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公务员报考热现象的制度分析

作 者: 王月恒
导 师: 陈云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公共管理
关键词: 公务员报考热 制度分析 理性选择理论 政治文化
分类号: D630.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4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自1994年正式实施以来,公务员报考热持续升温,热浪一浪高过一浪。而在以往报考人群中,以应往届大学毕业生为主,其占据了考生的绝大多数,他们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考”主力军。公务员报考热这一社会现象,就像一面镜子影射出中国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评估公务员管理体制的坐标。诚然确实有一部分人是抱着在政治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更好为国家和人民服务这一目的报考公务员,但这一人群所占比例不高,大多数人还是抱着功利目的进行报考。我国权力约束不足及公务员管理制度不完善,使权力能够派生出政治经济价值,进而衍生出对“官本位”崇拜客观造成了这种现象。本文从权力约束机制、规范公务员管理、加强劳动和社会保障等因素入手,应用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剖析了当前的公务员报考热现象,以使人们能够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一社会现象,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缓解和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力求理论结合实际,采用“现象和问题分析—原因分析——对策分析”的论证结构。首先阐述了选题背景、理论与现实意义,并对理论分析视角及所运用的实证研究、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接着对公务员报考热现象进行了剖析,列举了公务员报考热的表现,并应用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对其进行了分析,指出虽然对个体来说报考公务员是一种理性行为,但对社会整体而言,却不是理性的,其弊端远远大于其积极意义。第三部分分析了公务员报考热产生的原因,公务员管理机制等制度性因素和就业形势等社会性因素是造成公务员报考热的两个方面,但公务员管理机制不完善才是最根本、深层次原因。正是由于权力缺乏监督,公务员招录、管理、考核、辞退制度不完善才更凸现公务员职业的“优越性”。考生通过理性比较更倾向于选择公务员职业,这也是造成了公务员报考热现象的直接原因。最后,本文对中外公务员管理制度进行比较,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立足于公务员报考热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即约束公共权力,建立服务型政府,加强公务员管理机制建设,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由于时间仓促,本文还有许多有待深入研究之处,在文末列出本文主要结论的同时,还对本研究课题下一步深入研究进行了展望。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7
第一章 绪论  7-14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7-8
  第二节 研究综述  8-11
    一、从政治学角度的研究  8-9
    二、从公共管理角度的研究  9-10
    三、从社会学角度的研究  10
    四、小结  10-11
  第三节 本研究的特点  11-14
    一、理论分析视角  11-12
    二、研究方法  12
    三、本文的论证逻辑  12-14
第二章 我国公务员报考热现象及其影响  14-26
  第一节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历程  14-17
    一、公务员制度的沿革  14-16
    二、公务员的数量和规模  16-17
  第二节 公务员报考热现象的具体表现  17-21
    一、对报考人群进行分析  17-18
    二、对报考岗位进行分析  18-21
  第三节 公务员报考热的社会影响  21-26
    一、公务员热现象的积极影响  21-22
    二、公务员热现象的消极影响  22-26
第三章 公务员热现象的制度分析  26-37
  第一节 公共权力约束机制不完善  27-29
    一、对公共权力认识存在误区  27-28
    二、公共权力监督机制不完善  28-29
  第二节 公务员管理机制不健全  29-33
    一、考录制度存在问题  29
    二、薪酬机制不完善  29-30
    三、竞争机制不完善  30-31
    四、淘汰机制不完善  31-33
  第三节 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33-37
    一、就业形势严峻,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  33-35
    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35-37
第四章 应对公务员热现象的建议与措施  37-49
  第一节 国外经验借鉴  37-40
    一、国外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37-38
    二、国外公务员管理的经验  38-40
  第二节 对中国的启示  40-49
    一、约束公共权力,建立服务型政府  40-43
    二、加强公务员管理机制建设  43-47
    三、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47-49
第五章 结论  49-51
  第一节 主要结论  49-50
  第二节 研究展望  50-51
附录:调查问卷及结果  51-56
参考文献  56-59
谢辞  59-60

相似论文

  1. 民主化视阈下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研究,D422.6
  2. 基于IAD框架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公共物品的供给影响因素分析,X33
  3. 我国廉政文化建设探析,D262.6
  4. 和谐社会建设视野下的政治文化研究,D621
  5. 建国以来人物报道变迁研究,G212
  6. 大学生政治文化素质培养研究,G641
  7. 现阶段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机制研究,F323.89
  8. 论大众传媒的政治社会化作用,G206.3
  9. 《良友》画报时政人物报道研究,G239.29
  10. 论企业国有资产转让法律制度的完善,F123.7
  11.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问题,I562
  12. 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道德性,D912.29
  13. 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文化生态,D691
  14. 试论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生态建设,D621
  15. 建国初期的政治社会化研究(1949年—1956年),K27
  16.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文化生态研究,K26
  17. 乡镇政府公信力问题研究,D625
  18. 政治文化视角下的党内民主意识研究,D262.1
  19. 会计制度的制度关联结构研究,F233
  20. 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制度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F325.12
  21. 宋代泰山的政治文化功能,K244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国家行政管理 >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 人事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