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研究

作 者: 江先学
导 师: 卓志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保险学
关键词: 保险保障基金 破产 制度分析 保险监管 公司治理
分类号: F84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707次
引 用: 1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伴随我国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保险业至1980年全面恢复以来,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集中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保险市场体系初步形成。目前,保险市场经营主体按法人统计,已达110余家,而且形成了从简单的国有独资到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等多种组织形式;保险经营业务所涉及的风险也不断扩大;保险产品的定价克服了过去简单的主观化定价模式,建立和发展了与风险责任、成本效益等综合因素相联系的、以市场为导向且在一定约束下的精算价格机制。其次,保险业风险管理得到重视和应用。保险公司建立了初步的内部控制制度;风险管理理念逐步或正在得到全面树立,不少公司开始将风险管理提升到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来认识;风险管理正在得到加强。再次,保险监管体系不断完善。通过一系列法规条文规定了保险企业的经营规则,对保险企业进行直接监管;初步实现了从最初的条款费率监管到机构设置监管和市场行为监管、到偿付能力监管与市场行为监管并重,再到到目前的以偿付能力监管为重点的监管方式转变;初步建立了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的风险管理的五道防线;改进与建立了产、寿险产品的审批制度;出台了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经营区域的管理办法,扩大了分支机构经营区域范围;建立了保险精算与财务等制度。最后,建立健全了保险行业自律组织。保险行业自律组织的建立健全,对于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协调行业内外部的纠纷和矛盾、提供信息服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保险业参与国际竞争等方面,发挥着政府或监管者和市场之间的桥梁作用。在保险业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应当清楚看到,保险市场体系还不完善;保险业风险管理还需要不断加强和不断实践;保险监管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一些保险公司面临偿付能力不足的危险;保险业受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可忽视;保险公司随着竞争与发展存在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可能性。一方面,保险作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有效的风险处理机制之一,是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是需要大力发展的一项伟大事业;另一方面,在保险业自身发展与功能作用不断发挥的同时,涉及到不同行业的被保企业、单位和千家万户的被保险人的切身利益,所以,保险公司经营成果的好坏、服务质量的高低、风险防范和管理能力的大小等因素都显得十分重要;保险公司破产时如何减少社会的经济动荡,减少被保险人的损失,自然是保险业及监管者需要持续关注的重要课题。保险理论与实践告诉我们,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作为经营风险的主体——保险公司,不仅存在风险,而且还存在破产的可能性。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解放前的国内,都不乏保险公司破产的先例。同时,社会经济组织和个人又普遍通过保险方式规避和管理风险。因此,保障保险公司的持续经营既保障了被保人的根本利益,又是保险业存在和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现有的保险理论对保险公司存续期间的有关问题开展了不少卓有成效的研究,然而,对保险公司可能的危机和破产防范,以及破产后被保险人的利益维护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偏少。存在着研究不够系统,方法过于简单,国外介绍偏多,结合中国实际的分析有待深入等问题。有鉴于此,选择保险企业破产防范和破产后的处理制度作为主题,探索我国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建立、实施和运作体系,不仅是被保险人的诉求,也是完善我国保险监管制度的重要实践要求。而且其对于我国保险理论研究具有现实的、迫切的、深远的理论价值。本文所谓的保险保障基金制度,专指保险行业的一项专门制度,其涵义是:在保险企业破产时,保证保单持有人利益能得到最大程度保障,稳定和增强消费者信心;防范破产保险企业风险在同行业、甚至跨行业传递,维护保险业甚至金融业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围绕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本质,论文以新制度经济学等理论为基石,沿着制度分析的基本框架,遵循比较制度分析的基本原理,运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模型分析法、归纳与演绎方法、局部分析与整体分析等方法,开展了我国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研究。其基本思路如下: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保险保障基金制度产生的渊源,为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研究夯实理论基础;其次,深入分析和研究国外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总结其实践经验、成功做法,做到汲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我国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再次,构建我国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整体框架,并从系统和整体的高度开展全面的研究,同时,着力对保险保障基金管理模式和费率两个核心问题,进行细致与深入的分析,以增强文章结论的说服力。