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因修饰CDR3δ移植型γδT淋巴细胞的抑癌作用研究及抑郁症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的研究

作 者: 赵慧
导 师: 何维;崔莲仙;孙华;马驰
学 校: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专 业: 免疫学
关键词: CDR3移植型 γ(?)TCR 免疫治疗 OT3 抑郁症 细胞因子 GDNF MICA
分类号: R737.3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8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占据妇科恶性肿瘤首位,预后差。目前已有的卵巢癌肿瘤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但是都有其局限性。从而,迫使人们努力寻找新的治疗手段,以达到特异而有效的识别并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其中生物学治疗手段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生物治疗包括非特异的细胞因子(白介素-2,干扰素-α等)疗法和单克隆抗体、αβ细胞毒性T细胞(CTL)过继治疗等靶向治疗方法,对微小肿瘤以及残留病变的清除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单克隆抗体和αβT阻细胞精密识别靶抗原的优点又限定了其抗肿瘤治疗的肿瘤谱,同时治疗用的大量抗体和CTLs的来源也是不易解决的问题。目前,γδT细胞因其识别抗原广泛,且识别无MHC分子限制性,成为过继治疗的候选细胞。但在γδT细胞制剂的制备方法上仍存在某些问题亟待解决。如中晚期肿瘤患者或化疗后患者体内免疫抑制,导致种子细胞数量减少和免疫活性下降,致使体外扩增细胞数量受限,难以达到治疗所需数量的细胞制剂。因此使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基因修饰的γδT淋巴细胞治疗肿瘤不失为一个值得尝试的新型策略。近年来,我们实验室选择TCRδ链的CDR3 (CDR3δ)为研究对象,通过CDR3合成多肽、CDR3移植性Ig与肿瘤靶细胞、靶组织以及肿瘤细胞提取蛋白的相互作用的实验,验证了CDR3是TCRyδ与抗原结合的关键部位,进而证明γδ6T细胞能够经由其细胞受体(yδTCR)δ链的CDR3区(CDR3δ)广泛地识别、进而杀伤多种实体肿瘤细胞。因此,本文的第一部分旨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特异肿瘤反应性的CDR3δ移植型γδT细胞。通过体内体外实验以证明其对肿瘤具有杀伤作用,从而为临床过继性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建立mRNA电转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技术的平台用于移植的肿瘤特异性的CDR3δ序列的筛选。将线性化的pGEM4Z/EGFP/A64质粒作为体外转录RNA的模板,通过不同的电转参数下细胞电转率及细胞存活率的比较,建立mRNA电转的平台。将实验室前期从卵巢癌TIL获得的γδTCRδ2的特异性CDR3序列OT1,OT3和OT10分别嵌合进入全长的γδTCRδ2链,全长的γδTCRδ2链与γ9链分别体外转录成mRNA后,共同转染抗CD3抗体刺激的正常人PBMC,使其细胞膜表面表达TCRγδ,分别命名为γ9δ2(OTl)T细胞,γγ9δ2(OT3)T细胞和γ9δ2(T10)T细胞。检测上述转染细胞,在肿瘤细胞蛋白的刺激下,活化分泌的细胞因子及其对多种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显示,相对于γ9δ2(OT1)T细胞,γ9δ2(OT3)T细胞和γ9δ2(T10)T细胞具有更显著的细胞毒作用,且分泌更多的细胞因子。进而,结合实验室以前的研究结果,我们选用嵌合OT3序列的δ链和γ9链进行下一步的实验。二、基因修饰的γ6 T淋巴细胞抑癌作用及其杀伤机制的研究鉴于mRNA电转技术得到的基因修饰的淋巴细胞的转染效率低,表达时间短的缺陷,我们运用逆转录病毒技术制备基因修饰的淋巴细胞。我们分别包装含有OT3序列全长的γδTCRδ2链与γδTCRγ9链的逆转录病毒颗粒,将获得的高滴度病毒浓缩后,感染经抗CD3抗体刺激的正常人PBMC,使其细胞膜表面表达TCRγδ,命名为γ9δ2(OT3)T细胞。结果显示γγ9δ2(OT3)T细胞被多种肿瘤细胞蛋白刺激后,TNF-a和IFN-γγ分泌增加。同时,对多种肿瘤细胞也具有细胞毒作用。而且,这种细胞毒作用能被抗TCRγδ的单克隆抗体所阻断。这些结果提示,γ9δ2(OT3)T细胞能够被肿瘤抗原活化,且具有抗肿瘤作用。为了研究转染细胞细胞毒活性的作用机制,我们进行了Fas/FasL途径的抑制剂BFA和穿孔素/颗粒酶途径的抑制剂CMA对γγ9δ2(OT3)T细胞的细胞毒阻断实验。结果发现,BFA对γγ9δ2(OT3)T细胞肿瘤杀伤作用的最大抑制率仅有20-30%;CMA对γ9δ2(OT3)T杀伤Fas低表达的SKOV3细胞的杀伤活性抑制率可达56.71%,对Fas高表达的H08910细胞的杀伤活性抑制率达33.93%。联合应用CMA和BFA对γγ9δ2(OT3)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抑制率达60%以上。以上结果提示,γγ9δ2(OT3)T细胞对肿瘤的细胞毒作用中,穿孔素/颗粒酶和Fas/FasL途径都发挥作用,但穿孔素/颗粒酶途径起主要作用,尤其在对Fas低表达的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中更为重要。三、γ9δ2(OT3)T细胞体内抑癌作用研究通过裸鼠荷人卵巢癌肿瘤模型,肿瘤局部注射γ9δ2(OT3)T细胞,观察其对肿瘤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γ9δ2(OT3)T细胞配合IL-2治疗,相对于空载体感染的细胞配合IL-2治疗组,肿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裸鼠的生存期也有所延长。总之,本文第一部分通过将γδTCR基因序列转染进入抗CD3抗体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获得具有特异肿瘤反应性的免疫效应细胞。