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传统春晚”意蕴的消退

作 者: 王涵
导 师: 姜守斌
学 校: 东北师范大学
专 业: 新闻学
关键词: 传统春晚 网络春晚 文化内涵 家文化
分类号: G22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6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从1983年开始,中央电视台创办至今的春节联欢晚会,伴随中国人民“改革开放”近三十年以来最重要的时期,年年除夕之夜都会准时地呈现于亿万观众面前。春节联欢晚会,是全球华人家喻户晓的春节文艺大餐,代表的就是欢聚团圆。在除夕之夜守岁的时候,全家欢聚一堂看春节联欢晚会,己经成为中国一个独特的电视事件和文化事件,也被称为中国人的“新民俗”,潜移默化的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这些年来,连续播放的春晚,已经成了中国每年最期待、最关注、最隆重、最具文化内涵的一个仪式。近三十年来的历史积累和文化的变迁使春晚的文化象征意义在不断的丰富和提升。每年的同一时间,在这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里,观看通过电视渠道播出的大型的综艺晚会。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都是国人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春晚已经和年夜饭一样成为中国人过年的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文化活动,二十八年来给全球亿万华人带来无数欢笑和感动。每年的春晚从筹备工作到除夕夜的全球直播,甚至播出之后持续更久的“春晚效应”。然而每年的央视春晚以其固定的风格和节目形式,已经被大多数中国老百姓所熟知,但是这却也让越来越多的观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近几年来网络技术的成熟和网络用户的高粘度,网络春晚、移动视频春晚等新形式的春节联欢晚会应运而生。央视春晚成为了一种传统的春晚,网络春晚的出现对传统春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本文将“网络春晚”归结为一种亚文化形式存在。它以反叛和创新的精神,展示了草根的气息与网民的智慧,以一种淳朴、自然的风味贴近大众百姓的生活。而作为主流文化的传统春晚是否会因网络春晚的消减了原先的意蕴,丢失了本有的文化内涵。当然,在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并不永远是对抗的关系,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有时会出现主流文化和亚文化的相互转化,原来是边缘的东西,逐渐地也会变成主流。不可否认的是网络春晚在迎合大众需求、弘扬社会文化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不断推进、促进“网络春晚”的发展和完善,为广大观众呈现和提供更多、更丰富、更健康的娱乐节目。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6
目录  6-8
第一章 绪论  8-13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8-9
    (一) 研究背景  8-9
    (二) 研究问题  9
  二、文献综述  9-11
    (一) 对春节晚会的研究  9-10
    (二) 对网络春晚的研究  10-11
  三、研究意义  11
  四、研究目标与研究重点  11-13
    (一) 研究目标  11-12
    (二) 研究重点  12-13
第二章 作为电视仪式的春节联欢晚会  13-16
  一、中国电视的独有事件——春晚的仪式符号性  13-14
  二、从“小家”到“国家”到“天下”——春晚的儒家文化内涵  14
  三、传统春晚接受的“共同在场性”  14-16
第三章 传统春晚与家文化  16-20
  一、全家的“在场观看”  16-17
  二、春晚与家文化的新内涵——家国一体化叙事  17
  三、电视娱乐本体功能与春节文化  17-20
    (一) 春晚的电视媒介意义  18
    (二) 大众的狂欢——春晚的节目说  18-20
第四章 网络春晚的诞生及其特征  20-23
  一、网络春晚元年  20
  二、网络春晚的特征  20-22
    (一) 传播特征  20-21
    (二) 受众心理  21
    (三) 文化内涵  21-22
  三、网络春晚的传播价值  22-23
    (一) 网络春晚提供的良性传播网络  22
    (二) 网络春晚补充传统春晚的文化缺失  22
    (三) 网络春晚体现了民主化进程和人文化进程  22-23
第五章 网络春晚中“家文化”的新格局  23-30
  一、网络春晚“在场性”的消解  23-24
    (一) 电视——家的媒介  23-24
    (二) 电视接受的“身在场”与“心在场”  24
  二、网络春晚“家”意蕴的重建  24-26
    (一) 网络春晚的接受  25
    (二) 网络春晚的叙事学  25-26
    (三) 网络春晚的情境  26
  三、“家文化”的消退  26-30
    (一) 电视春晚与家文化  26-27
    (二) 网络春晚(亚文化)与家文化的关系  27-28
    (三) 新媒介文化的重建  28-30
第六章 网络春晚与传统春晚的发展对策  30-34
  一、网络春晚比较传统春晚的发展对策  30-31
  二、传统春晚比较网络春晚的对策  31-34
第七章 结语  34-35
参考文献  35-37
后记  37

相似论文

  1. 云烟高端品牌个性化文化内涵研究,F273.2
  2. 汉代“七”体研究,I206.2
  3. 试论近现代苏南教育家的文化性格,G649.29
  4. 金基德电影暴力美学研究,J905
  5. 维吾尔族舞蹈文化内涵及教学思考,J722.2-4
  6. 论龙纹的演变及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K876.3
  7. 滩头年画的艺术特征研究,J218.3
  8. 大理白族本主庙的装饰艺术研究,J525
  9. 李新张木版年画的文化内涵及变迁研究,J218.3
  10. 汉字到汉字图形的发展进程研究,J524
  11. 汉语惯用语文化内涵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H195
  12. 浮世绘审美特征研究,J201
  13. 齐家文化玉器研究,K876.8
  14. 试论晋南民间木版年画艺术,J218.3
  15. 宋代花卉词与宋代花卉画的相互影响,J209.2
  16. “红”与“red”文化内涵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H195
  17. 唐宋遗嘱继承制度比较研究,D923.5
  18. 甘青地区新获早期铜器及冶铜遗物的分析研究,K876.41
  19. 沃里克大学治理结构的有效性研究,G640
  20. 现代民间绘画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205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广播、电视事业 > 世界各国广播、电视事业 > 中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