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

作 者: 刘宝春
导 师: 王志民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南朝 东海徐氏 家族 文化 文学
分类号: I206.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0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东海徐氏家族崛起于刘宋,在南朝一百七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东海徐氏有五任宰相,四封三公,他们位高权重,声名显赫,在当时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其崇高的政治地位和优越的经济条件,东海徐氏加强家族教育,光大家族文化,跻身于南朝著名文化士族的行列。不仅出现了像徐勉、徐摛、徐陵这样的鸿儒和文学大家,还涌现出了徐孝嗣、徐悱、徐怦、徐君蒨、徐孝克、徐伯阳等一批重要的诗人和文人。他们读书著述、赋诗颂咏,繁荣了家族文化,也为南朝乃至中国的文化与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绪论而外,论文共六章。绪论包括三部分,主要探讨文化家族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说明选择南朝东海徐氏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及研究的重要意义,并对本文所运用的历史文献考察法和统计法作出了解释,提出了总体考论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框架方式和研究思路。第一章考察东海徐氏的历史流源。徐氏源于古徐国,徐国创建并发展于齐鲁之地。徐氏先祖徐偃王为“仁”王,偃王之“仁”的形成与东夷文化密切相关,偃王之“仁”对后世之儒及徐氏后人产生了重要影响。本章还对先秦两汉的徐氏名人进行了文化考察,指出齐鲁多徐氏、徐氏多儒生的特点。两汉时期众多徐氏郡望出现在齐鲁大地,而东海徐氏则是其中的首望。第二章对南朝东海徐氏家族的政治地位与遭际进行了考察。宋齐时期活跃于政治舞台的是徐羡之一支。皇亲国戚的身份加上不凡的事功使东海徐氏贵隆显赫。但在显贵的同时却又伴随着残酷的杀戮,三宰相的横死终使徐羡之一支在齐末趋向衰飒。梁陈时期,东海徐氏家族以徐勉、徐陵等为代表,此时的东海徐氏已经失去了与皇族联姻的荣耀,但他们以踏实的事功和深厚的文化带动家族再次走向兴盛。陈隋之交,随着庞大的世族阶层的逐渐瓦解,东海徐氏家族也不可逆转地走向沉寂。第三章总体考察了东海徐氏的家风、文化好尚及其文学成就。东海徐氏家族世代尚儒,有孝义、清简、忠贞亮直、追求事功的家风,同时家族对道、玄、佛交替变化的文化风尚也积极适应。文学方面,东海徐氏在宋齐与梁陈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宋齐时期是家族文学的准备时期,创作上以实用文为主;梁陈时期是家族文学的全盛时期,不仅创作人数多,而且还出现了像徐勉、徐摛、徐陵这样的文学名人。家族成员娴熟于纯文学的创作,即使从事实用文的写作,也同样风光绮旎,表现出文学的美质。第四章研究徐勉。徐勉不仅是一代贤相,也是梁代声播遐迩的文化、文学大家。徐勉的成长、成才与家族教育和国学教育密不可分。徐勉广交士人、荐拔才俊,提高了自己的声望,也对当时文化、文学的繁荣产生了重要影响。徐勉与萧统情同父子,他培养并影响了萧统的思想与文化倾向,尤其重要的是,徐勉对萧统《文选》的编纂产生了重要影响。徐勉是一代鸿儒,他负责主持完成了规模浩大的《五礼》编纂工程,推动了礼学研究的深入系统发展。徐勉领修了七百卷的大型类书《华林遍略》,这为文人翻检资料提供了极大方便;《华林遍略》的编纂是中国类书史上的一件盛事,对于后世许多重要类书的编纂如《修文殿御览》、《长洲玉镜》、《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都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重要影响。徐勉文才斐然,其诗雍容穆如,其文丽而有体,为卓尔大家。第五章研究徐摛及徐氏家族其他重要文人。徐摛好为新诗,是宫体诗的发起人。徐摛直接培养、影响了两位重要的宫体诗人:一位是学生萧纲,一位是儿子徐陵。以徐摛为舵手,以萧纲、徐陵等为主将,加上东宫众士人的模仿与参与,梁代宫体诗兴盛起来,这见证了徐摛在宫体诗形成、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徐悱、刘令娴夫妇也是东海徐氏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他们的爱情对吟,情深意长、韵味悠然。徐悱的诗有时还表现出古朴高奇的风格,而刘令娴主要以写闺怨和女性为主,格调清拔,颇有影响。徐君蒨的诗歌虽为艳诗,但新声、巧变,表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第六章研究徐陵。家族、姻亲在徐陵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徐陵与萧纲及其东宫学士的交游酬唱带动了宫体诗的兴盛,徐陵与北人的交游促进了南北朝的文化交流,徐陵积极提拔文学才俊,并对他们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徐陵的文学成就主要在骈文。《玉台新咏》的编者是徐陵,虽为艳歌集,依然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结语指出,东海徐氏家族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家族,振声于南朝,扬波于东海,对于当时文化与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提出了论文几个主要创新点,指出了论文存在的不足以及努力的方向。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8-11
Abstract  11-15
绪论  15-23
  一、关于文化家族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15-19
  二、南朝东海徐氏家族研究的重要意义  19-22
  三、研究方法与架构  22-23
第一章 南朝东海徐氏溯源  23-64
  第一节 徐姓渊源  23-44
    一、得姓徐国,植根齐鲁  23-28
    二、“仁义之王”:徐偃王  28-44
  第二节 汉代东海徐氏郡望的形成  44-64
    一、齐鲁多徐氏,徐氏多儒生  44-57
    二、汉代东海徐氏郡望的形成  57-64
第二章 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政治地位的变迁  64-99
  第一节 东海徐氏家族的南迁  64-69
    一、永嘉南渡前后  64-66
