85
    5.3.3 超高压处理  85
    5.3.4 大豆分离蛋白溶解度的测定  85
    5.3.5 游离巯基含量的测定  85-86
    5.3.6 表面疏水性的测定  86
    5.3.7 蛋白分子量分布测定  86
    5.3.8 粒径分布测定  86-87
    5.3.9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87
    5.3.10 乳化性的测定  87-88
    5.3.11 起泡性的测定  88
    5.3.12 凝胶质构分析  88
  5.4 结果与讨论  88-108
    5.4.1 超高压对大豆分离蛋白溶解性的影响  88-90
    5.4.2 超高压对大豆分离蛋白游离巯基含量的影响  90-92
    5.4.3 超高压对大豆分离蛋白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92-94
    5.4.4 超高压对大豆分离蛋白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94-98
    5.4.5 超高压对大豆分离蛋白粒径分布的影响  98-101
    5.4.6 超高压处理前后大豆分离蛋白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101-102
    5.4.7 超高压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的影响  102-104
    5.4.8 超高压对大豆分离蛋白起泡性能的影响  104-106
    5.4.9 超高压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性能的影响  106-108
  5.5 本章小结  108-109
  参考文献  109-113
第六章 超高压对豆浆品质的影响  113-123
  6.1 前言  113
  6.2 材料与设备  113-114
    6.2.1 主要材料  113
    6.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113-114
  6.3 实验方法  114-115
    6.3.1 四种不同豆浆样品的制备  114
    6.3.2 超高压处理  114
    6.3.3 豆浆pH 值、电导率和表观粘度的测定  114
    6.3.4 豆浆色泽的的测定  114
    6.3.5 豆浆风味物质的测定  114-115
    6.3.6 豆浆中蛋白质的氨基酸分析  115
    6.3.7 豆浆流变特性的测定  115
  6.4 结果与讨论  115-120
    6.4.1 四种不同豆浆样品的pH 值、电导率、表观粘度和色泽  115-116
    6.4.2 四种不同豆浆样品的风味成分  116-118
    6.4.3 四种不同豆浆样品的氨基酸分析  118
    6.4.4 四种不同豆浆样品的流变性质分析  118-120
  6.5 本章小结  120
  参考文献  120-123
论文主要结论  123-125
本论文创新点  125-126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126-127
致谢  127

相似论文

  1. 基于巨磁阻抗效应磁测传感器及地磁匹配算法研究,P318
  2. 含苯并噁唑新型半芳香聚酰胺的合成与表征,O633.5
  3. 不饱和聚酯树脂及玻璃钢在高温高压水中分解回收的研究,TQ320.1
  4. 我国典型低挥发分煤热解成分的定量分析,TQ530.2
  5. 电火花加工中的电极损耗机理及控制研究,TG661
  6. 油漆焦油基单颗粒危险废物热解和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X705
  7. 粉末活性炭—超滤工艺处理微污染地表水试验研究,X703
  8. 陀螺稳定吊舱控制系统稳定回路设计与研究,V241.5
  9. 卫星姿态的磁控制方法研究,V448.222
  10. 涡轮S2流面正问题气动优化设计研究,V235.11
  11. 光纤陀螺温度漂移建模与补偿,V241.5
  12. 电磁轨道炮外弹道建模与仿真研究,TJ399
  13. 轨道交通引起周围环境竖向振动的振源特性分析,U211.3
  14. RUV4汽车点火线圈工艺参数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U463.64
  15. 基于LIN总线的电动车窗控制方法研究,U463.6
  16. 径向振动模式压电变压器的等效电路模型与应用,TM406
  17. 压电陶瓷驱动器迟滞补偿方法研究,TM282
  18. 基于DSP的感应电动机四象限运行系统的研究,TM346
  19. 基于DSP的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研究,TM346
  20. 适应多总线通讯模式的感应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研究,TM346
  21. 基于细胞电生理模型的膜片钳实验仿真平台设计与实现,R318.0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食品工业 > 一般性问题 > 基础科学 > 食品化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