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丹参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的质量控制及药动学研究

作 者: 郭增军
导 师: 孙启时
学 校: 沈阳药科大学
专 业: 生药学
关键词: 丹参 脂溶性提取物 水溶性提取物 提取工艺 质量控制 UPLC-ESI-MS 药物动力学 相互作用
分类号: R28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344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丹参(Radix et Rhizoma Salviae Miltiorrhiza)为唇型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主要药效成分包括脂溶性的丹参酮类和水溶性的丹酚酸类。本文通过对不同来源药材中两类主要成分的含量相关性研究,提取工艺研究,药材及提取物的主要组分及稳定性研究,探讨主要成分不同存在状态时的相互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极性的两类物质的双向载药脂质微球制备工艺,并对其在单用和不同比例配伍时大鼠体内外药物动力学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参照药典方法对来源于主产区的不同产地的栽培丹参及市售商品丹参进行了鉴别及化学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丹参药材来源单一,薄层色谱及红外光谱行为无明显差异,但其主要指标性成分含量差异较大;药材中脂溶性指标成分之间存在含量相关性,水溶性指标成份之间亦存在含量相关性,而水溶性成份及脂溶性成分之间含量无相关性。对丹参不同极性有效成份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先提取丹参中的脂溶性成分,后对药渣进行水溶性成份提取的先进工艺,可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得以充分利用。确定了超临界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为25MPa,萃取温度为50℃,萃取时间为2.5小时,携带剂为为95%的乙醇;水溶性成份提取工艺为:干燥药渣加8倍量水,浸泡4小时后,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滤液加95%乙醇使醇浓度达60%,冷藏静置40小时,滤液浓缩后上D101大孔吸附树脂吸附,50%乙醇洗脱,滤液浓缩后冷冻干燥。通过对丹参药材、脂溶性提取物及对照品的甲醇提取物稳定性考察,表明丹参酮ⅡA及隐丹参酮易受温度、pH、光照的影响而发生降解。与纯品对比,药材及提取物中的其他成分对丹参酮ⅡA及隐丹参酮的降解有延缓作用,弱酸环境下其稳定性较好。通过对丹参药材、水溶性提取物、脂溶性提取物及对照品UPLC-ESI-MS色谱及质谱行为研究,从中分离检定了20个化合物,其中水溶性成份10个,脂溶性成分7个,未知3个。对指标成分丹参酮ⅡA及丹酚酸B进行了不同碰撞能量下的ESI-MS裂解规律研究,指出丹参酮ⅡA的裂解特征是正离子模式下出现碎片m/z280、277、262、252、249;丹酚酸B的裂解特征是负离子模式下形成m/z519、321、339、295的碎片离子。分别对丹参脂溶性提取物、水溶性提取物及不同比例的两种提取物混合物中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及丹酚酸B的大鼠体外血浆及肝匀浆降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2mg/ml的脂溶性提取物中丹参酮ⅡA及隐丹参酮在血浆中随血浆浓度升高,降解速率减小;60mg/ml的水溶性提取物中丹酚酸B在不同浓度血浆中降解速率没有明显变化;在肝匀浆中三个化合物均随肝匀浆浓度上升降解速率增大。水溶性提取物与脂溶性提取物按不同比例(20∶1,10∶1,5∶1)混合后在20%血浆及20%肝匀浆中,丹参酮ⅡA的降解速率与混合前比较明显降低;隐丹参酮及丹酚酸B的降解速率与混合前比较,在20%血浆中略有上升,在20%肝匀浆中均显著下降。两种提取物混合后,在血浆和肝匀浆液中的确发生了代谢性药物的相互作用。研究了丹参双相载药脂质微球注射液的处方、工艺及制剂的理化性质。结果显示,丹参双向载药脂质微球注射液呈现棕褐色,粒径分布在200nm左右,ζ-电位在-20——40mv之间,灭菌前后外观形态,粒径以及电位值均无明显变化,水溶性成份主要分布于水相当中,脂溶性成份主要分布于油相当中。分别采用静脉及口服给药方式,对丹参脂溶性提取物、水溶性提取物及两种提取物混合物中丹参酮ⅡA、丹酚酸B的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血浆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同时测定的UPLC/MS-MS分析方法。