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制度改革研究

作 者: 李婷
导 师: 熊启珍
学 校: 武汉大学
专 业: 中共党史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内民主 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常任制 改革
分类号: D2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0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重要制度之一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是广大党员行使自身权利,落实党员主体地位的制度保障。改革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已成为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内民主的战略重心。笔者撰写本文,首先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阐述了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基础与制度渊源的党代表大会年会制的具体内涵,同时简单叙述了世界部分工人阶级政党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党代表大会年会制的继承和实践发展。在此基础上,沿着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制度由确立创建、初步探索到逐渐完善的实践历程,总结了一大到六大基本坚持党的代表大会年会制的制度化成果,分析了七大正式确立党的代表大会定期制的历史因素和具体要求,尤其对八大改革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的初步尝试——党代会常任制进行了重点论述,不仅分析了改革的时代背景和制度形成过程,还详细阐释了八大党代会常任制的制度内涵和具体运作方式,在高度评价党代会常任制改革历史意义和重要价值的同时,客观地分析了八大改革之所以没能贯彻始终的原因。接着,笔者从历史反思、现实思考、制度分析、战略权衡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围绕改革开放之后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改革新思路的酝酿、试点启动到扩大推进的探索历程和实践成果,总结出新时期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改革的新思路——以常任制改革为基本方向、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根本手段、以制度建设为重要内容、以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主体地位为价值取向。最后,笔者从现实着眼,以县域党代会常任制改革为研究视角,分析对比各试点地改革实践的具体做法,归纳改革创新的制度成果,总结试点的经验教训,评价党代会常任制试点的绩效意义。通过历史与现实的考察,笔者以为,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是新时期改革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的有效制度手段,不仅有利于发挥常任代表的经常性履职功能,充分体现党员党内事务主体的党内民主本质,还为合理配置党内权力,构建科学民主、灵活机动的权力运作机制和全面有效的监督机制提供了制度依据和组织保障。但是,鉴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复杂性和事物更替的客观规律性,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全面代替现行的党代会定期制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面对如此艰巨的改革任务,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把改革推到遥远的将来,也不能盲目乐观,幻想一夜之间常任制之花开遍全国。因此,笔者针对当前改革试点中存在的困惑、局限与难点问题,总结出进一步推进党代会常任制改革的五条指导原则,其中: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改革推进的灵魂,落实党员主体权利是改革的精髓,理顺党内权力关系是改革的实质,制度建设是改革的主题,中央的统一部署是改革的基础。围绕基本指导原则,笔者一方面从具体制度着手,提出了详细的改革设想,另一方面从组织机构方面,提出了构建科学的党代会常设机构的具体思路。尽管本人的学术水平和研究深度有限,但期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新时期改革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总结,为“从体制机制入手”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的常任制改革的进一步推广和全面实施提供理论准备和创造有利的社会生态条件。本文分为导论、正文两大部分。导论由选题缘由与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创新、研究方法、相关概念界定五部分组成。正文的第一章通过考察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的党代会年会制的制度运作和德国社会民主党、俄(共)布对党代会年会制的实践与发展,探讨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制度形成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现实基础,并以时间为主线,沿着改革开放前党代会年会制的确立、坚持与发展→党的代表大会定期制的确立→党代会常任制的改革创新和曲折历程,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制度在各个时期的实践探索和制度化成果,尤其着重叙述了八大党代会常任制形成与实践的过程,评价了八大党代会常任制改革的历史价值,并总结了八大党代会常任制改革在“人治”体制传统、配套制度建设、基层参与等方面的教训给今天以启示。正文的第二章在反思历史和思考现实的基础上,分析了改革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论述了在发展党内民主和部署政治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改革新思路的酝酿、形成和推进过程。本章重点在于,通过对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三种运作方式的分析,结合新时期世情、国情和党情对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提出的时代要求,论证了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是有效解决现行党的代表大会定期制运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的有效路径,其制度价值足以实现对党的代表大会定期制的扬弃和发展。正文第三章以近22年县域党代会常任制改革的试点实践为考察对象,从改革和完善党代表选举、党代表任期制的建立与发展、改革党代会会议制度、完善党代会组织机构等方面对比、总结各地试点的成功做法及经验教训,分析各地制度化尝试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正文第四章分为两个层次。首先着力分析了党代会常任制改革的现实绩效,主要表现在优化党代表结构、促进党内民主发展、提升党内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提高代表履职行权的经常性与实效性、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等方面。然后辩证地分析了试点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主要从党代会权威性组织机构的缺失、党代表作用发挥受限、年会会期过短、党代表整体素质与现实要求相比仍存在差距、缺乏构建整体机制的制度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正文第五章主要针对如何进一步推进党代会常任制改革提出对策建议。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落实党员权利发展党内民主为根本目标,以理顺党内权力关系为直接目的,以制度建设的系统化程序化为基本取向,以中央统一部署为依据,围绕改革党代表选举机制、完善党代表任期制、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年会制为重心加强党代会常任制的改革创新和制度化水平,以规范党代会常设机构的设置为关键,建立健全科学的党内权力运作新机制。

