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脑得生药效物质基础及相关指标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 者: 于治国
导 师: 毕开顺
学 校: 沈阳药科大学
专 业: 药物分析学
关键词: 脑得生 药效物质基础 配伍机制 质量控制指标 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分类号: R28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50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以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之功效的中药复方“脑得生”为研究对象,以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动力学(PD)为研究手段,以血清药化学数据和活血化瘀的药理学表征为指标,研究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探索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方法。采用现代分离提取技术,提取复方中各味药材的有效部位,以合理的处方和工艺制备脑得生注射液。在对主要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1、Rb1、红花黄色素A和葛根素的HPLC定量分析基础上,建立了脑得生注射液的HPLC色谱指纹图谱,确定35个共有色谱峰,并对其中的13个色谱峰进行了指认,建立了质量控制标准;同时进行了注射液中的多组分同时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建立了人参皂苷Rb1、Rg1、红花黄色素A、阿魏酸和葛根素的HPLC-UV测定法和人参皂苷Rb1、Rd、Re、Rg1、Rg2、Rh1、三七皂苷R1、红花黄色素A、葛根素和大豆苷元的HPLC-MS测定法。所建立的HPLC测定法符合定量分析要求,为脑得生注射液的质量稳定、可控提供了技术保证。建立了血浆中红花黄色素A、葛根素、3′-羟基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葛根素芹菜糖苷、大豆苷、大豆苷元-7,4′-二葡萄糖苷的HPLC-UV测定法和人参皂苷Rb1、Rd、Rg1、三七皂苷R1和大豆苷元的HPLC-MS测定法,并进行了药代动力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随给药剂量的增加,红花黄色素A药代动力学过程由二室模型转向一室模型、葛根素由近于二室模型转向完全二室模型;二者消除速度均有减缓,CL呈下降趋势;AUC与给药剂量呈现非剂量依赖性,在高剂量下,AUC增加显著。在8个葛根主要黄酮成分[3,-羟基葛根素(P3)、3′-甲氧基葛根素(P4)、葛根素芹菜糖苷(P5)、大豆苷(P6)、大豆苷元、大豆苷元-7,4′-二葡萄糖苷(P2)、未知物Ⅰ(U1)、未知物Ⅱ(U2)]和代谢物(M1)中,M1、U1、P4、P5的药代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P2显示出明显的雌雄差异,雌性符合二室模型,雄性符合一室模型;P6、U2呈一室模型;P3表现为类似口服给药的一级吸收过程。M1的血浆浓度在3~8h出现第二个峰平台,P3在1h时出现吸收峰;大豆苷元、U1、P4、P5在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与葛根素相近。人参皂苷Rb1、Rd、Rg1及三七皂苷R1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人参皂苷Rg1和三七皂苷R1在大鼠体内均快速分布,消除速度较慢;人参皂苷Rb1和Rd则分布和消除速度均较慢,在体内可存在蓄积现象。与给予单体人参皂苷Rb1或三七总皂苷比较,给予脑得生后人参皂苷Rg1和三七皂苷R1的分布速度加快、消除延缓,消除半衰期显著延长。大鼠静脉注射脑得生后,人参皂苷Rb1、Rd、Re、Rg1、Rh1、三七皂苷R1、红花黄色素A、葛根素和大豆苷元迅速向组织分布。红花黄色素A主要分布于心脏,其分布量相当于血浆中的3.3倍、肝脏中的7倍、肾脏中的2.1倍。大豆苷元脂溶性较强,在大鼠的17个脏器中均有分布,在多数脏器中的分布量随时间延长而下降。但在1.5 h时主要分布于小肠和胃中,且分布量分别是10 min时的7.5倍和5.3倍,在结肠中也有较高的分布量,说明大豆苷元在大鼠体内存在较强的肝-肠循环。大豆苷元在大脑中有一定的分布(分布量相当于血浆中浓度),在1.5h时大脑和心脏中的分布量显著高于单独给予大豆苷元。