结果表明,静脉注射混合提取物乳剂比相应等剂量脂溶性提取物乳剂和水溶性提取物溶液剂的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AUC显著提高2~14倍,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提高至2倍,高剂量组分别提高至约14倍和5倍(p<0.01);血浆清除率(CLt)显著降低(p<0.01),达峰浓度(C0.083h)显著升高(p<0.01)。口服给高剂量和中剂量的混合提取物混悬液比相应等剂量脂溶性提取物混悬液和水溶性提取物溶液剂所测得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AUC显著性提高(p<0.05);高剂量和低剂量组测得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总血浆清除率CLt显著降低(p<0.01)。两种提取物混合后,在大鼠体内发生了代谢性药物的相互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13-16
ABSTRACT  16-19
第一章 前言  19-49
  1 丹参应用历史及考证  19-20
  2 丹参的种质资源及生物学特性  20-21
  3 丹参的化学成分研究  21-31
    3.1 丹参脂溶性化学成分  21-26
      3.1.1 丹参二萜醌类成分的分类及鉴定  21-24
      3.1.2 丹参二萜醌类成分的生源学说  24-26
      3.1.3 丹参二萜醌类成分的构效关系  26
    3.2 丹参水溶性化学成分  26-31
      3.2.1 丹酚酸类化学成分的结构  26-29
      3.2.2 丹酚酸类成分的生源学说  29-30
      3.2.3 丹酚酸类成分的构效关系及作用机理  30-31
  4 丹参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  31-33
    4.1 丹参脂溶性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  31-32
    4.2 丹参水溶性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  32-33
  5 丹参及其化学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33-34
  6 丹参的制剂及临床应用研究  34-35
    6.1 丹参及其有效成分的制剂  34-35
    6.2 丹参及其有效成分的临床应用  35
  7 单味药材复方配伍研究方法及思路---本课题的提出  35-37
  参考文献  37-49
第二章 药材来源、提取工艺及相关质量研究  49-81
  1 仪器、药材与试药  49-50
    1.1 仪器  49-50
    1.2 药材来源及编号  50
    1.3 试药及试剂  50
  2 方法与结果  50-78
    2.1 丹参药材的TLC及IR鉴别分析  50-53
      2.1.1 样品的制备  50-51
      2.1.2 TLC鉴别方法及结果  51-52
      2.1.3 IR鉴别方法及结果  52-53
    2.2 HPLC法测定丹参药材中脂溶性指标成分  53-56
      2.2.1 样品溶液的制备  53
      2.2.2 色谱条件及系统适应性试验  53-54
      2.2.3 方法学考察  54-55
      2.2.4 含量测定  55-56
    2.3 HPLC法测定丹参药材中水溶性指标成分  56-60
      2.3.1 样品溶液的制备  56-57
      2.3.2 色谱条件及系统适应性试验  57
      2.3.3 方法学考察  57-58
      2.3.4 含量测定  58-60
    2.4 丹参脂溶性提取物提取工艺研究  60-63
      2.4.1 传统醇提取工艺的考察  60-62
      2.4.2 超临界萃取提取丹参药材中脂溶性成分工艺考察  62-63
    2.5 丹参水溶性提取物提取工艺研究  63-69
      2.5.1 传统水提取工艺的考察  63-65
      2.5.2 醇沉工艺的考察  65
      2.5.3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丹参药材中水溶性成分工艺考察  65-69
    2.6 丹参药材中脂溶性成分的相互作用及其稳定性研究  69-78
      2.6.1 样品制备及测定方法  69-70
      2.6.2 温度对隐丹参酮及丹参酮ⅡA稳定性的影响  70-72
      2.6.3 pH对隐丹参酮及丹参酮ⅡA稳定性的影响  72-76
      2.6.4 光照对隐丹参酮及丹参酮ⅡA稳定性的影响  76-78
  3 结论和讨论  78-79
  小结  79
  参考文献  79-81
第三章 丹参药材、脂溶性及水溶性提取物的UPLC-ESI-MS行为及特征图谱研究  81-94
  1 仪器与试药  81-82
    1.1 仪器  81
    1.2 药品与试剂  81-82
