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走向自觉的时期,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比较成功的时期之一,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取得了全方位的丰富的理论成就,而且对中国革命实践的发展乃至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 />
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作 者: 王明
导 师: 陈答才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
分类号: K26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1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延安时期(1935年10月—1948年3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学位论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走向自觉的时期,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比较成功的时期之一,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取得了全方位的丰富的理论成就,而且对中国革命实践的发展乃至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都产生了深远且广泛的影响。对这一课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思想史意义,而且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论文主要由引言和正文七章共八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主要对研究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研究现状(包括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创新与不足作了介绍和说明。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分析,发现对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存在着结构性的不足,造成这一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不够全面。论文正是从这一点出发设计整个论文的框架。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也都是围绕这一点而产生的。论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重新定位,把马克思主义不仅仅看成一种革命理论,而且看成一种契合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先进文化;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仅看成中国共产党的专利或者党的指导思想的发展,而且看成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融合和再生的过程。第一章主要是考察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文化背景。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提出并不是毛泽东等人一时的心血来潮,也不只是中国革命发展的逻辑必然,它有着复杂深刻的国内历史文化背景。抗日战争前的中国化思潮不仅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提供了现成的概念条件,而且赋予了“中国化”特定的内涵;新启蒙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也为新民主主义文化政策的提出准备了思想和理论条件;共产国际路线和政策的转变则为中共党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打开了思想枷锁。第二章主要考察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内涵。除了上述历史文化背景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之所以在1938年向中共全党提出,直接原因是抗战初期中共党内在一系列问题上的矛盾。具体表现在:对日作战的战略原则方面;处理国共统一战线的原则;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路线的评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在1938年提出后,经过不断地丰富,形成了较为固定的五点内涵。当前学术界对于这一问题还有一些不同的看法,论文在此进行了商榷。第三章主要论述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方法。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所以能取得丰富的成就,与其采取特殊的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共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重新定位和解读,着重强调其方法论和世界观及其对中国革命的方向性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运用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给马克思主义注入新的内容,并根据中国革命的实践发展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第四章主要总结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中国化的成果。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包含政治、经济与土地政策、文化政策在内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以拓宽阶级基础、集中统一领导、强化道德修养为特征的党建理论和以游击战、抗日战争的发展阶段和人民战争为主要内容的军事理论。第五章主要阐述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其他成果。除了上述成果以外,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哲学、史学和文艺理论等方面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哲学方面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在史学方面主要表现在中国古代社会史、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三个方面,而且在此三方面研究中都能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贯彻阶级分析法,并服务于现实的政治斗争。文艺理论方面则主要表现在坚持人民群众的生活是文艺创作不竭的源泉,文艺创作应该服务于工农兵群众、服务于现实政治。第六章主要阐述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众化。延安时期,中共中央通过马克思主的干部教育和延安整风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一理论发展原则向全党普及。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全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共党史的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形成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方法,通过整风在党的高级干部中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清除下层党员中的非无产阶级思想。第七章主要讨论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我们揭示:全面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以解决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主要内容,要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实现途径,要以中国革命的实践为动力和检验标准,而且要与中国历史文化相结合。从上述经验出发反观当前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必须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切实改善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并以解决民生问题为主要发展方向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发展。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2
引言  12-26
  一、选题的原因及意义  12-15
  二、研究综述  15-23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案  23
  四、研究方法  23-24
  五、创新与不足  24-26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学位论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历史文化背景  26-39
  一、抗战前的"中国化"思潮  26-31
    (一) "中国化"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26-28
    (二) "中国化"思潮对马克思主义者的影响  28-31
  二、新启蒙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31-36
    (一) 主张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  32-33
    (二) 反对日本侵略,主张爱国主义  33-34
    (三) 反对文化专制,主张自由民主  34-35
    (四) 反对封建迷信,主张理性主义  35-36
  三、共产国际路线和政策的转变  36-39
    (一) 提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应该建立反法西斯人民阵线  36-37
    (二) 要求各国党从本国实际出发制定革命路线  37-39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基本内涵  39-60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直接原因  39-44
    (一) 党内关于对日作战的战略原则的争论  39-41
    (二) 党内关于处理国共统一战线的原则的冲突  41-43
    (三) 党内关于评价土地革命时期党的路线的分歧  43-44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基本内涵  44-54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44-46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  46-50
    (三)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内涵的几种观点  50-52
    (四) 对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点看法  52-54
  三、毛泽东等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目的  54-60
    (一) 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  54-55
    (二) 反对苏共和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干预  55-57
    (三) 树立中国共产党自己的理论旗帜  57-58