并且通过体内外实验验证了基因修饰细胞的抗肿瘤的能力,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抑郁症的发病率和患病率较高,其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理、心理健康及社会交往,使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受损,增加了致残率和死亡率。传统理论认为,抑郁症主要是由于单胺神经递质类物质活性降低引起。最近,又有其他新的理论解释抑郁症的病理生理学。其中糖皮质激素,神经营养因子和免疫系统细胞因子网络的变化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目前对抑郁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个细胞因子群,特别是单核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然而,细胞因子之间具有多效性而且彼此之间密切相互作用。细胞因子属于不同的细胞群分泌对免疫反应有不同的应答。因此,本文的第二部分采用ELISA法研究对抑郁症患者血清中3个亚系的细胞因子,主要是单核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Thl细胞因子(IFN-γ和IL-2)及一个Th2细胞因子(IL-4)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抑郁症患者血清IL-1β和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血清IL-1与IL-6变化成正相关(r=0.308 P<0.01),提示IL-6与IL-1在抑郁症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具有相关性。抑郁症患者TNF-α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是没有统计学差异。抑郁症患者血清中Thl型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h2型细胞因子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上述结果提示抑郁症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分泌严重失衡。此外,我们用ELISA法检测了抑郁症患者血清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MHCI类链相关基因A(MICA)的表达,结果发现,抑郁症患者血清GDNF显著低于对照组,MICA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述检测的指标在抑郁症病人接受6个星期的百优解及传统医学的针刺治疗后,都有明显的逆转。这提示GDNF和MICA可能是抑郁症的生物指标之一。然而其与抑郁症病因、病理变化机制及相关的神经递质的作用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总之,本文的第二部分初步研究了抑郁症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GDNF及MICA的变化,为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一些依据,上述细胞因子有可能作为抑郁症患者临床诊断的辅助手段。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不同时间血液灌流对脓毒症兔促炎细胞因子及生存时间影响,R459.7
  2. 谷世喆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辨治抑郁症的研究,R249.2
  3. 多个猪IgGⅡB类Fc受体剪接异构体的分子生物学特征,S828
  4. 猪细小病毒感染对猪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因子转录时相影响的研究,S858.28
  5. 不同培养方法和细胞因子对小鼠生精细胞的增殖分化效应,R329
  6. 氟比洛芬酯对直肠癌病人术后血中IL-2、IL-6的影响,R614
  7. 首发老年抑郁症临床特点的研究,R749.4
  8. 大连地区变应性鼻炎变应原调查和78例特异性免疫治疗效果分析,R765.21
  9. 栀子苷及其代谢产物京尼平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影响,R758.23
  10. 重组hIL-10抗家兔皮肤移植排斥反应及其对IL-2、IFN-γ、GCs、T细胞凋亡的影响,R392
  11. 过敏性紫癜免疫发病机制的探讨,R554.6
  12. 艾迪莎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MMP-2和TNF-α表达的影响,R574.62
  13. 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热性惊厥的初步研究,R720.597
  14. 疏肝健脾活血汤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干预的临床研究,R259
  15.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白介素-16的测定及临床意义,R725.6
  16. 自体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恶性实体瘤的临床研究,R730.5
  17. IL-15及IL-15受体α亚基对肝转移小鼠的治疗作用,R735.7
  18. 逍遥散干预慢性温和性不可预知应激大鼠盲肠菌群及组织研究,R285.5
  19. 体外冲击波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疼痛症状的临床观察,R697.33
  20. 新生儿脐血细胞因子与特应质家族的相关性研究,R722.1
  21. 视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老年抑郁症临床特征评定中的作用,R749.4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泌尿生殖器肿瘤 > 女性生殖器肿瘤 > 卵巢肿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