  2 方法与结果  82-92
    2.1 方法  82
      2.1.1 实验用样品的制备  82
      2.1.2 色谱条件  82
      2.1.3 质谱条件  82
    2.2 结果  82-92
      2.2.1 丹参酮ⅡA及丹酚酸B的ESI-MS行为及特征图谱  82-88
      2.2.2 丹参药材、水溶性提取物及脂溶性提取物的UPLC-ESI-MS谱图、特征分析及鉴定结果  88-92
  3 结论与讨论  92-93
  参考文献  93-94
第四章 丹参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的体外代谢动力学研究  94-123
  1 仪器、动物及试药  95-96
    1.1 仪器  95
    1.2 动物及试药  95-96
  2 方法与结果  96-119
    2.1 丹参脂溶性有效组分的体外降解动力学研究  96-107
      2.1.1 HPLC法测定样品中丹参酮ⅡA及隐丹参酮含量方法的建立  96-99
      2.1.2 不同浓度血浆样品中丹参脂溶性有效组分的降解动力学  99-102
      2.1.3 不同浓度肝匀浆样品中丹参脂溶性有效组分的降解动力学  102-103
      2.1.4 不同浓度丹参脂溶性有效组分在20%血浆中的降解动力学  103-105
      2.1.5 不同浓度丹参脂溶性有效组分在20%肝匀浆中的降解动力学  105-107
    2.2 丹参水溶性有效组分的体外降解动力学研究  107-114
      2.2.1 HPLC法测定样品中丹酚酸B含量方法的建立  108-110
      2.2.2 不同浓度血浆样品中丹参水溶性有效组分的降解动力学  110-111
      2.2.3 不同浓度肝匀浆样品中丹参水溶性有效组分的降解动力学  111-112
      2.2.4 不同浓度丹参水溶性提取物中丹酚酸B在20%血浆中的降解动力学  112-113
      2.2.5 不同浓度丹参水溶性提取物中丹酚酸B在20%肝匀浆中的降解动力学  113-114
    2.3 不同比例丹参水溶性提取物和脂溶性提取物的体外降解动力学研究  114-119
      2.3.1 不同比例丹参水溶性提取物和脂溶性提取物在20%/血浆中的降解动力学研究  115-117
      2.3.2 不同比例丹参水溶性提取物和脂溶性提取物在20%肝匀浆中的降解动力学研  117-119
  3 结论与讨论  119-121
    3.1  119
    3.2 脂溶性提取物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的降解规律  119-120
    3.3 水溶性成份中丹酚酸B的降解规律  120
    3.4 不同比例水溶性成份与脂溶性成分配伍后,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及丹酚酸B的降解规律  120-121
  本章小结  121-122
  参考文献  122-123
第五章 丹参双相载药脂质微球注射液的研制  123-139
  1 仪器与试药  124-125
    1.1 仪器  124
    1.2 试药  124-125
  2 方法与结果  125-136
    2.1 处方前研究  125-126
      2.1.1 样品中丹参酮ⅡA及丹酚酸B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125
      2.1.2 投药量的确定  125
      2.1.3 脂溶性成分在不同油相中的溶解度的测定  125-126
      2.1.4 水溶性成分在水相中的溶解度的测定  126
    2.2 双相载药脂质微球注射液处方研究  126-130
      2.2.1 基本处方  126-127
      2.2.2 处方因素考察  127-130
    2.3 双相载药脂质微球注射液制剂工艺研究  130-134
      2.3.1 基本工艺  130
      2.3.2 制剂工艺考察  130-134
    2.4 双相载药脂质微球注射液制剂理化性质研究  134-136
      2.4.1 制剂的的外观状态  134
      2.4.2 制剂粒径的测定  134-135
      2.4.3 制剂ζ-电位的测定  135
      2.4.4 制剂灭菌稳定性考察  135-136
  3 结论与讨论  136-137
  参考文献  137-139
第六章 丹参提取物中丹参酮类及丹酚酸类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研究  139-172
  1 仪器、动物及试药  140
    1.1 仪器  140
    1.2 实验动物  140
    1.3 药品与试剂  140
  2 方法与结果  140-160
    2.1 同时测定丹参酮ⅡA及丹酚酸B的UPLC/MS/MS色谱条件及质谱条件  140-141
      2.2.1 色谱条件  140-141
      2.2.2 质谱条件  141
