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藏传佛教艺术传承中信息技术应用的价值定位研究

作 者: 卓么措
导 师: 张诗亚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教育技术学
关键词: 藏传佛教艺术 信息技术 价值定位 热贡唐卡
分类号: J1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0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藏族是个全民信教的民族,尽管物质生活极为匮乏,但是精神世界却极大丰富。重精神、轻物质的价值取向是藏民族的基本特征。藏传佛教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唐卡,作为皈依佛法的标志和顶礼膜拜的神物,在藏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古至今,藏族人不论贫富,家中的经堂里都会供有一副或十几幅唐卡,他们坚信所供奉的唐卡会带给家人吉祥、平安和幸福。然而目前藏区市面上销售的唐卡,大多都为电脑印刷唐卡或者半机器半手工唐卡。通过在热贡唐卡发源地“热贡”的实地田野考察发现,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应用给热贡唐卡的传承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藏族信众日常佛事活动中所需的唐卡几乎百分之百采用便宜的电脑印刷唐卡。部分唐卡画师采用电脑打印的唐卡底稿来拓印,简化甚至省略了唐卡传统绘制工艺中最为基础的依照度量标准打底稿环节。唐卡不再是神圣的宗教用品,而是被大众消费的旅游工艺品,被明码标价挂在实体店或网店里销售。针对上述现象,本研究重点思考以下问题:信息技术的冲击给藏传佛教艺术的传承带来了哪些挑战与机遇?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否会扭曲藏传佛教艺术原有的价值?传统的唐卡手工绘制工艺应否被现代信息技术取代?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保护、传承民族文化,更好地保持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这些问题是人类当前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亟待通过扎实的田野考察弄清事实,分析事实来尝试作出回答。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选择热贡唐卡为对象样本,采用田野考察法、文献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热贡唐卡的传承现状、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冲击等问题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地田野考察。田野考察选择唐卡艺术之乡——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吾屯村、黄南州职业技术学校、黄南州民族高中、青海民族大学等考察点,参与式观察唐卡的制作工序、传统工艺;与唐卡画师、唐卡学徒、销售唐卡的店员、从事唐卡数字化的工作人员进行深入访谈;对唐卡艺术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整理第一手资料。文献法主要是针对藏传佛教艺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热贡唐卡传承等进行梳理和分析。比较法主要是对比信息技术应用前后热贡唐卡传承的价值取向来分析热贡唐卡传承中信息技术应用的优势与弊端。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一、按照传播媒介发展演变的线索,热贡唐卡传承中的媒介技术经过了绘画技术、印刷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变迁。二、1958年宗教改革以前,热贡唐卡的传承以寺院传承为主,家庭传承为辅。当前热贡唐卡传承呈现寺院传承、家庭传承、学校传承、企业传承、作坊传承多种传承方式互补共存的态势。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热贡唐卡的制作、展示、宣传、传播、销售、保护与修复等方方面面。访谈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对热贡唐卡传承中信息技术作为传播手段和记录手段所具有的优势,满怀乐观和期待,但是对信息技术作为绘制辅助手段在热贡唐卡传承中的应用则持否定态度,认为在热贡唐卡的传承中传统的工艺技术及蕴含的文化内涵才是根本与核心。三、信息技术应用前热贡唐卡传承的价值取向是以精神价值为核心。唐卡的精神价值又可分为宗教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信息技术应用后热贡唐卡传承的价值取向转向追逐物质价值。因此,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热贡唐卡传承面临的最根本问题为:热贡唐卡所蕴含的精神价值与信息技术应用所追逐的物质价值之间的矛盾冲突。四、藏传佛教艺术传承中信息技术应用的优势体现在:第一,传播的广泛性,使藏传佛教艺术传播的规模更广、传播速度更快,艺术复制品被全世界的人随时随地欣赏;第二,数字化保护,以数字博物馆、影像数据库、专题网站的形式实现藏传佛教艺术的网络展示、销售。藏传佛教艺术传承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弊端则在于信息技术作为绘制辅助手段,第一,过于追逐效率而忽视了文化内涵,导致传统工艺的简化和传统仪轨的省略;第二,过于注重经济效益而轻视了长远的发展,导致创作目的的功利性和艺人培养的单一化。五、藏传佛教艺术传承中信息技术应用的价值追寻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藏传佛教艺术的价值包括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两个方面,两种价值共存,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在藏传佛教艺术的传承中既要充分肯定其具有的宝贵精神价值,又不排斥其所具有的满足艺人生活需求的物质价值。实现精神价值与物质价值的互补共存是藏传佛教艺术传承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根本出发点;第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藏传佛教艺术要以自己独特的民族性真正面向全世界,一方面要以传统工艺来保持自己的鲜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要借助信息技术与他文化交流以互补;第三,藏传佛教艺术传承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最终目的要为了满足当地人的需要,促进当地人的发展。本研究以藏文化持有者的身份,通过扎实的田野考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给热贡唐卡传承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作了全面的考察和理论分析,拓展了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空间。从教育技术学的视角出发探寻藏传佛教艺术在全新数码时代中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研究的视角具有一定的新意。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在对藏传佛教艺术传承中信息技术应用的价值定位进行理论思考时,理论深度还有待加强。这需要在今后继续努力,不断提高理论素养。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田野考察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继续深入下去。