全文目录


摘要  7-10
Abstract  10-17
导论  17-35
  一、选题的缘由与意义  17-20
  二、研究现状  20-28
  三、研究思路  28
  四、研究方法  28-29
  五、相关概念界定  29-35
第一章 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的缘起与初步建设  35-70
  第一节 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的缘起  35-48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代议民主制度理论  35-39
    二、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39-44
    三、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代表大会制度的开端  44-48
  第二节 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的早期建设  48-54
    一、三大——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的探索  49-50
    二、四大——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的初步建设  50
    三、五大——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的初步完善  50-52
    四、六大——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的初步发展  52-54
  第三节 党的代表大会定期制的确立  54-58
    一、党的代表大会定期制写入党章  54-56
    二、党的代表大会定期制的内容  56-58
  第四节 改革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的初步尝试  58-70
    一、改革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的时代背景  59-61
    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提出  61-63
    三、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形式与内涵  63-64
    四、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短暂实践  64-65
    五、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分析与评价  65-70
第二章 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改革的新思路  70-139
  第一节 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改革新思路的酝酿  70-93
    一、历史反思: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70-75
    二、现实思考: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改革对于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意义  75-85
    三、战略权衡:十二大和十三大关于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思考  85-93
  第二节 制度分析与路径选择  93-118
    一、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三种具体运作方式  93-103
    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是解决现行制度问题的有效路径  103-118
  第三节 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改革试点的启动与推进  118-139
    一、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改革试点的启动  118-122
    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改革试点的徘徊  122-128
    三、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改革试点的全面铺开  128-139
第三章 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改革试点的成果分析  139-196
  第一节 改革和完善党代表选举制度  139-146
    一、划小选举单位,减少代表名额  139-141
    二、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  141-142
    三、引入竞争机制  142-143
    四、规范代表选举程序机制  143-146
  第二节 初步建立党代表任期制相关制度  146-174
    一、明确任期制代表的权利义务与职责  147-150
    二、创新代表工作机制  150-168
    三、健全代表素质保障机制  168-170
    四、建立代表履职保障机制  170-174
  第三节 改革党的代表大会会议制度  174-189
    一、党的代表大会年会制的制度设计  174-175
    二、党的代表大会(年会)的职权与内容  175-184
    三、完善党的代表大会议事程序  184-189
  第四节 完善党的代表大会的组织机构  189-196
    一、设立代表团并制定代表团制度  189-190
    二、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  190-191
    三、设立体现分权原则的党代会常设机构  191-193
    四、以全委会为党代会常设机构的委员制改革  193-196
第四章 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改革的绩效分析  196-219
  第一节 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改革的绩效  196-212
    一、党代表结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  197-199
    二、全方位推进党内民主的发展  199-201
    三、提高了党内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201-203
    四、较好地发挥了任期制党代表的作用  203-205
    五、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05-212
  第二节 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212-219
    一、党代会本身缺乏经常性的行权制度与组织机构  212-213
    二、党代表作用的发挥有形式化倾向  213-214
    三、会期过短制约了年会职能的充分发挥  214
    四、党代表结构与常任制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214-217
    五、改革缺乏构建整体机制的制度设计  217-219
第五章 进一步深入推进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改革的思考  219-256
  第一节 进一步推进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改革的指导原则  220-230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220-221
    二、以落实党员权利发展党内民主为根本目标  221-222
    三、以理顺党内权力关系为直接目的  222-225
    四、以制度建设的系统化程序化为基本取向  225-228
    五、以中央统一部署为依据  228-230
  第二节 以制度建设为重心推进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改革  230-256
    一、进一步改革党代表选举机制  230-233
    二、继续完善党代表任期制  233-240
    三、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年会制度  240-256
参考文献  256-263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  263-264
后记  264-265

相似论文

  1. 基础教育改革中过程性评价平台的构建与完善,G521
  2.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整合探索,G633.2
  3. 农村高中教师课程观现状调查研究,G632.3
  4.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的现状及发展路径探究,G633.3
  5. 高职课程改革研究,G712.3
  6. 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及其解决策略,G632.3
  7. 论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评价改革,G633.3
  8.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策略研究,G633.55
  9. 福建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研究(1949-1976),D665
  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增量民主研究,D621
  11. 南京市浦口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讨,F326.2
  12. 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25
  13. 社会学视角下完善基层党组织选举制度的路径思考,D267
  14.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D61
  15. 广东2010年英语高考改革方案对农村高中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反拨效应,G634.41
  16.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改革与完善的路径选择,D25
  17.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18.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人力资源领导研究,G632.3
  19.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七年:一位亲历者的自我反思,G632.3
  20. 云南省开展电矿结合研究,F426.61
  21. YSZY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研究,F270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共产党 > 党的组织、会议及其文献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