    二、“海岱清士”:徐宁南迁与家族基业的初创  66-69
  第二节 东海徐氏家族在宋齐的崛起与沉寂  69-89
    一、“顾命大臣”:徐羡之与东海徐氏的崛起  69-76
    二、“任遇隆重”:徐湛之与东海徐氏的兴盛  76-83
    三、“任居端揆”:徐孝嗣与东海徐氏的荣隆  83-87
    四、三宰相之死与东海徐氏在齐末的沉寂  87-89
  第三节 东海徐氏家族在梁陈的发展与衰落  89-99
    一、梁朝:东海徐氏家族的复兴  89-93
    二、陈朝:东海徐氏家族的发展  93-98
    三、时代的终结与徐氏家族的衰落  98-99
第三章 东海徐氏家族的家风、信仰与文学  99-143
  第一节 东海徐氏家族的家风与信仰  99-115
    一、儒学传统与家风  99-107
    二、宋齐:崇道尚玄  107-112
    三、梁陈:向佛  112-115
  第二节 家风与信仰对家族文学的影响  115-122
    一、儒学思想及家风对家族文学的影响  115-118
    二、道、玄思想对家族文学的影响  118-119
    三、佛学思想对家族文学的影响  119-122
  第三节 东海徐氏家族的文学成就与影响  122-143
    一、东海徐氏家族在南朝著述考略  122-127
    二、宋齐:文学的积累  127-136
    三、梁陈:文学的全盛  136-140
    四、东海徐氏家族的文学地位与影响  140-143
第四章 “人中骐骥”:徐勉  143-220
  第一节 徐勉的成才之路  144-157
    一、“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家庭教育  144-145
    二、“下帏专学”:国学教育  145-157
  第二节 徐勉文化交游考  157-177
    一、徐勉与西邸文人集团的交游  158-160
    二、徐勉在萧梁时期的交游  160-171
    三、“朝有进贤,野无遗逸”:徐勉对文士的荐拔  171-177
  第三节 徐勉对萧统《文选》编纂的影响  177-191
    一、徐勉与萧统的特殊关系  177-181
    二、徐勉对《文选》编纂的重要影响  181-191
  第四节 徐勉的学术成就  191-209
    一、“斯文在斯”:徐勉之礼学  192-195
    二、“崇山增构”:徐勉之《华林遍略》  195-209
  第五节 徐勉的诗文成就  209-220
    一、雍容穆如:徐勉之诗  209-216
    二、“丽而有体”:徐勉之文  216-220
第五章 “仲宣之才”:徐摛——兼论东海徐氏其他重要诗人的创作  220-268
  第一节 徐摛与宫体诗的兴起  220-224
    一、“春坊尽学之”  220-221
    二、宫体舵手的锻造  221-224
  第二节 徐摛对萧纲的影响与宫体诗的全盛  224-234
    一、徐摛与萧纲的特殊关系  224-228
    二、徐摛对萧纲创作的重要影响  228-234
  第三节 徐摛宫体诗的特点  234-242
    一、偏而艳的题材  235-238
    二、声而采的形式  238-242
  第四节 徐悱与刘令娴  242-262
    一、才俊才女之合  243-246
    二、“尔时已为高响”  246-249
    三、“文尤清拔”  249-256
    四、“式传琴瑟,相酬典坟”  256-262
  第五节 “南路徐”:徐君蒨  262-268
    一、徐君蒨及其避祸心态  262-265
    二、“文冠一府”:徐君蒨之诗  265-268
第六章 “天上麒麟”:徐陵  268-324
  第一节 徐陵成才的家庭环境  268-278
    一、父系母系  268-274
    二、其他姻亲  274-278
  第二节 徐陵的文学交游  278-300
    一、徐陵与萧纲及其文学集团的交游  279-282
    二、徐陵与北方文人的交游  282-295
    三、徐陵在陈朝的文学交游  295-300
  第三节 “一代文宗”:徐陵的文学成就与影响  300-311
    一、徐陵著述及流传考略  301-302
    二、徐陵的文学成就与影响  302-311
  第四节 徐陵与《玉台新咏》  311-324
    一、《玉台新咏》为徐陵撰考  312-318
    二、《玉台新咏》的价值与影响  318-324
结语  324-328
主要参考文献  328-337
附录  337-369
  一、南朝东海徐氏家族世系表  337-338
  二、“不有所废,将焉以兴”——徐羡之对元嘉之治的贡献  338-347
  三、徐羡之之死原因评析  347-360
  四、徐湛之告密与其高压心态  360-369
后记  369-370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370

相似论文

  1. 东北满族民居的文化涵化研究,TU241.5
  2. 金源文化影响下的阿城街区建筑改造设计研究,TU984.114
  3. 吉林市历史风貌区保护研究,TU984.114
  4. 新世纪高层建筑形式表现研究,TU971
  5. 当代品牌展销店建筑设计研究,TU247
  6. 女人与城市二重奏,I207.42
  7. 《诗经》文学研究的传承与创新,I207.22
  8. 文学语言的模糊修辞研究,H05
  9. 影视剧时尚元素研究,J905
  10. 白族文化对学生德育的影响,G410
  11. 校园文化语境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研究,G633.2
  12.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13. 新建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G641
  14. 苗族传统文化与苗族教育的关系研究,G759.2
  15. 电视文化生态的建构,G220
  16.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17. 三亚俄罗斯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研究,C912
  18.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19. 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文学作品编选研究,G633.3
  20. 利用荆门地区文化资源开发农村初中美术校本教材的实践与探索,G633.955
  21. 近代福州三坊七巷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比较研究,TU984.114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古代文学(~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