最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提出优化我国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政策主张和实施内容与步骤等。本文由绪论与七章内容组成,各章的基本内容概括如下:绪论就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范围与概念界定、理论工具与研究方法、论文架构与主要内容,主要创新与不足等进行了概括。第一章,制度分析视角下的保险保障基金制度。基于制度分析的基本框架,主要界定和廓清了保险保障基金与保险保障基金制度及其相关概念;挖掘了保险保障基金制度产生的理论溯源;阐明了建立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必要性与意义等,为保险保障基金制度搭建奠定了理论上的必要准备。第二章,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启示。对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我国台湾地区的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内容、功能作用、组织管理和运行等几方面进行综述,分析与提炼了这些国家与地区保险保障基金制度建设的本质内容与基本特点,为我国保险保障基金制度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第三章,我国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环境分析。着重就保险保障基金制度建立和发展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我国保险业面临的国内外发展环境、法制环境等,审视了我国保险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保险业发展良好的形势下,仍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其次,基于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分析研究了环境变化对我国保险保障基金制度建设的影响。第四章,我国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现实考量。分析和揭示了伴随我国保险业的恢复与发展,我国保险保障基金制度从“隐性”到“显性”的发展历程;进而从保险保障基金的征收方式、比例,保险保障基金的功能定位,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管理与使用,以及保险保障基金制度与保险监管协调作用等方面,论述了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主体内容。第五章,我国保险保障基金费率的实证分析。首先,提出了保险保障基金风险费率确定的理论方法;其次,结合保险监管的有关指标,运用我国保险公司有关数据,在风险费率理论方法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检测了我国保险公司按风险费率计算保险保障基金的规模。进而,对逐步按保险公司风险大小计算征收保险保障基金,完善我国保险保障基金制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第六章,我国保险保障基金的管理与运用。结合前述我国保险保障基金制度建设的有关分析,并作为保险保障基金制度体系建设的内容之一,提出设立保险保障基金公司并进行基金管理与运作的建议。进一步,从理论上讨论了保险保障基金公司法人治理的有关问题,并对保险保障基金公司法人治理意义作出了现实思考,以期我国保险保障基金公司对保险保障基金更加有效地管理。第七章,我国保险保障基金制度配套与实施的政策建议。首先,分析了我国保险保障基金制度功效,提出了完善我国现行保险保障基金制度未来的发展框架。所提出的政策建议包括:建立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评价体系;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多维监管机制;保险保障基金制度安排与实施的政策与措施建议等三个层面的内容。论文基于制度分析的基本框架,在系统研究我国保险保障基金制度及其评价体系、多维监管机制、公司治理维系等内容中,其创新和贡献集中体现如下:第一,对保险保障基金制度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我国保险保障基金制度无论时间上还是制度成熟度上属于一项新生事物,对其进行理论研究薄弱,表现在文献贫乏,实践经验积累不多,成果不多且分散零碎,尚未见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保险业发展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呼唤保险保障基金的研究和成果的指导性。为此,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为理论基石,以制度分析作为基本分析工具,对我国保险保障基金制度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该研究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探索性,是对我国保险业救助和保险公司破产理论研究的有益尝试,其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等本身就是对保险理论的贡献。第二,对保险保障基金制度运用了比较制度分析和实证分析等方法。恰当的方法运用于恰当的对象,可以使得分析和结论说服力和针对性增强。为此,结合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对象,运用比较制度分析法,系统地介绍、比较和总结了一些发达国家与地区的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框架、管理和运行的特点以及功能作用等内容,为我国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其次,基于现有监管指标和保险公司的数据所进行的有关实证研究,成为本文方法上的又一贡献,尤其对保险保障基金规模建立的按照风险费率的方法和模型,搭建了以风险费率为基础的保险保障基金规模的框架,所提供的经验佐证为实际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三,对我国保险保障基金制度建设的框架设计和政策主张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本文从建立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评价体系;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多维监管机制;保险保障基金制度安排与实施的政策与措施建议等三个层面,提供了保险保障基金制度设计的依据;每个层面的内容和三个层面的整体内容与观点,既是一种分析的首次尝试,也是大胆的理论上的创新,体现出一定的新颖性、前瞻性和学术性;为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保险保障基金制度提供了重要的有价值的决策上的参考。