人参皂苷Rb1和Rd均存在肝-肠循环,人参皂苷Rd同时为Rb1的肠道代谢产物,在注射10min时仅在肺、心、子宫、胃及小肠中可检测到;在1.5和4 h时可在多数脏器中检出;人参皂苷Rg1注射10 min时主要分布于膀胱和肾,在心脏和大脑中有少量分布,在1.5h时仅在膀胱中检测到,4h后主要分布于肝脏;人参皂苷Rh1同时为人参皂苷Rg1的肠道代谢产物,在大鼠体内的分布范围亦较广、但滞留时间较短。在三七总皂苷中,Rb1和Rd仅在心脏中有分布,其他成分在心脏和大脑中均有分布。脑得生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之功效,主要用于瘀血阻络所至的心脑血管病症的治疗,本研究主要对该方的活血化淤作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家兔给予脑得生注射液后,对家兔血液流变学、凝血因子活力和凝、出血时间均有显著性影响,且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在给药30min时红细胞的聚集性开始呈现下降趋势;1h时血液粘度开始下降;1.5h时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下降,血浆复钙时间和出血时间开始延长;2.5h时凝血时间开始延长;3h后红细胞压积显著下降,血液流变学开始部分恢复;血浆复钙和凝、出血时间的恢复在6h以后。经含药血清回注验证:脑得生在家兔体内的作用时间滞后约1~1.5h,且该时间滞后主要是由于脑得生中有效成分(包括具有相互协同或拮抗作用的成分)在家兔体内动力学过程(在靶标部位达到某种平衡)所致。红花黄色素可显著延长家兔的血浆复钙时间,三七皂苷有一定作用,葛根黄酮则呈现负相关;葛根黄酮和红花黄色素对降低红细胞压积有一定作用,三七皂苷则呈现负相关;三七皂苷对降低红细胞聚集性有显著作用,红花黄色素有一定作用;葛根黄酮对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提高有显著作用,红花黄色素有一定作用。脑得生对大鼠和家兔的血液流变学特性和凝血因子活力的影响趋势一致,对高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凝血时间和血浆复钙时间的作用有延长趋势。对家兔血液流变学特性的改变强于单独给予三七总皂苷,复方中的川芎、红花、葛根和山楂对三七改变血液流变学特性具有协同作用;脑得生灌胃给药有效剂量相当于注射给药剂量的4倍;但体内的效应受体具有饱和性,同一给药途径的药理效应与给药剂量之间无显著的线性量效关系。血清药化学与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动力学(PD)相结合是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法的尝试。本研究采用线性模型拟合,以不同时间点的血浆药物浓度与药效学表征为指标,将脑得生中各指标成分在大鼠血浆中的动力学过程与其对血液流变学特性和凝血因子活力的改变趋势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索脑得生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结果显示:三七中的三七皂苷R1是抗凝血的主要药效物质,人参皂苷Rg1、Rd和Rb1亦具有较强的抗凝血(主要表现为抑制凝血因子活力)作用,大豆苷元和3′-羟基葛根素具有一定的作用;大豆苷元、红花黄色素A及其他葛根黄酮(葛根素芹菜糖苷、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3′-羟基葛根素)主要具有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d具有一定的作用;人参皂苷Rg1和三七皂苷R1具有降低血液“浓”度的作用,与红细胞压积的下降具有相关性;葛根黄酮的代谢物M1与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性的下降和血浆复钙时间的延长均具有一定的作用,而与凝血时间的延长具有负相关;人参皂苷Rb1和Rd与红细胞聚集指数的下降存在相关性,而人参皂苷Rg1和三七皂苷R1与红细胞聚集指数的下降则存在负相关,但人参皂苷Rb1和Rd的t1/2β约为3d,连续多次给药后临床表现为主导作用,故而三七总皂苷与红细胞聚集指数的降低存在显著相关性。上述结果说明,在中药复方中各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存在相互协同和相互制约的现象,药效的终端表现是多成分、多途经、多靶点药理作用的综合表现。

全文目录


摘要  9-13
ABSTRACT  13-17
第一章 前言  17-25
  1.1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现状  17-19
  1.2 中药复方脑得生及其药材的研究概况  19-24
