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上海社区矫正中的第三部门参与研究

作 者: 孙辉
导 师: 诸大建
学 校: 同济大学
专 业: 城市管理与建设工程管理
关键词: 社区矫正 第三部门 公共物品 伙伴关系
分类号: D926.8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8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国传统的罪犯矫正模式存在着公共财政的投入-产出的低效、罪犯矫正的效果不佳等弊端。本文在分析公共物品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市场提供、公共物品政府和市场营利组织合作提供几种模式的基础上,以上海市的社区矫正为例,研究了政府与第三部门结成伙伴关系,提供公共性程度比较高的公共物品的制度安排,分析了政府与第三部门在这种制度安排中各自的权利、义务、责任边界划分,揭示了社区矫正实践中的实然状态与理论上的应然状态之间的差距及这种差距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缩小这种差距的对策。本文对公共物品的供给模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上海市罪犯矫正模式的变迁以及监狱矫正和社区矫正两种罪犯矫正模式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分析,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本文在理论上分析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变迁的基础上,提出对于公共性程度比较高的公共物品,政府也可以把其生产的某些环节委托给第三部门承担,丰富了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政府与第三部门关系的一种模式,为上海市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公共经济学理论上的支撑。(2)本文将绩效评估机制体制引入罪犯矫正工作中,对不同的罪犯矫正模式进行了成本——收益的定量、定性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与社区矫正相关的公共决策的科学性问题。(3)结合上海市罪犯矫正模式变迁的实践,分析了上海市监狱矫正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社区矫正的实践,从工作主体、经费投入主体、公共财政投入产出以及罪犯矫正的效果等方面,对两种罪犯矫正模式进行了对比,总结了社区矫正的成功经验以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构建政府与新航社区服务总站的关系,进一步改进工作绩效,缩小应然与实然的差距,提出了对策建议,并指出了今后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研究的主要意义在于:(1)本文主要从公共物品供给的视角,对上海市传统的政府主导的罪犯矫正模式和第三部门参与的罪犯矫正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对政府与第三部门的结成伙伴关系,提供公共性程度比较高的公共物品的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不仅实现了研究视野上的创新,而且在公私伙伴关系之外,为解决城市公共事务治理中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提供了第三条道路。(2)通过对政府与专业司法社工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伙伴关系的研究,拓展了城市公共事务管理中的政府与第三部门伙伴关系的领域,对于上海市及其他一些省市在今后的社区矫正工作中,真正建立起政府与第三部门的伙伴关系,不断改进工作成效,从而实现社区矫正和监狱矫正的有效互补,具有重要作用。(3)本文从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和刑罚执行相结合的角度,研究了上海市罪犯矫正模式的变迁,对上海市的社区矫正工作成效、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对策指向进行了分析。上述研究成果和结论,不仅有助于社区矫正工作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提高公共安全服务的供给效率,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增进社会福利,对于政府与第三部门在基础研究、义务教育、卫生防疫等领域的合作,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14-16
ABSTRACT  16-18
第1章 引论  18-51
  1.1 问题的提出  18-38
    1.1.1 从一个案例说开去  18-22
    1.1.2 罪犯矫正政府垄断经营的不适应  22-25
    1.1.3 持续增长的犯罪率的挑战  25-30
    1.1.4 社区矫正的实践探索  30-32
    1.1.5 第三部门的迅猛发展  32-38
  1.2 基本概念的界定  38-45
    1.2.1 社区矫正  38-40
    1.2.2 第三部门  40-45
  1.3 研究方法、论文架构及主要创新点  45-51
    1.3.1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45-47
    1.3.2 论文架构  47-49
    1.3.3 主要创新点  49-51
第2章 社区矫正第三部门参与的有关文献研究  51-84
  2.1 公共物品理论及公共物品提供模式的研究综述  51-77
    2.1.1 公共物品理论研究述评  51-65
    2.1.2 公共物品供给的模式研究  65-77
  2.2 关于社区矫正理论研究综述  77-79
    2.2.1 国内学者关于社区矫正研究的综述  77-78
    2.2.2 国外学者关于社区矫正研究的综述  78-79
  2.3 关于第三部门理论研究综述  79-82
    2.3.1 国内学者关于第三部门理论研究综述  79-80
    2.3.2 国外学者关于第三部门理论研究综述  80-82
  2.4 本章小结  82-84
第3章 第三部门参与社区矫正的理论和逻辑分析  84-118
  3.1 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的范式迁移  84-103
    3.1.1 政府主导的公共物品供给模式  84-87
    3.1.2 市场主导的公共物品供给模式  87-90
    3.1.3 政府与市场公私合作的公共物品供给模式  90-94
    3.1.4 政府与第三部门伙伴关系的公共物品供给模式  94-103
  3.2 公共物品的提供与生产的区分理论  103-109
  3.3 志愿失灵理论  109-114
  3.4 犯罪经济学理论与人们对预防犯罪认识的深化  114-117
  3.5 本章小结  117-118
第4章 上海市监狱矫正:政府一元主体的公共物品供给模式  118-146
  4.1 上海市传统监狱矫正模式的形成及特点  118-126
    4.1.1 上海市传统监狱矫正模式的形成  119-121
    4.1.2 上海市传统监狱矫正模式的特点  121-126
  4.2 上海市监狱矫正存在的问题与弊端  126-136
    4.2.1 罪犯矫正政府安排和政府生产的合一性  126-127
    4.2.2 工作主体方面的单一性  127-130
    4.2.3 目标指向方面的一元控制性  130-136
  4.3 上海市监狱矫正刑罚执行的低效率  136-144
    4.3.1 刑罚执行中的效率  136-137
    4.3.2 公共财政投入产出的低效  137-141