全文目录


论文摘要  3-8
Abstract  8-17
0. 绪论  17-30
  0.1 选题的背景及其意义  17-22
    0.1.1 国内良好的环境和实践活动催生了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建立  17-19
    0.1.2 经济危机和保险业破产的现实昭示了健全完善我国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紧迫性  19-20
    0.1.3 中国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健全和发展需要理论研究  20-21
    0.1.4 研究我国保险保障基金制度及其相关问题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21-22
  0.2 研究的思路、目标与方法  22-23
    0.2.1 研究的思路与目标  22
    0.2.2 研究的方法  22-23
  0.3 理论文献与实践发展述评  23-26
    0.3.1 国外保险保障基金及其制度理论的相关研究  23-25
    0.3.2 国内保险保障基金及其制度的相关研究  25-26
  0.4 论文的基本框架与主要内容  26-28
  0.5 论文的创新点与尚待探索的主要问题  28-30
    0.5.1 研究的创新之处  28-29
    0.5.2 研究的不足及今后尚待探索的主要问题  29-30
1. 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理论基础  30-47
  1.1 保险保障基金与保险保障基金制度  30-33
    1.1.1 保险保障基金  30-32
    1.1.2 保险保障基金制度  32-33
  1.2 保险保障基金制度与保险监管  33-38
    1.2.1 保险监管的经济理论  33-36
    1.2.2 保险保障基金制度与保险监管的关系  36-38
  1.3 保险保障基金制度与相关经济制度的廓清  38-44
    1.3.1 保险保障基金制度与存款保险制度  38-41
    1.3.2 保险保障基金制度与资本保证金制度  41-42
    1.3.3 保险保障基金制度与保险和再保险  42-44
  1.4 我国保险保障基金制度健全完善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44-47
2. 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比较研究  47-63
  2.1 美国的保险保障基金制度  47-53
    2.1.1 纽约州的保险保障基金制度  48-50
    2.1.2 保险监督官协会的保险保障基金制度  50-51
    2.1.3 保险保障基金管理的组织结构  51-53
  2.2 英国的保险保障基金制度  53-54
  2.3 加拿大的保险保障基金制度  54-56
  2.4 我国台湾地区的保险保障基金制度  56-57
  2.5 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差异比较  57-61
    2.5.1 征收方式  57-59
    2.5.2 征收比例  59-60
    2.5.3 组织管理模式  60
    2.5.4 功能  60-61
  2.6 各国保险保障基金制度比较的启示  61-63
3. 我国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环境分析  63-84
  3.1 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经济环境  63-66
    3.1.1 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  63-65
    3.1.2 我国经济与保险业的发展  65-66
  3.2 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保险环境  66-72
    3.2.1 保险业的变革  66-67
    3.2.2 保险业发展的新情况与态势  67-72
  3.3 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风险环境  72-78
    3.3.1 保险业面临的一般风险  72-75
    3.3.2 保险业面临的特定风险  75-78
  3.4 保险保障基金的法制环境  78-84
    3.4.1 保险法律制度的历史回顾  79-80
    3.4.2 保险监管的规章制度  80
    3.4.3 《企业破产法》与保险业  80-82
    3.4.4 保险企业破产处置的法律  82-84
4. 我国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现实考量  84-97
  4.1 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演进与类型  84-88
    4.1.1 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发展历程  84-86
    4.1.2 “隐性”保险保障基金制度  86-87
    4.1.3 “显性”保险保障基金制度  87-88
  4.2 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功能定位  88-91
    4.2.1 基本功能——经济补偿或救助  89
    4.2.2 延伸功能——处置与监管  89-91
  4.3 保险保障基金的筹集  91-93
    4.3.1 资金来源  91
    4.3.2 征收方式与比例  91-93
  4.4 保险保障基金的管理与使用  93-97
    4.4.1 管理  93-94
    4.4.2 使用  94-97
5. 我国保险保障基金费率的实证分析  97-121
  5.1 保险保障基金计征方式与比例的比较分析  97-100
    5.1.1 计征方式与比例的有关规定  97-99
    5.1.2 两种主要计征方式极其比较  99-100
  5.2 保险保障基金风险费率的理论分析  100-104
    5.2.1 基于破产法的风险费率  100-101
    5.2.2 基于期权模型法的风险费率  101-104
    5.2.3 基于风险等级分类法的风险费率  104
  5.3 我国保险保障基金风险费率:基于风险等级分类法的实证  104-121
    5.3.1 指标的设定和样本选择  105-107
    5.3.2 因子分析法的运用  107-117
    5.3.3 风险等级分类  117-118
    5.3.4 征收额度的测算  118-119
    5.3.5 结果评价  119-121
6. 保险保障基金的管理与营运:公司治理角度  121-136
  6.1 公司治理理论的主要观点综述  121-125
    6.1.1 国外公司治理的观点  122-123
    6.1.2 国内公司治理的观点  123-125
  6.2 我国保险保障基金管理的回顾与发展  125-129
    6.2.1 保险保障基金的阶段及其相应制度  125-128
    6.2.2 保险保障基金公司的性质与职责  128-129
  6.3 我国保险保障基金公司法人治理探索  129-133
    6.3.1 法人治理  129-130
    6.3.2 内部治理  130-131
    6.3.3 外部治理  131-133
  6.4 保险保障基金公司的运营构建  133-136
7. 完善我国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政策建议  136-144
  7.1 保险保障基金制度功能发挥的前提  136-137
  7.2 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评价体系  137-139
  7.3 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多维监管机制  139-141
  7.4 保险保障基金制度实施的配套建议  141-144
参考文献  144-151
后记  151-153
致谢  153-155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155

相似论文

  1.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长更换与业绩的实证研究,F224
  2. 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建设研究,F275
  3. 基于IAD框架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公共物品的供给影响因素分析,X33
  4. 一些亏损更新方程解渐近等价的条件,O211.67
  5. 宽相依结构随机和尾概率的渐近性,O211.5
  6. 带广义负相依增量的随机和的渐近性,O211.5
  7. 一人公司法律制度研究,D922.291.91
  8. 公司治理对审计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F224
  9.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影响的实证研究,F276.5
  10.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研究,F830.42
  11. 基于公司治理的企业集团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F275
  12. 女性董事参与度研究,D442.6;F224
  13. 现阶段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机制研究,F323.89
  14. 论跨国破产中的管辖权问题,D996
  15.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若干问题及完善,F276.6
  16.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公司治理的构建与改革探析,F832.3
  17. 中外公司控制权配置比较研究,D912.29
  18. 公司意思自治与法律规制,D922.291.91
  19.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相关性研究,F276.6;F224
  20. 论企业国有资产转让法律制度的完善,F123.7
  21. 论我国一人公司制度的完善,D922.291.91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保险 > 中国保险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