    2.2 丹参脂溶性有效组分大鼠体内动力学研究  141-148
      2.2.1 样品中丹参酮ⅡA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141-145
      2.2.2 样品的制备、给药方案、样品采集及数据处理方法  145-146
      2.2.3 不同剂量丹参脂溶性提取物中丹参酮ⅡA的大鼠体内动力学结果  146-148
    2.3 丹参水溶性有效组分大鼠体内动力学研究  148-154
      2.3.1 样品中丹酚酸B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148-152
      2.3.2 样品的制备、给药方案、样品采集及数据处理方法  152
      2.3.3 不同剂量丹参水溶性提取物中丹酚酸B的大鼠体内动力学结果  152-154
    2.4 丹参水溶性提取物及脂溶性提取物配伍后的大鼠体内动力学研究  154-160
      2.4.1 样品中丹参酮ⅡA及丹酚酸B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154-155
      2.4.2 样品制备、给药方案、样品采集及数据处理方法  155-156
      2.4.3 丹参水溶性提取物及脂溶性提取物配伍后不同剂量的大鼠体内动力学结果  156-160
  3 结论及讨论  160-168
    3.1 静脉给药途径时脂溶性提取物中丹参酮ⅡA及水溶性提取物中丹酚酸B在单独给药和混合后给药的药代动力学比较  160-164
      3.1.1 丹参酮ⅡA的药代动力学比较  160-161
      3.1.2 丹酚酸B的药代动力学比较  161-164
    3.2 口服给药途径时脂溶性提取物中丹参酮ⅡA及水溶性提取物中丹酚酸B在单独给药和混合后给药的药代动力学比较  164-167
      3.2.1 丹参酮ⅡA的药代动力学比较  164-165
      3.2.2 丹酚酸B的药代动力学比较  165-167
    3.3 口服给药途与静脉给药途径时脂溶性提取物中丹参酮ⅡA及水溶性提取物中丹酚酸B在混合后的药代动力学比较分析  167-168
      3.3.1 丹参酮ⅡA的药代动力学比较  167-168
      3.3.2 丹酚酸B的药代动力学比较  168
  本章小结  168-169
  参考文献  169-172
全文结论  172-175
致谢  175-176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76-177

相似论文

  1. 环氧分子在碳纤维表面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研究,TB332
  2. 三种中药浸膏微波真空干燥工艺优化及降解动力学研究,TQ461
  3. 泽泻和土茯苓的提取工艺与降血尿酸作用研究,R284
  4. 几种天然产物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评价和应用,R284.1
  5. 基于目标成分“敲出/敲入”质量控制模式的中药姜黄抗氧化药效物质辨识,R285
  6. H化工企业冷却循环质量控制,F426.7
  7. 棉花纤维初始发育期14-3-3相互作用蛋白的酵母双杂交筛选,S562
  8. 胶片剂量仪在调强放射治疗剂量验证中的应用研究,R815
  9. 酸模根际产铁载体矿物分解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与矿物相互作用,Q93-33
  10. 不同类型亲水性结构表面修饰的聚氨酯材料与凝血十二因子九肽片段及纤维蛋白原P1片段相互作用的计算机模拟,O631.3
  11. 铜、锌不同施用方式和AM真菌与施磷量对丹参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S567.53
  12. 铁、锰等微量元素对栽培丹参的生长和有效成分的影响,S567.53
  13. 有机肥质量控制及其在蔬菜上的应用,S63
  14. 垂直协作与奶农质量控制行为研究,F322
  15.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重复单元ORF94的序列差异分析及囊膜蛋白的相互作用,S945.1
  16. 丹参酮ⅡA及烟酸对肥胖幼鼠心血管功能的影响,R285.5
  17. 天山雪莲指纹图谱及总黄酮提取物研究,R284.1
  18. 免疫共沉淀联合质谱筛选肝核因子HNF3β相互作用蛋白质及初步功能研究,R341
  19. 核蛋白NDP52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TRAF6相互作用及临床意义的研究,R363
  20. 卷曲螺旋蛋白52与TRAF6及其家族成员相互作用对NF-κB通路的影响研究,R363
  21. 恩诺沙星缓释制剂的制备及其药物动力学研究,R96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药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