    4.3.3 监狱矫正对象“再社会化”的困难  141-144
  4.4 本章小结  144-146
第5章 上海市社区矫正:政府与第三部门合作的公共物品供给模式  146-176
  5.1 行刑理论和实践的演变与社区矫正的提出  146-151
    5.1.1 行刑制度演变的五个阶段  146-148
    5.1.2 社区矫正的理论基础  148-150
    5.1.3 社会结构从一元到二元的转型  150-151
  5.2 上海市社区矫正工作的探索与发展  151-155
    5.2.1 上海社区矫正的历史  152-154
    5.2.2 上海市正式启动社区矫正工作的探索  154-155
  5.3 上海市社区矫正与监狱矫正模式的比较  155-172
    5.3.1 罪犯矫正政府安排和政府生产的适度分离  155-157
    5.3.2 工作主体和经费投入主体一元向多元的转变  157-159
    5.3.3 公共财政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  159-166
    5.3.4 刑罚执行效果的有效改进  166-172
  5.4 上海市社区矫正的制度设计分析  172-175
    5.4.1 重建了有关各方的相互信任  172-173
    5.4.2 实现了罪犯矫正经费投入的平衡  173
    5.4.3 发展了公共物品供给模式  173-175
  5.5 本章小结  175-176
第6章 上海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实然与应然的背离  176-209
  6.1 志愿失灵问题  176-185
    6.1.1 需要层次理论  177-178
    6.1.2 司法社工有效激励不足  178-181
    6.1.3 司法社工专业性不足  181-183
    6.1.4 社会扶助力量不足  183-185
  6.2 竞争不足问题  185-188
    6.2.1 有关立法阻碍第三部门竞争机制的建立  186-187
    6.2.2 竞争不足影响社区矫正工作效率和政府部门的选择  187-188
  6.3 社工组织独立性缺失问题  188-192
    6.3.1 组织的承诺及使命感的模糊  188-189
    6.3.2 财政来源的单一性  189-190
    6.3.3 良好的公众基础的相对缺失  190-191
    6.3.4 能力的不足  191-192
  6.4 社团管理行政化问题  192-199
    6.4.1 政府与第三部门关系的四种基本模式  192-193
    6.4.2 现实中的“合作的卖者”  193-195
    6.4.3 社工组织管理行政化分析  195-199
  6.5 伙伴关系中政府的“缺位”和“不到位”  199-202
  6.6 效益评估标准和评估机制的缺失  202-204
  6.7 本章小结  204-205
  附录一  205-207
  附录二  207-209
第7章 改进上海社区矫正工作绩效的对策选择  209-241
  7.1 改善社区矫正的法律环境  209-215
    7.1.1 中国有关第三部门立法的基本状况  210-211
    7.1.2 制约中国第三部门发展的法律瓶颈  211-213
    7.1.3 改善社区矫正的法律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213-215
  7.2 厘清政府与第三部门之间的关系  215-220
    7.2.1 明确政府与社工组织之间的职能关系  215-217
    7.2.2 界定政府与社工组织之间的责任边界  217-220
  7.3 建立第三部门参与社区矫正的竞争机制  220-226
    7.3.1 社工组织也需要竞争  220-221
    7.3.2 修改限制第三部门竞争的法律条款  221
    7.3.3 培养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竞争主体  221-225
    7.3.4 畅通司法社工组织的进口和出口  225-226
  7.4 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  226-229
    7.4.1 社区矫正工作需要多元化的参与主体  226
    7.4.2 转变保守的重刑观念  226-227
    7.4.3 发展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  227-229
  7.5 建立社工组织的有效激励  229-236
    7.5.1 激励机制与第三部门的激励所在  229-232
    7.5.2 增强社工的内外激强度,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统一  232-236
  7.6 扩大社区矫正对象的适用范围  236-239
  7.7 本章小结  239-241
第8章 结束语  241-252
  8.1 本文研究的主要成果  241-245
  8.2 本文研究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  245-248
    8.2.1 本文研究的实践价值  245-246
    8.2.2 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  246-248
  8.3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248-251
  8.4 本章小结  251-252
参考文献  252-262
致谢  262-264
个人简历及博士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264-265

相似论文

  1. “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在国外基础教育办学中的应用研究,G471
  2.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大学外部治理结构研究,G647
  3. 基于IAD框架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公共物品的供给影响因素分析,X33
  4. 新形势下侨联组织发展的途径探析,D634
  5. 当代中国民间组织的发展状况及政策建议,D632.9
  6. 公共图书馆建设中的政府责任问题研究,G258.2
  7. 我国第三部门参与大学治理的现状、问题与策略研究,G647
  8. 我国缓刑适用中的问题研究,D924.1
  9. 社区矫正检察监督体系构建,D926.34
  10. 论当前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与展望,D926.8
  11. 论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D926.8
  12. 论我国公共物品民营化的法律规制,F299.24
  13. 我国基础设施财政投融资的实证研究,F283
  14. 发达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资源配置研究,R197.1
  15. 老年人犯罪宽宥化研究,D924
  16. 面向学习型城市的上海社区图书馆建设研究,G258.2
  17. 社区矫正适用研究,D926.8
  18. 我国社区矫正执行主体模式的法律思考,D926.8
  19. 基于企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建设研究,F273.2
  20.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与政府对策研究,F323.22
  21. 我国汽车行业供应链成员关系研究,F426.47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司法制度 > 劳动教养制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