  1.3 本研究基本思路  24-25
第二章 脑得生有效部位提取与注射液制备工艺研究  25-31
  2.1 仪器与试药  25
  2.2 脑得生丸(片)处方与制法  25-26
  2.3 脑得生有效部位的提取工艺研究  26-27
  2.4 脑得生注射液制备工艺研究  27-31
第三章 脑得生注射液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31-66
  3.1 仪器与试药  31-32
  3.2 脑得生注射液中指标成分的HPLC分析  32-37
  3.3 脑得生注射液中多指标成分的HPLC-UV同时测定  37-39
  3.4 脑得生注射液中多指标成分的HPLC-MS同时测定  39-41
  3.5 脑得生注射液 HPLC指纹图谱研究  41-66
第四章 脑得生配伍规律与作用机理研究  66-93
  4.1 仪器、试药与实验动物  66
  4.2 脑得生配伍规律研究  66-69
  4.3 脑得生活血化淤药效动力学研究  69-71
  4.4 脑得生不同给药途径药效动力学比较研究  71-72
  4.5 脑得生活血化淤作用机理研究  72-93
第五章 脑得生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93-150
  5.1 仪器、试药与实验动物  93-94
  5.2 红花黄色素A与葛根素及其相关黄酮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94-98
  5.3 大豆苷元、人参皂苷 Rg_1、Rb_1、Rd与三七皂苷 R_1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98-102
  5.4 葛根素、红花黄色素A、大豆苷元、人参皂苷 Rg_1、Rb_1、Re、Rd、Rh_1与三七皂苷R_1的组织分布研究  102-104
  5.5 脑得生药效物质基础初探  104-150
第六章 结果与讨论  150-152
参考文献  152-161
发表论文  161-163
致谢  163-164
附录  164-167

相似论文

  1. 天山雪莲指纹图谱及总黄酮提取物研究,R284.1
  2. 吲达帕胺微孔渗透泵片的制备及质量研究,TQ463
  3. 天舒胶囊效应部位组的探索性研究,R283
  4. 明胶海绵微粒化疗栓塞兔VX2肝移植瘤的药代动力学研究,R735.7
  5. 贝伐单抗-PLGA缓释微球兔眼玻璃体腔注射的药代动力学及药物分布研究,R96
  6. 应用IP-RP-HPLC法研究磷酸肌酸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代谢处置,R96
  7. 血浆中决奈达隆和活性代谢产物SR35021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及其应用,R96
  8. HPLC-MS/MS技术在环苯扎林和来托司坦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R96
  9. 酪蛋白固体自乳化给药系统的研制及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的研究,R96
  10. 莲心生物碱的荧光法含量测定及甲基莲心碱对胺碘酮药代动力学的影响,R965
  11. 抗肿瘤药物CG007的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建立及药代动力学研究,R96
  12. 比卡鲁胺对映异构体的手性拆分与药物动力学研究,R96
  13. “四黄注射液”对动物热证的药效学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S853.7
  14. 小鼠血浆和脑组织中肼屈嗪的含量分析方法和肼屈嗪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R965
  15. 姜附汤干预阿霉素所致心脏毒性损伤大鼠的药效学实验研究,R285.5
  16. 鼻窍通汤药学及药效学实验研究,R285.5
  17. 固本止咳平喘颗粒的药效学研究,R285.5
  18. 黄连、枳实药对的配伍研究,R289.1
  19. 中药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研究(抑菌实验),R285
  20. 芪鲜颗粒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及初步药效学研究,R285
  21. 散结止痛巴布剂的质量标准、稳定性和药效学研究,R286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药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