    (四) 实现党内思想认识的统一  58-60
第三章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方法  60-79
  一、重新定位和解读马克思主义  60-67
    (一) 突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  60-63
    (二) 强调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方向性意义  63-65
    (三) 对延安时期中共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评价  65-67
  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总结和发展中国革命的理论  67-69
    (一)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  67-68
    (二) 根据俄国革命经验创建中国革命的理论  68-69
  三、运用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注入新的内容  69-74
    (一) 用中国历史文化解读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70-71
    (二) 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整理中国历史文化  71-73
    (三) 对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文化关系的再认识  73-74
  四、以实践为标准和动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健康发展  74-79
    (一) 根据中国革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选择和运用  74-77
    (二) 根据革命形势和实践的变化,不断推动理论发展  77-79
第四章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理论成就(上)  79-98
  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  79-82
    (一) 确立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主体地位  80
    (二) 把农村革命根据地作为夺取全部政权的战略基地  80-81
    (三) 确定了从游击战逐渐向运动战发展是中国革命战争的基本规律  81-82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  82-86
    (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前途  82-83
    (二)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  83
    (三)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和土地政策  83-85
    (四)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  85-86
  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  86-91
    (一) 关于党的阶级基础和性质问题  87-88
    (二) 关于党的领导体制  88-90
    (三) 关于党员的思想道德修养  90-91
  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91-98
    (一) 战争的一般问题  92-93
    (二)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与军事原则  93-94
    (三) 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  94
    (四) 关于游击战争的思想  94-96
    (五) 关于人民战争的思想  96-98
第五章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理论成就(下)  98-124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98-105
    (一) 发展了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99-100
    (二)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质量互变理论  100-102
    (三)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理论  102-103
    (四) 解决中国革命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103-105
  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中国化  105-113
    (一) 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的主要成就  105-107
    (二) 中共党史研究的主要成就  107-108
    (三) 中国革命史研究的主要成就  108-110
    (四) 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主要特点  110-111
    (五) 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存在的问题  111-113
  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  113-118
    (一) 文艺创作的源泉问题  114-115
    (二) 文艺的阶级性问题  115-117
    (三) 文艺和政治的关系问题  117-118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影响  118-124
    (一) 为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直接指导  119-120
    (二) 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120-122
    (三) 建构了新中国政治经济的基本框架  122-124
第六章 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24-146
  一、干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路径  124-132
    (一) 确定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路线  124-127
    (二) 强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历史的学习  127-130
    (三) 建立了强有力的干部教育领导和学习机制  130-132
  二、整风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殊方式  132-143
    (一) 在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中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134-137
    (二) 开展对普通党员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  137-143
  三、文艺创作和表演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途径  143-146
第七章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现实启示  146-163
  一、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146-158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以深入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为前提  146-149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以解决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为目标  149-151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实现途径  151-153
    (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以中国革命的实践为动力和检验标准  153-156
    (五)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汲取中国历史文化中的有益营养  156-158
  二、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启示  158-163
    (一) 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条件  158-160
    (二) 切实改善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是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  160-161
    (三) 解决民生问题是今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发展方向  161-163
结论  163-165
参考文献  165-170
致谢  170-17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72

相似论文

  1.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A811
  2. 毛泽东、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比较研究,A841
  3. 遭遇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困境及其可能出路,X2
  4.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创新精神与现实意义,A841
  5. 论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创造性贡献,A841
  6.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231
  7.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民生问题,D61
  8.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宗教政策研究,D635
  9.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10.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D61
  11.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12.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研究,D61
  13.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D231
  14.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研究,D26
  15.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研究,A841
  16. 国际金融危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A811
  17.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研究,D61
  18.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19.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农业思想研究,F091.93
  20. 农民主体性问题探微,D420
  21. 中国共产党关于党军关系的早期探索,D231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