全文目录


摘要  6-9
Abstract  9-12
第一章 导论  12-38
  一、选题缘由  12-15
    (一) 信息技术能否促进民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12-13
    (二) 信息技术对藏传佛教艺术传承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13-14
    (三) 藏传佛教艺术蕴含的藏文化基本精神  14-15
  二、研究对象  15-20
    (一) 考察对象说明  15-16
    (二) 考察地点说明  16-20
  三、概念界定  20-25
    (一) 藏传佛教艺术  20
    (二) 传承  20-21
    (三) 信息技术  21-23
    (四) 价值定位  23-24
    (五) 热贡唐卡  24-25
  四、文献综述  25-34
    (一) 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25-27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实践研究  27-30
    (三) 热贡唐卡研究  30-32
    (四)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32-34
  五、研究设计  34-38
    (一) 研究目的与意义  34-35
    (二) 研究内容  35
    (三) 研究方法  35-38
第二章 热贡唐卡传承中媒介技术的变迁  38-54
  (一) 绘画技术  39-45
  (二) 印刷技术  45-47
  (三) 电子技术  47-50
  (四) 信息技术  50-54
第三章 热贡唐卡传承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考察  54-100
  一、热贡唐卡传承现状考察  54-75
    (一)热贡唐卡生存背景考察  55-66
    (二) 热贡唐卡传承现状考察  66-75
  二、热贡唐卡传承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田野考察  75-92
    (一) 唐卡的计算机辅助绘制  75-81
    (二) 唐卡的网络传播及展示  81-87
    (三) 唐卡的网络销售  87-91
    (四) 唐卡的数字化修复及保护  91-92
  三、对热贡唐卡传承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态度考察  92-100
    (一) 唐卡画师的态度  93-95
    (二) 唐卡学徒的态度  95-97
    (三) 唐卡专业学生的态度  97-98
    (四) 从事数字化工作人员的态度  98-100
第四章 信息技术冲击下热贡唐卡传承的价值取向变迁  100-136
  一、信息技术应用前热贡唐卡传承的价值取向:精神价值为核心  100-121
    (一) 宗教价值  101-113
    (二) 教育价值  113-120
    (三) 审美价值  120-121
  二、信息技术应用后热贡唐卡传承的价值取向:追逐物质价值  121-128
    (一) 热贡唐卡的商品化  122-126
    (二) 热贡唐卡的产业化  126-128
  三、热贡唐卡传承所依存的两种社会结构  128-136
    (一) 传统社会中的唐卡生存语境  129-133
    (二) 现代社会中的唐卡生存语境  133-136
第五章 藏传佛教艺术传承中信息技术应用的价值追寻  136-158
  一、技术的价值讨论  136-142
    (一) 技术是把双刃剑  136-138
    (二) 技术的价值在于技术对人的意义  138-139
    (三) 古代技术对于自然的顺应和尊重  139-141
    (四) 现代技术的人文价值冲突  141-142
  二、藏传佛教艺术传承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利弊分析  142-150
    (一) 信息技术应用的优势  142-145
    (二) 信息技术应用的弊端  145-150
  三、藏传佛教艺术传承中信息技术应用的价值追寻  150-153
    (一) 精神价值与物质价值的互为补充  150-152
    (二)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协调统一  152-153
    (三) 满足当地人的需要,促进当地人的发展  153
  四、结论与反思  153-158
    (一) 结论  153-155
    (二) 反思  155-158
参考文献  158-164
附录  164-184
后记  184-186
读博期间发表的文章  186

相似论文

  1.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评价方法的实施研究,G633.67
  2. 中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之比较研究,G623.58
  3. 农村英语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G434
  4. 广州市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发展研究,G434
  5. 寿光市信息农业发展研究,F320.1
  6. 博客应用于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G633.41
  7.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群体专业知识扩散路径研究,G451.1
  8. 依托网络教研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G434
  9. 大学生学习绩效提升研究,G642.0
  10. 信息技术变革对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的影响,G252
  11. 炳灵寺石窟藏传佛教艺术研究,B948
  12. 新乡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G434
  13. 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验研究,G633.67
  14. C公司信息安全管理研究,F270.7
  1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G434
  16. 我国信息技术企业智力资本与企业成长相关性实证研究,F224
  17. 信息技术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索,G441
  18. 初中网络学习平台的构建与实现,G434
  19. 信息技术在苏州市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调查研究,G633.7
  20. 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信息技术与《历史与社会》整合的实践研究,G633.51
  21.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研究,G633.2

中图分类: > 艺术 >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 宗教艺术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