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RUV4汽车点火线圈工艺参数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 者: 赵志伟
导 师: 赵永平
学 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 业: 仪器科学与技术
关键词: 点火线圈 电路参数模型 电磁参数模型 磁路参数计算
分类号: U463.6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7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有力推动了汽车电子技术尤其是点火技术的迅速发展,但同时加剧了能源短缺和大气污染的问题。点火线圈作为汽车点火系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点火系统的工作性能乃至整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以及排气净化质量等各项指标。日益严格的节能和环保要求,赋予了点火线圈技术以新的研究内容,促进了点火线圈生产工艺的不断发展,对点火线圈的开发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模型开发工具的发展为点火线圈数学仿真和建模提供了便利的平台,采用仿真开发技术可以避免传统汽车点火线圈工业生产中使用实物试验方法的弊端,能够满足快速性开发和多样性开发的要求,具有周期短、费用低、效率高等优点。因此,开发汽车点火线圈计算机仿真模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RUV4汽车点火线圈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的物理意义,并结合点火线圈自身的工作方式和特点,采用电路参数模型和电磁参数模型来实现点火过程的仿真分析,通过数学分析的方法建立微分方程组来完成参数模型的仿真计算。本文在原有电路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点火模块的影响及点火线圈的多项性能参数,建立了改进的电路参数模型,进而建立了更加完整,更具有实用价值的电磁参数模型。电磁参数模型的输入参数为:初次级绕组的匝数、线径、材料、工艺,绕组骨架的结构尺寸、材料,铁芯的材料、结构尺寸,绝缘材料等材料结构参数和工艺参数,以及负载和点火激励条件;对输入参数分析并仿真计算得出静态参数:初次级绕组的电阻、漏感、自感、互感及分布电容值;进而仿真计算得出目标参数为:初级电流上升时间、初级钳位电压、次级电压上升率、次级电压峰值、霍尔延迟时间、火花保持时间、点火电流、点火能量及能量转换效率等。结合积累的开发经验和试验数据,本文制定了合适的测试方法,并借用测试平台,将参数模型仿真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参数模型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同时以电磁参数模型为平台,深入研究了各项输入参数对点火线圈性能的影响,从而为点火线圈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第1章 绪论 10-21 1.1 课题来源 10-12 1.1.1 汽车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0 1.1.2 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10-12 1.2 汽车点火技术的发展历程 12-17 1.2.1 点火系统的发展趋势 13-14 1.2.2 点火线圈的发展历程 14-17 1.3 国内外汽车点火线圈的研究现状 17-19 1.3.1 国外汽车点火线圈的行业现状 17 1.3.2 国内汽车点火线圈的行业现状 17-18 1.3.3 汽车点火线圈参数模型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8-19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9-20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0-21 第2章 点火线圈模型的目标参数分析及建模方法 21-35 2.1 点火线圈参数模型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21-22 2.1.1 点火线圈参数模型的结构 21-22 2.1.2 点火线圈参数模型的研究流程 22 2.2 点火线圈的工作原理 22-24 2.2.1 点火线圈的点火方式 22-24 2.2.2 点火线圈工作原理分析 24 2.3 模型的目标参数分析 24-29 2.3.1 初级断电电流及初级电流上升时间 25-26 2.3.2 次级电压 26-27 2.3.3 次级电压上升率 27 2.3.4 霍尔延迟时间 27-28 2.3.5 点火能量 28 2.3.6 点火电流 28-29 2.4 点火线圈的建模方法 29-34 2.4.1 相关模型类型 29-32 2.4.2 建模的平台及计算工具 32-33 2.4.3 MATLAB中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数值求解命令 33-34 2.5 本章小结 34-35 第3章 电路参数仿真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35-49 3.1 原有的电路计算模型 35-38 3.1.1 电压计算模型 35-37 3.1.2 能量计算模型 37-38 3.2 改进的电路参数模型 38-41 3.2.1 稳压管的等效模型 38-39 3.2.2 改进电路的电压模型 39-40 3.2.3 改进电路的能量模型 40-41 3.3 改进后与原模型的仿真结果比较 41-44 3.3.1 电压模型仿真结果及比较 42-43 3.3.2 能量模型仿真结果及比较 43-44 3.4 电路参数模型的验证 44-48 3.4.1 点火参数的测试方法 44-45 3.4.2 点火参数的测试条件分析 45-47 3.4.3 仿真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比较 47-48 3.5 本章小结 48-49 第4章 电磁参数模型的建立及磁路参数计算 49-69 4.1 电磁参数模型的建立 49-50 4.2 材料结构参数及工艺参数的分析与计算 50-68 4.2.1 铁芯分析及仿真计算 51-56 4.2.2 漏磁分析及计算 56-63 4.2.3 分布电容分析计算 63-65 4.2.4 绕组及绝缘材料分析 65-68 4.3 本章小结 68-69 第5章 点火线圈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69-88 5.1 仿真模型的图形用户界面 69-71 5.2 点火线圈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71-87 5.2.1 默认的输入参数及激励条件 71 5.2.2 磁隙对点火线圈性能的影响 71-74 5.2.3 初级绕组匝数对点火线圈性能的影响 74-76 5.2.4 次级绕组匝数对点火线圈性能的影响 76-78 5.2.5 初级绕组线径对点火线圈性能的影响 78-80 5.2.6 次级绕组线径对点火线圈性能的影响 80-82 5.2.7 负载条件对点火线圈性能的影响 82-87 5.3 本章小结 87-88 结论 88-89 参考文献 89-94 附录1 94-95 附录2 95-96 附录3 96-97 附录4 97-9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8-100 致谢 100
|
相似论文
- RFID技术在汽车点火线圈生产中的应用研究,TP391.44
-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点火线圈工艺参数估计算法研究,U463.64
- 基于时频分析的点火线圈放电脉冲检测研究,TM935.4
- 汽油机点火线圈的绝缘封装及其灌封系统的研究,TK413
- 高级轿车点火线圈工艺与设备质量控制的研究,U466
- 径向磁场双转子永磁电机研究,TM351
- 轨道电路参数测量和调整的研究,U284.2
-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元件测试试验台研究,U464
- RUV4汽车点火线圈总成终检系统研制,U467.3
-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点火线圈工艺参数估计算法研究,U463.64
- 汽车点火系统电磁干扰预测方法的研究,U463.64
- 汽车点火系统的电磁骚扰抑制方法研究,U463.64
- 电控重型商用车稀燃CNG发动机高能点火系统的研究,U463.64
- 汽车点火系统对车内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研究,U463.64
中图分类: > 交通运输 > 公路运输 > 汽车工程 > 汽车结构部件 > 电气设备及附件 > 点火系统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