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微创穿刺术加尿激酶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作 者: 刘岩
导 师: 林贞花;庄涛
学 校: 延边大学
专 业: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关键词: CT片定位法 微创术 开颅术 内科综合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方法
分类号: R65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我国,高血压和脑出血的发病率、致残及致死率均较高,目前还缺乏明确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大多数学者的共同看法是相对出血量较大的或有脑疝倾向的神经内科治疗短期病情继续恶化的幕上出血以及>10mL以上的小脑出血要积极手术治疗。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术方法多种多样,各有其优缺点;但目前更多的学者更喜欢使用对脑组织损伤较小的微侵袭治疗,并且也取得一定的效果。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现在仍然有很多没有明确的问题,如外科治疗是的优势、手术时机的选择等。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入阐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过程当中所起到的优势作用。研究方法:主要是采取了比较分析的方法,即选择保守组当中的44个病例实施内科综合治疗;然后选择开颅组的44个病例在保守组治疗的基础之上进行开骨瓣或者是骨窗,并清除血肿;最终再选择微创组的43个病例在保守组治疗的基础之上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再获得相关数据信息之后,将三组治疗的各个因素进行t与X2检验对比分析,分析内容主要包括了有效率、死亡率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研究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治疗有效率方面,微创组最高,开颅组次之,保守组最低;在死亡率方面,保守组最高,开颅组次之,而微创组最低。而且微创组在与开颅组以及保守组进行t与X2检验对比分析之后发现,都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微创组在治疗结束之后的第一天就明显降低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而开颅组以及保守组则都是在治疗之后的第14天才明显降低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进行t与X2检验对比分析之后发,都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果讨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当中,相比较于传统的保守治疗以及开颅治疗而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能够有效的提高有效率、降低死亡率,并极大的加快了神经功能恢复,有着明显的治疗优势。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9
英文缩略表  9-11
第一章 引言  11-16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6-22
  2.1 病例选择  16-17
  2.2 临床仪器及临床药物  17
  2.3 临床方法  17-21
  2.4 统计学处理  21-22
第三章 结果  22-26
  3.1 三组治疗结果比较  22
  3.2 三组不同时期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  22-23
  3.3 附图  23-26
第四章 讨论  26-32
结论  32-33
参考文献  33-37
致谢  37-38
综述  38-50
  参考文献  47-50

相似论文

  1. 单纯假体及假体结合自体软骨综合隆鼻治疗低鼻伴鼻孔显露的疗效研究,R765
  2. 立体定向下血肿抽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R651.1
  3. 影响锥颅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过程与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R651.1
  4. 子午流注指导下的上病下治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研究,R277.7
  5. 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治疗(附36例病例分析),R651.19
  6. 转移性胸腰椎肿瘤的外科治疗,R738.1
  7. 单极电刀电凝模式切除儿童扁桃体的临床研究,R766
  8. 老年性高血压脑出血合并糖尿病的外科治疗临床分析,R651.12
  9.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R651.1
  10. 成人腰椎峡部不连及滑脱的疗效分析及治疗策略,R687.3
  11. 醒脑静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术后的临床研究,R246
  12.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与出血部位、血肿形态及出血量等因素关系的研究,R743.3
  13. 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R687.3
  14. 超早期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R651.1
  15.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ⅢA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分析,R687.3
  16.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血肿腔穿刺外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R651.1
  17. 鞘内给药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研究,R651.19
  18.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多因素分析及治疗策略,R651.1
  19. CT灌注成像对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灌注情况的研究,R816.2
  20. Tim-3在急性高血压脑出血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研究,R743.3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外科学 > 外科学各论 > 头部及神经外科学 > 颅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