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兰州市区志贺菌毒力基因型及毒力研究

作 者: 郗宁
导 师: 韩俭
学 校: 兰州大学
专 业: 病原生物学
关键词: 志贺菌 兰州市区 毒力 毒力基因型 半数致死量(LD50)
分类号: R37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5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调查兰州市区腹泻患者中志贺菌的感染率和感染型别;确定兰州市区分离志贺菌株的毒力基因型;测定不同毒力基因型志贺菌的毒力,以探讨毒力与毒力基因型的关系。方法:选择兰州市区三家三甲医院门、急诊急性腹泻患者,采用分离培养、生化反应和血清学鉴别确定兰州市区腹泻患者中志贺菌的感染率和感染型别;设计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志贺菌肠毒素1基因(setlA和setlB)、志贺菌肠毒素2基因(sen)、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ipaH)、侵袭相关位点基因(ial)以及多重调控基因virA,确定兰州市区分离志贺菌株的毒力基因型;以腹腔注射为感染途径,测定不同毒力基因型的志贺菌对昆明种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1.从80例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出志贺菌16株,阳性率为20.0%。其中福氏志贺菌9株,占56.2%,宋内志贺菌6株,占37.5%,痢疾志贺菌1株,占6.2%。同一菌群的不同志贺菌间在生化反应和抗原性方面存在差异。2.兰州市区的志贺菌毒力基因virA、setlA阳性率最高,为100%;ipaH次之,阳性率为93.7%;ial、sen阳性率分别为56.2%、62.5%;setlB阳性率最低,仅为25.0%。除virA、ipaH、setlA外,宋内志贺菌sen阳性率较高,为50.0%;ial检出率较低,为33.3%,6株宋内志贺菌均未检出setlB。福氏志贺菌ial、setlB、sen阳性率分别为66.7%、44.4%、66.7%均高于宋内志贺菌。3.7株不同毒力基因型(virA+ipaH+setlA,virA+ial+ipaH+setlA+setlB+sen,virA+setlA,virA+ial+ipaH+setlA+sen,virA+ipaH+setlA+sen,virA+ipaH+setlA+setlB,virA+ial+ipaH+setlA+setlB)志贺菌LD50测定的结果分别为:1.422×10~9cfu/ml、6.653×10~7 cfu/ml、阴性、6.653×10~8 cfu/ml、1.422×10~9 cfu/ml、1.422×10~9cfu/ml、6.653×10~8 cfu/ml;对照宋内志贺菌51334的LD50为3.062×10~9 cfu/ml。结论:1.兰州市区腹泻患者中志贺菌的感染率为20.0%左右,感染菌群以福氏志贺菌为主,其次为宋内志贺菌。宋内志贺菌感染的比例相对较高,占37.5%。2.兰州市区志贺菌中存在virA、ial、ipaH、setlA、setlB、sen毒力基因,以virA,setlA,ipaH较稳定。志贺菌相关毒力基因检测中,福氏志贺菌检出率高于宋内志贺菌。宋内志贺菌携带setlA。3兰州市区志贺菌的毒力与毒力基因型密切相关,以virA、ial、ipaH、setlA、setlB和sen均阳性的福氏志贺菌Ⅳ型毒力最强。4.virA,setlA,ipaH基因可作为靶基因用于兰州市区志贺菌的检验。setlB可用于筛选福氏志贺菌Ⅳ型菌株。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英文摘要  6-8
缩略词  8-10
前言  10-16
实验研究  16-36
  一、材料与方法  16-21
  二、结果  21-29
  三、讨论  29-35
  四、结论  35-36
参考文献  36-41
附图  41-46
文献综述  46-54
致谢  54

相似论文

  1. 大螟在不同寄主植物上发育特性及防治药剂研究,S435.112.1
  2. 低毒力病毒CHV1-CN280对寄主毒性的影响及其p29基因在栗疫菌及稻瘟菌中的功能分析,S436.64
  3. 溶藻弧菌毒力相关基因的检测与保藏方法的研究,S943
  4. 鸡源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其毒力相关基因分布特征分析,S852.61
  5. 霍乱弧菌LysR/MFS调控体系的功能研究,R378
  6. 水稻黄单胞菌clp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S435.111.4
  7. 油菜田日本看麦娘的抗药性研究,S451.2
  8. 人源志贺菌对SPF雏鸡、鸡肠上皮原代细胞的侵袭性及肠组织CD44分子的时空性表达研究,S855.1
  9. 鸡源志贺菌在感染雏鸡体内的动态分布,S858.31
  10. 句容不同品种草莓病害调查及草莓主要病害药剂防治试验,S436.68
  11. 饥饿期粪肠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毒力因子的表达及两种根管常用药物对其作用研究,R780.2
  12. 白僵菌产品开发及防治2种主要害虫的研究,S476.1
  13. 大豆胞囊线虫病生防菌株筛选与防效的初步研究,S435.651
  14. 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性分析及内标PCR检测方法的评价,TS254.7
  15. 环介导等温扩增同时检测沙门菌和志贺菌的研究,Q93-3
  16. 纳米银材料对植物病原菌物的抑制活性研究,TB383.1
  17. 纳米银材料对植物病原细菌抑制作用的研究,TB383.1
  18. 鳗弧菌6个毒力基因的多重PCR与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的建立以及创新检测技术的初步探索,S941
  19. 一种新的鳗弧菌毒力相关因子MItD的功能研究,S941
  20. 上海地区生猪屠宰产品中猪链球菌2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两种人兽共患病病原的调查,S855.99
  21. 脐橙炭疽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药物的筛选研究,S436.66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 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 > 病原细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