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软件产业竞争优势研究

作 者: 姜宏
导 师: 林忠
学 校: 东北财经大学
专 业: 产业经济学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软件产业 竞争优势 “双钻石模型” “双元制路径”
分类号: F426.67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8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形成是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革命相结合的结果,这一结合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令人瞩目的变化。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内涵,是在技术、管理、资本、市场、劳动力、自然资源、产品等要素组成的世界经济系统中,在制造和贸易全球一体化的条件下,诸多相关企业共同完成一种产品或在国际分工中从事同一产品的某些环节,从而建立起由分工和利益相联结的纽带关系。发展中国家利用发达国家将其非核心业务外包的契机,通过发展加工贸易嵌入到全球价值链的环节中,或者依靠竞争中形成的自身优势而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某些重要环节。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是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商业模式转变的重要创新力量,已成为决定21世纪国家竞争力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各国围绕软件新技术、新产品及新应用的竞争不断加剧。发达国家不断强化其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主导地位,力图在新一轮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扩大竞争优势,占据有利位置。发展中国家则将发展软件产业视为跻身信息技术强国和实现国家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纷纷加大对软件产业的扶持力度,力争在新一轮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迎头赶上。与发达国家跨国软件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组合战略优势资源相比,发展中国家软件企业仅仅根据要素禀赋原则组织生产在国际市场上并不具有优势。所以,发展中国家软件产业的发展,除了要发挥自身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外,还必须构筑自己的产业竞争优势,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持续地获得国际分工的利益。以往对于发展中国家如何在发达国家主导的软件产业全球价值链上构筑竞争优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印度服务外包业的研究,对中国进行研究的文献很少。国内一些学者的相关研究则主要集中在信息产业或软件服务外包领域,针对软件产业进行完整而系统的研究成果不仅不多,而且其研究又局限于从国家层面探索如何创造有利的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讲,由于产业竞争的主体是企业,因此,对于产业竞争优势的研究仅从国家政策层面分析是不够的,必须探索如何使本国企业具备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同外国公司同场竞技的核心能力,这样才能将本国的产业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本文力图在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背景下,探索构建我国软件产业竞争优势的理论模型和实践路径。因此,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在系统研究全球价值链理论、产业优势理论和企业竞争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构建打造发展中国家软件产业竞争优势的十要素“双钻石模型”,通过从国家和企业两个层面探索发展中国家软件产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丰富对产业组织理论和企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本文的现实意义在于:通过对中国软件产业竞争优势要素的分析,在构建的“双钻石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打造中国软件产业竞争优势的“双元制路径”的政策建议。本文采用综合分析法,对中国软件产业在全球价值链的背景下如何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进行了研究,共分七章。第一章为绪论,提出研究的问题,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研究目标与方法、研究内容与框架。第二章构建了发展中国家软件产业竞争优势的“双钻石模型”,形成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对“外部钻石模型”的产业环境和“内部钻石模型”的企业能力进行了分析。第五章研究了中国软件产业目前的发展规模、市场结构及中国软件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在“双钻石模型”的基础上对中国软件产业进行了“十要素”探究,找出了中国软件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原因。第六章在“双钻石模型”的基础上剖析了美国、日本、印度、爱尔兰等软件产业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模式,总结了软件产业发达国家的成功要点及对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可借鉴之处。第七章提出了打造中国软件产业竞争优势的“双元制路径”。本研究得出的三个主要结论是:(1)全球软件产业价值链的形成使发展中国家有机会通过从事附加值较低的编码测试等劳动密集型环节参与国际分工,并通过跨国企业间技术扩散等途径,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优势环节并向价值链高端环节发展,形成本国产业竞争优势;(2)产业竞争优势是由产业环境和企业能力共同决定的,发展中国家软件产业竞争优势的构建,必须从国家和企业两个层面进行;(3)中国政府和软件企业不必要复制外国软件产业发展模式,可以根据国际国内产业环境和企业资源、能力的动态变化,探索适合本国和本企业软件产业的发展模式并构建竞争优势。本文可能的创新点:(1)构建了全球价值链下发展中国家软件产业竞争优势的十要素“双钻石模型”;(2)提出了在全球价值链下打造中国软件产业竞争优势的“双元制路径”政策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11
图表目录  11-12
1 绪论  12-31
  1.1 研究背景  12-13
    1.1.1 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形成  12
    1.1.2 以软件为核心的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12-13
  1.2 选题意义  13-14
  1.3 研究目标与方法  14-16
    1.3.1 研究目标  14
    1.3.2 研究方法  14-16
  1.4 概念界定与研究内容  16-29
    1.4.1 概念界定  16-28
    1.4.2 研究内容  28-29
  1.5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  29-31
    1.5.1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29-30
    1.5.2 本文存在的不足  30-31
2 全球价值链下发展中国家软件产业竞争优势的"双钻石模型"  31-49
  2.1 全球价值链理论述评  31-34
  2.2 产业优势理论述评  34-44
    2.2.1 比较优势理论述评  34-35
    2.2.2 产业竞争优势理论述评  35-37
    2.2.3 企业竞争优势理论述评  37-42
    2.2.4 竞争优势理论修正与扩展述评  42-44
  2.3 发展中国家软件产业竞争优势的"双钻石模型"  44-49
    2.3.1 发展中国家软件产业环境的"外部钻石模型"  45-46
    2.3.2 软件企业能力的"内部钻石模型"  46-47
    2.3.3 发展中国家软件产业竞争优势的"双钻石模型"  47-49
3 "外部钻石模型"的产业环境分析  49-60
  3.1 发展中国家软件产业竞争优势形成的政府制度创新  49-52
    3.1.1 经济全球化推动转轨国家制度变迁  49-50
    3.1.2 产业扶持政策不可或缺  50-51
    3.1.3 政府政策扶持的途径  51-52
  3.2 发展中国家软件产业竞争优势形成的生产要素条件  52-56
    3.2.1 技术要素  52-55
    3.2.2 人力要素  55-56
    3.2.3 资本要素  56
  3.3 发展中国家软件产业竞争优势形成的需求条件  56-58
  3.4 软件产业竞争优势形成的产业集群  58-60
4 "内部钻石模型"的企业能力分析  60-69
  4.1 软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61-62
  4.2 软件企业管理创新能力  62-63
  4.3 软件企业资源整合能力  63-64
  4.4 软件企业战略能力  64-65
  4.5 软件企业市场创新能力  65-67
    4.5.1 市场创新与市场创新能力  65
    4.5.2 市场创新的途径  65-67
  4.6 软件企业组织学习能力  67-69
5 中国软件产业的"双钻石模型"分析  69-94
  5.1 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现状  69-79
    5.1.1 中国软件产业的规模  69-70
    5.1.2 中国软件产业的结构特征  70-76
    5.1.3 中国软件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  76-79
  5.2 中国软件产业外部环境优劣势分析  79-87
    5.2.1 中国软件产业政府制度创新  79-83
    5.2.2 中国软件产业生产要素条件  83-86
    5.2.3 中国软件产业的市场需求  86-87
    5.2.4 中国软件产业集群发展  87
  5.3 中国软件企业能力短板分析  87-94
    5.3.1 难以实现的规模生产能力  87-88
    5.3.2 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88-90
    5.3.3 管理未能与国际标准接轨  90-91
    5.3.4 市场创新能力不足  91-92
    5.3.5 战略能力缺乏  92-93
    5.3.6 资源整合能力不足  93-94
6 软件产业发展模式借鉴  94-118
  6.1 美国模式:以研发创新带动全面领先  94-99
    6.1.1 政府在研究开发与创新成果扩散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95-98
    6.1.2 研究型大学在研究开发和创新成果扩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98
    6.1.3 企业在研究开发和创新成果扩散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98-99
    6.1.4 风险投资的动力保障作用  99
  6.2 日本模式:整机带动嵌入系统开发  99-103
    6.2.1 政府全盘统筹规划  100-101
    6.2.2 官产学合力推动技术的吸收应用与创新  101-102
    6.2.3 以电子商务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战略  102-103
    6.2.4 科技人才的培育与引进  103
  6.3 印度模式:以外包服务融入全球价值链  103-108
    6.3.1 政府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扶持  103-104
    6.3.2 以出口为导向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104-105
    6.3.3 全球价值链低端切入向高端发展  105-106
    6.3.4 国际标准的质量保障体系  106
    6.3.5 国际化的人才培养与培训  106-108
  6.4 爱尔兰模式:美国软件的欧洲集散地  108-113
    6.4.1 政府产业发展战略和扶持政策  109
    6.4.2 优质廉价的技术人力资源  109-110
    6.4.3 跨国公司带动的本土企业发展  110-111
    6.4.4 国家工业创新措施  111-113
  6.5 软件产业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113-118
    6.5.1 中国不必要复制外国软件产业发展模式  113-116
    6.5.2 打造中国特色软件产业发展模式  116-118
7 "双元制路径"打造中国软件产业竞争优势  118-143
  7.1 "双元制路径"的含义与特征  118
  7.2 国家层面优化产业环境  118-127
    7.2.1 政府制度创新  118-119
    7.2.2 结合国际国内市场  119-121
    7.2.3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121-124
    7.2.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124-125
    7.2.5 建立和完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125
    7.2.6 扶持规模骨干企业  125-126
    7.2.7 促进产业集群创新  126-127
  7.3 企业层面提升核心能力  127-137
    7.3.1 提升企业战略能力  128-130
    7.3.2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130-132
    7.3.3 提升企业管理创新能力  132
    7.3.4 提升企业市场创新能力  132-134
    7.3.5 提升企业资源整合能力  134-135
    7.3.6 提升企业组织学习能力  135-137
  7.4 中国软件产业创新发展必须处理好两对关系  137-143
    7.4.1 国家创新与企业创新的关系  137-140
    7.4.2 技术创新与非技术创新的关系  140-143
8 研究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  143-145
  8.1 研究结论  143
  8.2 未来研究方向  143-145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145-146
参考文献  146-153
后记  153-155

相似论文

  1. 北京地区自主服装品牌竞争优势比较研究,F426.86
  2.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产业价值链研究,G219.24
  3. 中国电信兰州分公司战略成本管理问题研究,F626.115
  4. 全球价值链下企业网络战略范式研究,F272
  5. 中小企业市场导向与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F224
  6. 山东省水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F326.4
  7. 基于转型趋向的天津港保税区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研究,F259.23
  8. 经济结构对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F752.68
  9. 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企业的客户知识管理研究,F719
  10. 技术资本投入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F273.1;F224
  11. 家族企业传承期竞争优势分析,F276.5
  12. 企业资源能力组合与竞争优势关系的实证研究,F224
  13. 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对中国OEM厂商战略升级的影响,F279.2
  14. 沈阳市软件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F426.672
  15. 从成本优势到技术优势的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研究,F121.3
  16. 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服装业产业升级问题研究,F426.86
  17. 我国食品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研究,F752.62
  18. 商丘市食品制造业技术创新联盟研究,F273.1
  19. 服装产业全球价值链治理与中国供应端应对战略研究,F274
  20. 金融危机下恒越服饰的发展战略研究,F426.86
  21. 浅析DL羽绒公司价值链的优化和创新,F426.8

中图分类: > 经济 > 工业经济 > 中国工业经济 > 工业部门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